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7张PPT。一、考试说明和教学要求
课时23 交通运输二、知识网络
三、应试指导
考情分析 考向预测:以重大交通建设为切入点,考查交通运输中点、线的布局及对区域环境的影响,或以典型城市的交通图、虚拟城市规划图为背景材料呈现形式,通过对交通图的判断、分析,思考交通运输网的结构、特点, 寻找问题,制定措施。从考查形式来看,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备考策略
①要注重利用不同层次和级别的交通运输网考查沿线诸多地理事象。②通过交通运输线、点的区位分析或商业网点的区位分析,综合考查某一区域内各种地理事物分布特征及原因。③通过对我国重点工程建设的了解,分析我国一些大型工程建设的交通区位因素及重大意义。④要运用综合分析法,从宏观上把握人类联系的各种方式,注重分析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⑤学习时应注意联系实际,重视个案分析,突出重点, 强化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训练,能够举一反三,活学活用,提高综合分析和知识迁移的能力。四、要点精讲
要点一 铁路线、公路和线建设的区位因素【课堂导学】【典题展示1】 (2019·新课标卷Ⅰ6~8题)下图示意我国东北某区域铁路线的分布,该区域铁路修建的年代较早,近些年几乎废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该区域铁路线主要沿 ( )
A.等高线分布 B.河谷分布
C.山脊线分布 D.山麓分布
(2)该区域修建铁路主要是为了运输 ( )
A.原木 B.农产品
C.工业品 D.石材
(3)近些年来,该区域铁路几乎废弃的主要原因是 ( )
A.设施陈旧 B.运速太慢
C.线路过密 D.运输需求太小【解析】 第(1)题,从图中信息来看,早期铁路分布明显沿河流河谷分布,主要是由于河谷地区地势平坦,有利于铁路修建及运营,B对,A、C、D错。故选B。
第(2)题,图示地区有海拔1300m以上的山地,图示地区地势变化应该是中部较高,河流放射状流向四周,该地区平原面积较小,图示地区不是平原的主体部分,农产品运量较小,B错误;该区域铁路建设目的主要是为了运输原木,因为东北地区是我国三大林区之一,林木资源丰富,人口较少,本地需求量小,主要向外运输,A正确;图示区域位于长白山地区,东北地区的工业主要集中在辽中南地区,该区域工业品运输量小,C错误;东北地区主要的山地是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森林资源广布,平地土层深厚肥沃,石材资源较少,应不是运输主要对象,D错误。故选A。 第(3)题,读图,结合上题分析,铁路的修建主要是为了运输原木。而经过多年的砍伐,林木蓄积量减少以及近年来,我国环保力度的加大,对于森林的开采和砍伐进入严格限制阶段,原木生产量减少,所以导致铁路废弃,D对。近年来我国铁路建设飞速发展,设施及运速慢等问题均可以进行技术改造,并非是铁路废弃的原因,A、B错。铁路密度大小主要取决于经济发展的需求,其废弃原因与密度大小无关,C错误。故选D。
【答案】 (1)B (2)A (3)D1.交通运输与聚落的形成要点二 交通运输对聚落和商业的影响2.交通运输与聚落空间分布3.交通布局与商业网点布局
【典题展示2】 (2019·新课标卷Ⅲ9~10题) 我国某公路长500多千米,南北贯穿了多冰川的山脉,并跨越了多条河流。公路南端海拔约1070米,为山前洪积平原上的绿洲。该公路山区段每年9月底至次年5月底封路禁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公路位于 ( )
A.吉林 B.内蒙古 C.西藏 D.新疆
(2)该公路山区段定期封路禁行主要是因为 ( )
A.洪水频发
B.路面积雪严重
C.泥石流多发
D.路面冻融沉降【解析】 该组题以我国新疆独库公路为背景,考查影响公路运输线的地理位置,沿线的自然景观特征,自然带的分布规律,线路布局的区位因素,公路的科学使用与管理等。试题紧密结合地理学科内容与社会实际生活的联系。第(1)题,读材料可知,材料中“公路南北贯穿了多冰川的山脉”“公路南端为山前洪积平原上的绿洲”,说明该地气候干旱且山脉有冰川分布,排除A、B选项;“公路南端海拔约1070米”,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多米,排除公路位于西藏,C错误,新疆地区符合材料中的“绿洲”与“多冰川的山脉”条件,D正确。故选D。第(2)题,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公路位于我国新疆,结合材料“该公路山区段每年9月底至次年5月底封路禁行”,说明该公路禁行时段是该地一年中的低温时段,故路面积雪严重,B正确;该时段新疆处于冬季,气温低,不会在此时段出现路面冻融沉降,D错误;此时段积雪冰川难以融化,地处内陆,降水稀少,故洪水频发、泥石流多发不合实际,A、C错误。故选B。
【答案】 (1)D (2)B五、能力摸底
(2019·娄底二模拟)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全长 6.7公里是世界最长的公路沉管隧道和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也是我国第一条外海沉管隧道。从珠海方向出发,经过 22.9公里的桥面行驶,来到了港珠澳大桥桥梁和海底隧道转换的西人工岛,从这里开始 6.7公里的海底隧道之行,在隧道入口建有“门型”构架罩(如下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港珠澳大桥设计海底隧道主要考虑的是 ( )
A.建设成本低
B.技术力量先进
C.海上航运繁忙
D.给旅客海底穿行体验
2.在隧道入口建成了“门型”构架罩的主要作用是 ( )
A.减少司机在进出隧道时的光线不适感
B.减少司机在进出隧道时的风速影响
C.提升建筑美观
D.缓解司机驾驶疲劳
3.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选址在此处修建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
A.海水温度 B.海水盐度
C.海水深度 D.海水流动 1.【答案】 C
2.【答案】 A
3.【答案】 C
【解析】 该题组以港珠澳大桥为背景分析工程建设条件问题。第1题,香港的维多利亚港是一个天然良港,航运繁忙,港珠澳大桥中部建设成海底隧道,主要是为了便于大型轮船通行。故选C。
第2题,安装于隧道出入口上方的减光罩,成“门型”构架结构,起到减光效果,具备安全性和观赏性等功能,为了给过往车辆以舒适的驾乘体验。故在隧道入口建成了“门型” 构架罩的主要作用是减少司机在进出隧道时的光线不适感。选A。
第3题,海底隧道选址为减少工程量和减小工程难度,选择在海水较浅的位置;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选址在此处与其他位置在海水温度、盐度和流动等方面没有太大差异。故选C。在我国进入“高铁时代”的大背景下,各城市的高铁站建设也方兴未艾,而部分河运却日益衰落。2014年2月26日,中国首条在高原高海拔和戈壁荒漠地区开通的高速铁路兰新高铁全线开通运营。汉江全长1532km,流域涉及6省市,素有“千里黄金水道”之称。据此回答4~6题。 4.兰州等大城市高铁车站远离主城区,布局在城市核心区的边缘,其主要原因是 ( )
A.高铁站用地面积广,郊区地价较低,可大大降低成本
B.促进高铁站所在郊区的城市化步伐
C.远离主城区,便于旅客集散
D.位于城乡结合部方便居民出行
5.近代以来,汉江船运不断萎缩,下列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
①新的运输方式的兴起并发展成为主要运输方式
②河流落差加大,水流湍急
③水库、涵闸和桥梁等工程建设阻碍通航
④船舶大型化使干流和下游的部分河段丧失通航能力
A.①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6.兰新高铁沿线修建了长达440km的防风墙防护措施,在一些路段还出现了地上隧道。这些防护措施和隧道的作用是 ( )
A.防沙尘暴 B.防泥石流
C.防动物穿行 D.防大风 4.【答案】 B
5.【答案】 C
6.【答案】 D
【解析】 第4题,高铁站是客运的中转站,把高铁站建在城市核心区边缘,主要是考虑带动所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郊区城市化。
第5题,河运与现代运输的公路、铁路等相比,速度慢是其劣势,故新的运输方式兴起是汉江航运萎缩的原因之一;另外,图中显示汉江上有多座水库、水电站,则大坝也会使河流航运受到一定阻碍。注意近代以来,汉江航运萎缩与河流落差无关,因为河流落差条件一直存在,不会在近代以来发生大的变化。
第6题,兰新高铁沿线有多个风口,大风对铁路运行会有较大的影响,故采取防风墙等措施来减轻大风危害。六、课堂评价
(2019·宝鸡三模)广深港高铁北起广东省广州市,经东莞、深圳到香港,全长约146千米,设计广州南站、庆盛站、虎门站、光明城站、深圳北站、福田站、西九龙站7个车站。香港段全线以地下隧道形式建设。据此回答下列小题。1.香港段全线以地下隧道形式建设,主要原因是 ( )
A.提供优质公共休憩空间
B.保护野生动物的迁徙路线
C.减少对沿线社区的影响
D.提高现有铁路的服务水平
2.广深港高铁建设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 ( )
A.给广州市民多种前往香港的选择
B.为内地高端服务业辐射香港带来便利
C.方便旅客来港参与艺术及文化活动
D.促进珠三角地区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1.【答案】 C
2.【答案】 D
【解析】 第1题,香港土地资源紧张,人口密度大,香港段全线以地下隧道形式建设有利于减少对地面土地资源的占用,从而减少对地面沿线地区的社区(住房)、道路等影响,C对;地下隧道是用于高铁通行和市民乘坐高铁的,并不是为了给市民提供公共休憩空间,A错;高铁香港段经过地区建筑物多、车辆多,这一路段不是野生动物迁徙的路线,B错;修建地下隧道并不能提高现有铁路的服务水平,提高服务水平应从提高服务设施、服务人员素质等方面入手,D错。第2题,广深港高铁建设为前往香港的广州市民提供更多的交通选择,也更加方便旅客来港参与艺术及文化活动,但这些属于社会效益,而不是题干要求的经济效益,A、C错;香港经济比内陆发达,广深港高铁建设能使香港对内陆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更好,能够更好地带动珠三角地区的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促进其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而不是内陆经济辐射香港,B错D对。 (2018·安徽省皖南八校高三第三次联考)在重庆,常常能看到停靠在江边的“不动船”(如下图),这些船就是“趸船”,由于需要大量的缆绳和船锚将趸船園定在河流浅滩,其也被戏称为“万足之船”。据此完成下列各题。3.重庆江边停靠大量趸船,考虑的主要自然条件是 ( )
A.风力大 B.水流急 C.河床浅 D.汛期长
4.随着时代的发展,对趸船的用途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用于装卸货物的浮码头
B.供行人上下的浮码头
C.用于商业、娱乐等场所
D.作为货船来运输货物
5.重庆趸船虽然为人们提供了诸多便利,但也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导致其存在安全隐患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
A.河流结冰期 B.河流水位
C.河流含沙量 D.河流流向3.【答案】 C
4.【答案】 D
5.【答案】 B
【解析】 第3题,由材料可知,趸船是停靠在河流浅滩的不动船,风力大、水流急和汛期长不利于趸船停靠,而河边河床较浅,有利于趸船的停靠,故选C。
第4题,随着时代的发展,趸船可以用于装卸货物的浮码头,供行人上下的浮码头及用于商业、娱乐场所,但是随着现代快捷交通的发展,交通向快速、专业、大型化发展,趸船不会作为货船运输货物,故选D。
第5题,重庆的趸船停靠在江边,由于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明显,汛期水位高,流速快,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而重庆地处亚热带季风区,没有冰期,河流含沙量及流向对于船舶的停靠没有影响,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