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地理艺考生文化课全国卷版课件 专题十七 产业转移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届高三地理艺考生文化课全国卷版课件 专题十七 产业转移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9-12-18 21:53: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3张PPT。一、考试说明和教学要求课时30 产业转移二、知识网络三、应试指导
考情分析备考策略
指导学生复习本课时,应该关注我国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分析产业转移的案例时,要重点把握产业转移的实质、动力和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特别是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企业往中、西部内陆迁移的现象,如我国服装、纺织工业由东部向中、西部迁移,分析影响产业迁移的因素及这种迁移对我国东部和中西部地区产生的影响。四、要点精讲
要点一 产业转移的原因分析
产业转移根据变化的地域空间范围不同,可分成国际和区域两类,根本目的都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扩大市场,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目的相同但原因或影响因素并非也相同,具体现象应该具体分析。
1.国际产业转移的原因分析
从产业转移的规律分析,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进行产业转移主要是因为本国发展制约性增强,发展中国家资源优势明显,为了充分利用发展中国家的优势资源;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消费能力增强,市场需求量增大。具体原因分析如下:【课堂导学】2. 区域产业转移的原因分析
区域产业转移发生于区域内部,也存在由区域间资源优势差异而引起的产业转移。因区域之间存在经济总体水平的差异,发达地区的产业发展速度、产业结构调整进程快,为使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部分产业、资金或技术,带动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这一方面原因是国际产业转移所不具有的,如广东将珠三角地区的产业向粤北、粤西、粤南地区转移,就是为了使广东省整体经济均衡发展。【思维拓展】 产业结构与经济水平的关系
【典题展示1】 (2018·新课标卷Ⅱ1~3题)1994年,我国M公司(服装企业)在浙江温州成立,发展过程如图所示。据此完成1~3题。(1)1996年,M公司关闭自有生产厂,主要是为了 (  )
A.提高附加值 B.降低人工成本
C.缩小规模 D.加强合作
(2)M公司依次将研发中心和总部迁入上海,主要是因为上海 (  )
A.基础设施好 B.交通便利
C.销售市场大 D.信息通达
(3)从发展过程看,M公司一直致力于 (  )
A.打造自主品牌 B.扩大生产规模
C.产品款式多样 D.增强国际影响【解析】 本题组以M公司的经营发展为载体,考查M公司经营重心变化的原因、产业转移的原因以及M公司的发展特点,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第(1)题,根据上图,1994年M公司在浙江温州设厂,1995年有多家生产厂加盟并开设第一家专卖店,1996年该公司关闭了自有生产厂,整个过程在不断减少生产厂直至全部关闭,说明M公司将重心放到了自主设计方面,这种做法能够提高产品附加值,故A项正确。加工服装的人工成本低于设计服装,B项错误;关闭自有生产厂,只是改变了经营重心,规模不一定会减少,C项错误;企业发展主要是为了提高利润,加强合作是过程,不是目的,D项错误。
第(2)题,研发中心和总部需要及时获取市场信息,与温州相比,上海经济发达,信息通达,便于企业掌握市场信息,故D项正确。基础设施和交通条件对总部的布局有影响,但不是主要因素,A、B项错误;M公司的销售市场在国内,不只是上海,C项错误。 第(3)题,结合M公司的发展历程,公司在1996年关闭生产厂、开设专卖店,随后将总部和研发中心搬迁到信息通达的上海市,所以M公司一直致力于打造自主品牌,故A项正确。M公司1996年关闭了自有生产厂,没有扩大生产规模,B项错误;材料没有产品款式的信息,C项错误;据上图,M公司2008年销售网络覆盖全国,其市场并不在国外,D项错误。
【答案】 (1)A (2)D (3)A
【名师点睛】 本题组解答的关键是根据M公司发展历程图,抓住M公司经营方向的转变,再推断出M公司具体的转变方向为自主设计服装品牌。要点二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随着产业转移的发生,产业移出区和产业移入区在产业结构、生产分工、区域环境等方面均发生着变 化。具体表现分析如下:【思维拓展】 我国产业转移的基本特点
(1)沿海企业向内地转移——因环境、资源问题,为降低生产成本进行的产业转移。
原因:沿海地价、劳动力、环保等成本上升,企业需要寻求廉价资源,降低生产成本,开拓市场。
影响:①促进内地欠发达地区的发展;②不可避免地对内地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2)中国台湾产业向大陆转移——为寻求新市场而进行的产业转移。
原因:①大陆经济发展,尤其是投资环境改善;②大陆有廉价的劳动力;③大陆有众多的发展机会;④大陆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影响:加速了大陆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3)广东边远地区内部的产业集聚效应(“二次转移”)——为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而进行的产业转移。
原因:①珠江三角洲地区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面临产业升级;②广东边远地区劳动力价格、房租、地价相对低廉,工业原料资源丰富;③广东边远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流通条件和投资环境都有明显改善,许多地区已经具备承接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转移和拓展本地资源型产业的能力。
影响:①促进劳动力、资本与技术在区域间的流动;②加速了广东边远地区的经济发展,缩小了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差距;③但也可能对广东边远地区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典题展示2】 (2016·新课标卷Ⅲ1~3题)目前,我国为保护棉农利益,控制国际棉花进口,国内的棉花价格约比国际市场高1/3;我国纺织行业工人工资一般为美国的1/4,是越南、巴基斯坦等国的3倍。我国一些纺织企业为利用国际市场棉花,在国外建纺纱厂,并将产品(纱线)运回国内加工,在我国同行业企业纷纷到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建厂的情况下,总部位于杭州的K企业独自在美国建纺纱厂。2015年4月底,K企业在美国工厂生产的第一批110吨纱线运至杭州。据此完成(1)~(3)题。 (1)如果 K企业将纺纱厂建在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利润比建在美国高,最主要的原因是越南、巴基斯坦等国 ( )
A.离原料产地较近 B.离消费市场较近
C.劳动生产率较高 D.劳动力价格较低
(2)K 企业舍弃越南、巴基斯坦等国而选择在美国建纺纱厂,考虑的主要因素可能是 ( )
A.原料价格 B.劳动力价格
C.投资环境 D.市场需求
(3)该案例表明,随着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纺纱业已大幅度降低了 ( )
A.原料使用量 B.劳动力使用量
C.运输量 D.设备费用 【解析】 第(1)题,纺纱厂是劳动力导向性产业,在生产成本中劳动力投入(即工资)所占比重大;结合材料中“我国纺织行业工人工资一般为美国的1/4,是越南、巴基斯坦等国的3倍”可知,该企业将纺纱厂建在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利润比建在美国高,说明主要原因是在越南或者巴基斯坦建厂,劳动力价格较低,故选D。 第(2)题,美国棉花生产高度机械化,投入高,成本高,排除A;“我国纺织行业工人工资一般为美国的1/4,是越南、巴基斯坦等国的3倍”,说明越南、巴基斯坦等国的劳动力价格远低于美国,排除B;从材料可知,我国在国外建纺纱厂的市场主要是我国,排除D。和越南、巴基斯坦等国相比,美国的政策、基础设施等投资环境更优,故选C。
第(3)题,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导致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因此需要的劳动力数量大大减少,因此选B。
【答案】 (1)D (2)C (3)B【技能解密】产业转移的分析方法
1.主要考虑因素
首先是分析工业部门的特点和地区分布;其次是把握影响工业部门选择区位的因素。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首先是利用发展中国家廉价劳动力资源,其次是占领当地市场,再次是利用其地价便宜的优势。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投资建厂,则主要考虑发达国家的技术优势、信息优势以及避开关税壁垒等因素。在实际中,产业转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2.实例分析
①随着工业的发展,工业区位存在时间和空间两方面的发展变化。例如钢铁工业区位随着钢铁工业的发展,由于主导因素的变化导致钢铁工业的工业区位不断发生变化。钢铁工业一开始是接近煤炭产区,即接近能源产地,随着技术的发展,耗能的下降,钢铁工业的主导因素由原来的能源为主变为原料为主,工业区位倾向于铁矿石产地。二战后,由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和市场对工业区位影响力的加强,钢铁工业区位又倾向于交通便利、市场广阔的沿海地区,如日本的钢铁工业、我国的宝山钢铁总厂。钢铁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从能源—原料—交通、市场的变化,导致钢铁工业的区位不断发生空间上的转移。 其转移有一个共同规律,都是转向劳动力工资较少、数量较多的地区。当该地区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工资水平提高、生产成本变高、利润减少时再次进行转移。而原来劳动力导向型企业所在地区则由于经济水平的提高,侧重发展知识导向型企业或用高新技术进行改造。工业区位转移对象区的产品多向工业区位转出区销售。②又如劳动力导向型工业,需要投入大量的丰富的劳动力,因此工人的工资高低对这类企业的区位影响也较大,致使工业区位也随着发生变化。其过程如下图所示:五、能力摸底
(2019·青岛模拟)近年来,在“走出去”战略的推动下,我国企业纷纷到海外设立研发机构,H公司是我国较早建立海外研发机构的电信企业。该公司研发国际化选择了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的路线,而营销国际化则选择了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的路线。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H公司研发国际化最初选择在发达国家是因为发达国家(  )
A.具有技术优势 B.信息资源通达
C.基础设施完善 D.国际影响广泛
2.H公司在少数不具备技术优势的发展中国家也设立了研发中心,主要是为了 (  )
A.降低原料价格 B.把握市场需求
C.促进技术交流 D.消除贸易壁垒3.与研发国家化路线不同,H公司营销国际化路线选择以发展中国家为起点,其主要原因是 (  )
①该公司技术积累多,技术优势明显
②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利润空间大
③发达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干扰多
④该公司的低价产品对发展中国家吸引力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答案】 A
2.【答案】 B
3.【答案】 D
 【解析】 第1题,公司的研发属于产业链的顶端,需要技术和人才优势。选在发达国家是因为发达国家经济发达,技术含量高,人才科技众多,因此正确答案选A。信息资源通达、基础设施完善,国际影响广泛也有影响,但是根本原因在于发达国家掌握技术和产品核心要素,处于产业链的顶端。正确答案选A。B、C、D错误。 第2题,由材料可知,该公司的研发是国际化道路,先从发达国家,其次再拓展到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不具备技术优势也设立研发中心的目的是因为研发的产品最终需要投放到市场,主要是为了和市场接轨,因此把握市场的需求决定了研发产品的种类和质量以及数量。正确答案选B。通过技术措施可以提高产品的价格,进而提升利润,但是无法降低原料的价格,原料的价格是由原料本身决定而非技术决定。技术会影响产品的价格。A错误。无法消除贸易壁垒,设立研发中心,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销售,而非技术交流,技术交流应该在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而不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C、D错误。 第3题,营销国际化路线以发展中国家为起点,是因为发展中国家具备发达国家不具备的优势。很明显发展中国家技术方面优势较弱,因此①错误。从发展中国家获得的市场利润不一定比发达国家多,人们的购买力水平明显不如发达国家。②错误。但发达国家容易遭受政治、经济和文化干扰,尤其是政治形态、文化理念、贸易壁垒诸多难题。而发展中国家受影响相对较小,③正确,发展中国家经济不够发达,产品销售以低端为主,因此低价产品对于发展中国家人们更具备吸引力,④正确,正确答案选D。 近年来,美国大力推进“再工业化”战略,特朗普上台以来,承诺将税收从目前的26%降至10%~15%,要求通用和福特两大汽车制造商不能在墨西哥建新工厂,并对在境外生产且将产品返销回美国的本土制造企业征收高额“边境税”。“再工业化”绝不仅是简单的“实业回归”,实质是以高新技术为依托,发展高附加值的制造业。据此完成4~6题。
4.特朗普要求美国企业回本国建厂的主要目的是 ( )
A.增加税收 B.增加就业
C.促进工业化 D.提高城市化
5.近年来,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初见成效,下列属于其大力发展的工业部门是 ( )
A.服装制造业 B.新能源工业
C.石油化工业 D.电子装配工业
6.美国政府征收高额“边境税”后产生的影响是 ( )
A.美国汽车进口量会增加
B.通用汽车全球化加强
C.福特汽车转移到加拿大建厂
D.导致墨西哥汽车出口量减少4.【答案】 B
5.【答案】 B
6.【答案】 D
【解析】 第4题,由材料可知,特朗普上台以来,承诺将税收从目前的26%降至10%~15%,因此主要目的不是增加税收,A错误;降低税收主要是为了将流向海外的制造业重新带回美国,从而能够增加更多的就业机会,B正确;美国已经完成了工业化过程,C错误;美国的城市化水平较高,处于成熟阶段,D错误。故选B。
第5题,服装制造业和电子装配工业均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石油化学工业属于原料指向型产业,新能源工业属于技术指向型工业,美国技术发达,新能源工业的发展前景广阔,B正确。
第6题,对境外生产且将产品返销回美国的本土制造企业征收高额“边境税”会减少美国汽车的进口量,A错误;通用汽车将会面临要么在美国建厂,要么交出高额边境税的两种选择,从而会影响通用汽车全球化发展,B错误;福特汽车会受“边境税”的影响,转移到加拿大建厂的概率减小,C错误;由于“边境税”的影响,会导致墨西哥汽车出口量减少,D正确。六、课堂评价
下图是“世界汽车工业基地及产业转移方向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第一次转移是从乙地转移到甲地,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乙地是欧洲,甲地是美国
B.甲地钢铁、石化等工业迅速发展,为汽车工业发展创造了条件
C.甲地出现逆城市化,促进汽车工业发展
D.乙地向外转移的是资金密集型产业
2.进入20世纪80年代,丙地汽车产量迅速上升,其主要得益于 (  )
A.原料、燃料丰富
B.位置优越,分布集中
C.水能丰富,动力投入多
D.重视科技投入,人力资源丰富1.【答案】 C
2.【答案】 D
 【解析】 第1题,甲地是美国,乙地是欧洲;汽车工业属于资金密集型产业;美国的钢铁、石化等工业的迅速发展为汽车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当时美国还未出现逆城市化。
第2题,日本发展汽车工业的最大优势在于技术力量雄厚,同时丰富的高素质人才也为汽车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2019·湖南百所名校联考)普洱茶以云南省当地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由茶农采用特定加工工艺,经发酵后加工制成。在以马驮为主要运输方式的时代,普洱茶要借助路上运输时间进行二次发酵。如今,“渥堆发酵”工艺可将普洱茶漫长的自然发酵时间缩短为45 天左右。“握谁发酵”是指将晒青毛茶堆放成一定高度后洒水,上覆麻布,使之在较高温度、偏低降水量的环境中发酵24小时左右。勐海县位于云南最南端,很多普洱茶生产企业争相在勐海县设厂,即使不设厂,也要把发酵车间设在勐海县。据此完成3~5题。3.催生普洱茶“渥堆发酵”工艺的主要原因是 (  )
A.气候适宜发酵 B.传统经验丰富
C.运输时间缩短 D.原料优质丰富
4.普洱茶在勐海县最好的发酵时间是 (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5.很多普洱茶生产企业争相在勐海县设厂的主要原因是(  )
A.加强企业协作
B.共用基础设施
C.提高企业知名度
D.利用当地独特环境3.【答案】 C
4.【答案】 A
5.【答案】 D
  【解析】 第3题,根据材料,在过去由于运输时间较长,普洱茶有充足的发酵时间,而现代交通快捷,不能很好地发酵普洱茶,故交通运输时间变化催生了普洱茶“渥堆发酵”技术。答案选C。
第4题,“渥堆发酵”的环境要求是气温较高,降水量较少,而该地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春季3~5月份,降水较少,气温较高,非常适合发酵。答案选A。
第5题,根据材料可知,“很多普洱茶企业都争相在勐海县设厂,即使不设厂,也要把发酵车间设在勐海县”说明勐海县独特的发酵环境是吸引企业布局的主要原因。答案选D。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