义务教育教科书 化学九年级 上册
《化学方程式 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复习巩固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意义。
(2)复习巩固关于化学方程式的基本计算;通过复习,加深对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量的关系的理解和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合作、表达的能力,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求实、创新、合作的科学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和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量的关系。
教学难点:
利用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量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
采用“创设问题——启发对比——合作探究——归纳总结”的教学模式。
四、教学过程
(1)创设问题,引入复习内容
师:(请一位学生上黑板做)实验室需要6.4g氧气,若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得这些氧气,消耗水的质量是对少?
生:按照化学方程式计算格式解题。
师:计算的依据是什么呢?
(2)启发、对比,复习旧知识
(活动一:复习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投影)电解水化学方程式
师:(复习回忆)看到这样一个化学方程式,你能得到一些什么信息呢?
生:思考、回答:
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
各种粒子的相对数量关系
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师:(设问)如何计算得到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比?
生:思考、回答
启发学生归纳得出:在一个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量永远是按照各物质的质量比来进行的,我们可以根据这一原理进行相关的计算。
(3)合作探究
(活动二: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量的关系进行相关的计算)
1.在反应2A+5B=2C+4D中,C、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22。若2.6 gA与B完全反应后,生成8.8 gD。则在此反应中,B与D的质量比为____;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_________。
生:思考、讨论、讲解
师:根据学生讲解情况进行适当点评。
2. 在一个密闭的钢筒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电火花作用下,发生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已知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丁的2倍,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甲与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
A. 1:2 B. 1:1 C. 2:1 D. 2:3
生:思考、讨论、讲解
师:根据学生讲解情况进行适当点评。
归纳: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除了能根据各物质的质量比计算出实际参加反应的质量,还能根据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推算出相对分子质量和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
3. 将A、B、C三种物质各8g混合,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混合物中有6gA,13.5gC和一定质量的D,B完全反应。若A、B、C、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8:16:22:9,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思考、讨论、讲解
师:根据学生讲解情况进行适当点评。
4.化学上常采用燃烧法测定有机物的组成,现有4.6g有机物完全燃烧,消耗9.6g O2,只生成8.8g CO2和5.4g H2O,则该有机物中含有哪些元素?该有机物中碳原子核氢原子的原子个数比是多少?
生:思考、讨论、讲解
师:根据学生讲解情况进行适当点评并讲解不同方法。
(4)归纳总结:
师:请同学们谈一谈今天复习有哪些收获?
生:讨论、分享
总结:化学方程式给我们的信息很多,学会知识的归纳和迁移,能让我们更有效、更高效地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设计】
化学方程式 复习
化学方程式表示的信息
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
各物质之间粒子的相对数量关系
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