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检测卷及答案(浙江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检测卷及答案(浙江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2-19 08:43: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检测卷

一、积累(18分)
1.根据拼音书写词语,并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3分)
正如登山需要阶梯,进入经典作品的世界同样需要shè jí ér shàng 。经典作品中的主题,一般历千载而不变,充满泛着古老铜绿的端庄大词,重如千钧、庄严sù mù 。诸 (A.zhū B.zhù)如民族和命运、历史与兴衰等等。理解这些主题是困难的,需要借助思想的阶梯。
2.古诗文名句默写。(7分)
(1) ,城郭一时非。(文天祥《南安军》)
(2)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 !(王磐《朝天子·咏喇叭》)
(3)刿曰:“ ,未能远谋。”(《曹刿论战》)
(4)夏完淳《别云间》中描写山河破碎,泪眼朦胧,满腔悲愤的诗句是:
, 。
(5)古诗文中有很多关于读书(阅读)的经典名句,写出连续两句:
, 。
3.某校九(1)班主持了一场“我看汉语魅力”的辩论会,反方的观点是:汉语的魅力在消退。下列不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2分)
A.汉语中有些同音字、同义词混淆难辨,造成听读障碍,影响我们的学习兴趣。
B.目前,许多幼儿园开了识字课,增加了幼儿的学习负担,不利于幼儿快乐成长。
C.现实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外语的强势地位越来越突出。因此,汉语的魅力之光逐渐暗淡了。
4.文常填空。(2分)
《培根随笔》为 (国籍)十七世纪著名 思想家、政治家和经验主义哲学家? ??
所著,共58篇。
5.习作修改。(4分)
诱人的美食
听说,市中心开了家人工智能餐厅,里面有全城最好的机器人厨师秋秋。星期天,我和轩轩满怀期待地去品尝美食。
来到餐厅,这里的景象真让我们大开眼界。迎宾机器人熟练地用普通话和方言热情招呼顾客;点菜机器人以独特的舞蹈方式推荐菜品;送餐机器人自由穿梭于餐桌之间。餐厅人很多,但秩序井然,人们边等餐边欣赏机器人音乐会。
▲ 。我们有幸品尝了秋秋的拿手好菜,果然名不虚传。我们心满意足地回家了。
(1)请在文中空缺处补写一个过渡句。(3分)
??????????????????????????????????? ? ??
(2)这篇习作的内容详略不当,请提出修改建议。(3分)
??????????????????????????????????? ? ??
二、阅读(44分)
(一)名著阅读(4分)
6.名家名译,各具匠心。在《简·爱》阅读交流中,很多同学拿来了书,当讨论到某些章节时,却意外发现有所不同,以此展开了品鉴活动。下面两种译本,你更喜欢哪一种?请你联系小说相关情节,并结合简·爱个性,发表你的看法。(4分)
版本一: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祝庆英译)
版本二:难道就因为我一贫如洗、默默无闻、长相平庸、个子瘦小,就没有灵魂,没有心肠了?——你不是想错了吗?——我的心灵跟你一样丰富,我的心胸跟你一样充实!(黄源深译)
??????????????????????????????????? ? ??
??????????????????????????????????? ? ??
??????????????????????????????????? ? ??
??????????????????????????????????? ? ??
(二)阅读《训练语感》,完成7-9题(12分)
训练语感
叶圣陶
前面说过,要鉴赏文艺,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这意思就是:文艺作品往往不是倾筐倒箧地说的,说出来的只是一部分罢了,还有一部分所谓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没有说出来,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够领会它。如果拘于有迹象的文字,而抛荒了言外之意,玄外之音,至多只能够鉴赏一半;有时连一半也鉴赏不到,因为那没有说出来的一部分反而是极关重要的一部分。
这一回不说“言外”而说“言内”。这就是语言文字本身所有的意义和情味。鉴赏文艺的人如果对于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不很了了,那就如入宝山空手回,结果将一无所得。
? 审慎的作家写作,往往斟酌又斟酌,修改又修改,一句一字都不肯随便。无非要找到一些语言文字,意义和情味同他的旨趣恰相贴合.使他的作品真能表达他的旨趣。我们固然不能说所有的文艺作品都能做到这样,可是我们可以说,凡是出色的文艺作品,语言文字必然是作者的旨趣的最贴合的符号。
作者的努力既是从旨趣到符号,读者的努力自然是从符号到旨趣。读者若不能透切地了解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那就只看见徒有迹象的死板板的符号,怎么能接近作者的旨趣呢?
所以,文艺鉴赏还得从透切地了解语言文字人手。这件事看来似乎浅近,但是是最基本的。基本没有弄好,任何高妙的话都谈不到。
? 要了解语言文字,通常的办法是翻查字典辞典。这是不错的。但是在许多少年仿佛有这样一种见解:翻查字典辞典只是国文课预习的事情,其他功课内就用不到,自动地阅读文艺作品当然更无需那样了。这种见解不免错误。产生这个错误不是没有原由的。其一,除了国文教师以外,所有辅导少年的人都不曾督促少年去利用字典辞典。其二,现在还没有一种适于少年用的比较完善的字典和辞典。虽然有这些原由,但是从原则上说,无论什么人都该把字典辞典作为终身伴侣,以便随时解决语言文字的疑难。字典辞典即使还不完善,能利用总比不利用好。
? 不过字典辞典的解释,无非取比照的或是说明的办法,究竟和原字原辞不会十分贴合。例如“踌躇”,解作“犹豫”,就是比照的办法;“情操”,解作“最复杂的感情,其发作由于精神的作用,就是爱美和尊重真理的感情”,就是说明的办法。完全不了解什么叫做“踌躇”,什么叫做“情操”的人看了这样的解释,自然能有所了解。但是在文章中间,该用“踌躇”的地方不能换上“犹豫”,该用“情操”的地方也不能拿说明的解释语去替代,可见从意义上、情味上说,原字原辞和字典辞典的解释必然多少有点距离。
? 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辞的意义和情味,单靠翻查字典辞典是不够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留意,得到真实的经验,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换句话说,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灵敏的感觉。这种感觉通常叫做“语感”。
? 夏丏尊先生在一篇文章里讲到语感,有下面的一节说:
? 在语感锐敏的人的心里,“赤”不但解作红色,“夜”不但解作昼的吧。“田园”不但解作种菜的地方,“春雨”不但解作春天的雨吧。见了“新绿”二字,就会感到希望、自然的化工、少年的气概等等说不尽的旨趣,见了“落叶”二字,就会感到无常、寂寥等等说不尽的意味吧。真的生活在此,真的文学也在此。
? 夏先生这篇文章提及的那些例子,如果单靠翻查字典,就得不到什么深切的语感。唯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点积聚起来,积聚得越多,了解就越深切。直到自己的语感和作者不相上下,那时候去鉴赏作品,就真能够接近作者的旨趣了。
? 譬如作者在作品中描写一个人从事劳动,末了说那个人“感到了健康的疲倦”,这是很生动很实感的说法,但是语感欠锐敏的人就不觉得这个说法的有味,他想:“疲倦就疲倦了,为什么加上‘健康的’这个形容词呢?难道疲倦还有健康的和不健康的分别吗?”另外一个读者却不然了,他自己有过劳动的经验,觉得劳动后的疲倦确然和一味懒散所感到的疲倦不同;一是发皇的、兴奋的,一是萎缩的、委靡的,前者虽然疲倦但有快感,后者却使四肢百骸都像销融了那样地不舒服。现在看见作者写着“健康的疲倦”,不由得拍手称赏,以为“健康的”这个形容词真有分寸,真不可少,这当儿的疲倦必须称为“健康的疲倦”,才传达出那个人的实感,才引得起读者经历过的同样的实感。
? 这另外一个读者自然是语感锐敏的人了。他的语感为什么会锐敏?就在乎他有深切的生活经验,他知道同样叫做疲倦的有性质上的差别,他知道劳动后的疲倦怎样适合于“健康的”这个形容词。
? 看了上面的例子,可见要求语感的锐敏,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揣摩,而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文字上去。一个人即使不预备鉴赏文艺,也得训练语感,因为这于治事接物都有用处。为了鉴赏文艺,训练语感更是基本的准备。有了这种准备,才可以通过文字的桥梁,和作者的心情契合。
(节选自《文艺作品的鉴赏》,《叶圣陶文集》第十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版)
7.完成下列思维导图,理清文章思路。(3分)








8.文文不理解《十五从军征》中“中庭生旅谷①,井②上生旅葵③”两句为何写出了荒凉之感、悲伤之情。请你根据本文内容,向他作出解释。(4分)
【诗歌注释】①旅谷:野生的谷子。旅,植物未经播种而生。②井:这里指井台。③旅葵:野生的葵菜。
??????????????????????????????????? ? ??
??????????????????????????????????? ? ??
??????????????????????????????????? ? ??
9.本文是一篇文艺论文,最初登载于1937年的《新少年》,旨在教授中等学校学生或一般青年鉴赏文艺作品的方法。你觉得本文适合中学生阅读吗?请你结合自身的学习生活经验,从内容、语言的角度具体阐述理由。(5分)
??????????????????????????????????? ? ??
??????????????????????????????????? ? ??
??????????????????????????????????? ? ??
??????????????????????????????????? ? ??
(三)阅读《健康阅读势在必行》,完成10-13题(12分)
健康阅读势在必行
①唯有书香能致远。健康阅读可以熏陶我们的心灵,可以涵养我们的气质和自信,进而提升我们的精神境界。我国自古就有“耕读传家”的传统;而今,全民阅读工程也被列入“十三五”文化重大工程之一。
②然而,数字化时代,阅读陷入了令人尴尬的境地。
③随着数字化发展进程的加快,我们的阅读的数量的确远高于过去,但阅读的质量正面临严峻挑战。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16年公布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国民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为62.21分钟。一位网友这样讲述自己的阅读经历:“我一度沉迷于手机阅读内容上至天文,下至地理,还包含许多冷门,无厘头……我整天抱着手机,乐此不疲,浪费时间而不自觉,有时一直熬到大半夜。”这种阅读就是一种碎片化浅阅读。著名学者余秋雨说:“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你好像吸收了很多信息,其实更多的是信息占有了你,你失去了自我思考和价值判断的可能。”当下流行的碎片化浅阅读,追求短暂的视觉快感和心理愉悦,使人形成了一种惰性化的依赖,加剧了社会浮躁。
④而健康的阅读应该是形与神,心与思的对话。正如中国人民大学张鸣教授所说:“阅读能够使人充实,明理,智慧是一个人成长的阶梯。阅读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精神发育文明,传承的重要途径。”
⑤那么,在碎片化浅阅读风行的当下,该如何重塑健康的阅读呢?
⑥首先,要提倡整本书阅读。快餐式的碎片化阅读,会造成我们知识结构凌乱、松散,坚持整本书阅读能使我们的知识结构更系统、更完整、更优质,可以提升我们的阅读质量和思维水平。其次,无论是数字化阅读,还是纸质图书阅读都可以从经典开始。蜜蜂采蜜,要采花蕊中最精华的部位,读书也同理。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是一个时代人类思想的精华。最后,要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学校和社区要积极开展读书交流会,图书展览,经典诵读等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为老百姓,特别是青少年学生搭建阅读的平台,营造阅读的氛围。
⑦我们相信当深入阅读,经典阅读得到落实,全民阅读得以实现。我们的阅读会出现更加健康的局面,到那时,阅读也将成为我们社会的一种自觉。
(根据李志雄《重构我们的阅读生态》改编)
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的中心论点即标题:现康阅读势在必行。
B.本文第①段回答了健康阅读“是什么”的问题。
C.本文第③段,从现实层面回答了为什么要进行健康阅读的问题。
D.本文第⑥段回答了健康阅读如何进行的问题。
11.对于健康阅读。作者提出了哪些建议?请分条概括。(3分)
??????????????????????????????????? ? ??
12.文中第③段网友的话和余秋雨的话分别是为了说明什么?(2分)
??????????????????????????????????? ? ??
13.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用自己的话各概括一条阅读建议。(4分)
材料一:英国作家罗斯金说:“我们不应把一刻空余时间耗费在阅读价值不大的书籍上。”
??????????????????????????????????? ? ??
材料二:我国古代思想家王充说:“为试用者,百篇无害;不为用者,一章无补。”
??????????????????????????????????? ? ??
(四)古诗阅读(4分)
别云间①
[明]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在狱咏蝉②
[唐]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注释】①《别云间》是诗人在故乡松江府华亭县(上海松江)被清兵逮捕时,写的一首绝命诗。诗人最终不屈而死,年仅17岁。 ②《在狱咏蝉》作于唐高宗仪凤三年(公元678年),当时骆宾王任侍御史,因上疏论事触怒武后,遭诬告以贪赃罪名下狱。
14.这两首诗都写于作者被捕之时,请你说说它们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 ? ??
??????????????????????????????????? ? ??
??????????????????????????????????? ? ??
??????????????????????????????????? ? ??
(五)文言文阅读(12分)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刘备)率诸将,自江南缘山截岭,军于夷道猇亭①。吴将皆欲迎击之。陆逊曰:“备举军东下,锐气始盛;且乘高守险,难可卒攻。攻之纵下,犹难尽克,若有不利,损我大势,非小故也。今但且奖励将士,广施方略,以观其变。若此间是平原旷野,当恐有颠沛交逐之忧。今缘山行军,势不得展,自当罢②于木石之间,徐制③其敝耳。”诸将不解,以为逊畏之,各怀愤恨。?
……闰月,逊将进攻汉军,诸将并曰:“攻备当在初,今乃令入五六百里相守经七八月其诸要害已固守击之必无利矣。”逊曰:“备是猾虏④,更尝⑤事多,其军始集,思虑精专,未可干也。今住已久,不得我便,兵疲意沮,计不复生,犄⑥角此寇,正在今日。”乃敕⑦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夷道猇(xiāo)亭:地名,在今湖北省宜都市西北。②罢:同“疲”,疲乏。③制:掌握。 ④猾虏:狡猾的家伙。 ⑤尝:经历。 ⑥犄(jī)角:分兵牵制或夹击敌人。⑦敕:命令。
15.请用“/”给文中画线处断句,限断三处。(3分)
今乃令入五六百里相守经七八月其诸要害已固守击之必无利矣。
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2分)?
今但且奖励将士,广施方略,以观其变。
??????????????????????????????????? ? ??
17.请简要分析甲文为什么略写齐鲁两军战斗的经过。(3分)
??????????????????????????????????? ? ??
??????????????????????????????????? ? ??
??????????????????????????????????? ? ??
18.曹刿与陆逊都战胜了强大的敌人,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他们采取的方法有哪些共同之处。(4分)?
??????????????????????????????????? ? ??
三、作文(58分)
19.根据要求,完成任务。(8分)
班级以“周末补习的利与弊”为辩题组织辩论赛。请你任选一方,以辩手的身份陈述己方观点。

周末补习利大于弊 VS 周末补习弊大于利


要求:①观点鲜明,论据充分,逻辑严密;②正确书写汉字,准确使用标点,规范运用语言;③120字左右;④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
??????????????????????????????????? ? ??
??????????????????????????????????? ? ??
??????????????????????????????????? ? ??
??????????????????????????????????? ? ??
??????????????????????????????????? ? ??
??????????????????????????????????? ? ??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作。(50分)
去年夏天,重庆某地67岁的何奶奶没等到9岁孙子团团来过暑假,就坐了两个多小时的车亲自去接,没想到孙子不愿意去,在地上打滚哭闹,说奶奶家没有WiFi和智能手机。父母无可奈何。何奶奶对此很伤心费解,自己会讲故事会唱歌还做得一手美食,团团是她一手带大的,如今到底输在了哪里?此事经媒体报道后,引起了同学们的热烈讨论。
甲同学说:暑假那么长,那么无聊,没有WiFi和智能手机,怎么熬得过去呢!
乙同学说:何奶奶待团团这么好,讲故事唱歌还为他做美食,这样也太伤她的心了!
丙同学说:子不教,父之过。团团的任性妄为、网络成瘾难道他父母没责任吗?
丁同学说:我觉得网络成瘾的何止团团一个?你看看我们周围的同学……
以上事件和讨论,引发了你哪些联想和思考?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②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20行);③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


参考答案
一、1.拾阶而上 肃穆 A 2.(1)山河千古在(2)只吹的水尽鹅飞罢(3)肉食者鄙(4)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5)①问渠那得清如徐,为有源头活水来。②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③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④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http:?/??/?so.gushiwen.org?/?mingju?/?juv_f56e2c80d450.aspx" \t "http:?/??/?so.gushiwen.org?/?mingju?/?_blank?)⑤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3. B 4. 英国 弗兰西斯·培根 5.示例:(1)餐厅里的机器人服务这么周到,机器人厨师的手艺应该也很捧的。(2)应该详写美食的滋味,略写机器人的服务。
二、(一)6.喜欢版本一:当时简·爱以为罗切斯特先生要娶英格拉姆小姐,所以她满腔悲愤。①这些话是情绪失控的简·爱发自内心、脱口而出的,她不会考虑语言是否工整是否对仗。因而版本一富有口语特点的“我穷”等四词符合当时情境,而版本二过分书面化了。②“你想错了!”比“你不是想错了吗?”,“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比“我的心灵跟你一样丰富”更简洁、有力,表现出简·爱当时几近疯狂的状态,充分展现简·爱追求平等,自尊自爱的性格特征。③版本一“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一句中没有逗号,更能体现当时简·爱语气急促、情绪激动。 我喜欢版本二:当时简·爱以为罗切斯特先生要娶英格拉姆小姐,所以她满腔悲愤。①“一贫如洗”等四字短语连用,富有文采和气势,恰如其分地传递出当时简·爱激愤的内心。②“我的心灵跟你一样丰富,我的心胸跟你一样充实!”用对偶修辞,句式整齐,对仗工整,富有文采,表现了简·爱追求平等、自尊自爱的个性。③用“难道……”加强反问语气,句子更有力度,甚至还略带讽刺语气,更能体现简·爱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个性,以及坚持独立人格绝不苟且的自尊自爱。 (二)7.(1)阐述文艺鉴赏要从透彻地了解语言文字入手的原因。(2)要了解语言文字意义,通常的办法是翻查字典辞典。(3)要感受语言文字的情味,须把生活经验联系到文字上去。 8.文文,通过注释(相当于字典词典)我们知道旅谷和旅葵都是野生的,而非人工种植的;这些野生的植物已经长到了庭院和常用的井台边;再联系我们的生活经验,可以想到这房子已经长久地没有人居住了,可见家中无人已经很久了,这种荒凉与悲伤的感情就自然呈现出来了。 9.提示:内容的选择上是否适应中学生需要,具体行文的内容是否有翔实的例子以供中学生学习;语言上可以从语言本身是否让中学生觉得浅近易懂,语言表述上是否严谨、实用的角度考虑。还要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 (三)10.B 11.建议有:①提倡整本书阅读;②无论是数字化阅读,还是纸质图书阅读,都可以从经典开始;③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12.(1)网友的话是为了说明碎片化浅阅读的特征和表现。(2)余秋雨的话是为了说明碎片化浅阅读的危害。13.(1)①多阅读对自己有价值的书籍。(2)多阅读对社会有价值的书籍。 (四)14.《别云间》虽是一首诀别故乡之作,但表达的不是对生命苦短的感慨,而是以质朴的语言,直抒胸臆,在对山河的一片深情中,抒写了亡国之痛和壮志难酬的悲愤。《在狱咏蝉》借蝉的高洁品行,寓情于物,以蝉寓己,借秋蝉因露重风高而难飞难鸣,喻指自己忠直高洁而横遭诬陷,身陷囹圄,抒发了诗人品行高洁却不能取信于人的哀怨悲伤之情,表达了辨明无辜、昭雪沉冤的愿望。(五)15.今乃令入五六百里/相守经七八月/其诸要害已固守/击之必无利矣。 16.目前,我们只有褒奖和激励将士,多方采纳和实施破敌的策略,观察形势变化。17.示例:①使文章详略得当,能够集中表现主要内容——对战争的分析评论;②战后曹刿的集中论战,可以更好地突出曹刿的军事才干,表现他“远谋”。?18.避其锋芒(消磨的方锐气);及时出击?
三、19.示例1:我方认为周末补习利大于弊。首先,参加周末补习,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其次,选择提高性的周末补习课程,还可以提升学习能力,拓展视野;再次,初中生本该以学业为重,多花些时间学习也是理所应当的。综上所述,我方认为周末补习利大于弊。 示例2:我方认为周末补习弊大于利。首先,老师过多的介入会让我们产生习惯性的依赖,限制了我们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其次,周末补习占用了我们的休息时间,影响了我们的身心健康;再次,周末补习需要一定的费用,给父母带来了经济压力。综上所述,我方认为周末补习弊大于利。 20.略。






了解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的两个途径。

引入讨论的话题:鉴赏文艺要了解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










⑴??
?? ?? ???? ??? ??? ??? ??? ?

⑵???????????????? ?????????

⑶??????????????????????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