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
辽宁省凌海市实验小学
教师:张红
教学目标:
1、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掌握1米=100厘米,并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初步学会用米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能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3、在测量活动中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估测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激情创境
1、导言:学校要组织咱班学生去游乐园,想去吗?那我们先去买票吧。引导生观察情境图,发现身高1米以上要买票。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1米有多长中的数学知识!(板书课题)
学生明确学习内容,进入学习情境!
合作探究
1、估一估,从地面到老师身体的哪个部位大约是1米。
先组织生独立估一估,再拿出准备好的1米的尺子比一比。
学生独立估一估,指生用标签在老师身上做标记。
指生到前面用1米的尺子比一比,看谁估的准,感受1米的长度。测量像黑板、课桌、身高等这样一些比较长的长度,我们就用米尺来量。
组织学生观察米尺,看看能从米尺上发现什么。
学生看图,了解图中的信息,想象100根小棒该有多长。
学生明确1米就是100厘米。
学生认识米尺,知道米尺的用途
学生独立观察,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最后得出:1米=100厘米
认一认,想一想
引导生看书,小松鼠说:“100根1厘米长的小棒接起来才够1米长呢!”小狗该摆第14根了。让学生看图,想象100根该有多长。
师在黑板上画出1米的线段,告诉学生1米就是100厘米。
这真的就是1米吗?怎样才能知道它的长度是不是1米呢?引出米尺。
测量像黑板、课桌、身高等这样一些比较长的长度,我们就用米尺来量。
组织学生观察米尺,看看能从米尺上发现什么。
学生看图,了解图中的信息,想象100根小棒该有多长。
学生明确1米就是100厘米。
学生认识米尺,知道米尺的用途
学生独立观察,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最后得出:1米=100厘米
3、比一比,说一说。
组织学生同桌合作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看从脚到自己身体的什么地方是1米。把自己的两只手臂伸开,看伸到什么程度是1米。把自己的双腿叉开,看叉到什么程度是1米。
学生同桌合作按老师的要求进行活动。
活动后,结合刚才的活动形象地说一说,1米大约有多长。
4、小组合作,用尺子量一量。
从教室的一头到另一头大约长多少米。
学生利用已经形成的1米的表象进行估计,再实际测量一下,看看自己的估计是否准确。
实践体验
估一估,小明和机灵狗分别有多高?
学生认真观察图,全班交流,说一说自己估计的理由。
2、量一量,黑板有多长。(先让生估计,再测量)
学生先量出整米,然后再接着量剩下的部分,剩下的部分应该用厘米表示。
3、完成练一练3题,谁猜得对?
让学生想一想70米、70厘米、7厘米、7米各有多高。
学生先估一估,想一想70米、70厘米、7厘米、7米各有多高,再动手量一量。最后得出桌子的高度应该是70厘米。
4、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已总结学习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