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地理艺考生文化课全国卷版课件 专题二 地球与等值线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届高三地理艺考生文化课全国卷版课件 专题二 地球与等值线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9-12-18 21:44:47

文档简介

课件38张PPT。一、考试说明和教学要求课时3 地球与地图二、知识网络三、应试指导

考情分析备考策略
有关经纬网图和等高线图仍是今后高考命题的热点,它往往与区域图相结合综合考查空间定位、等高线图的判读和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与归纳。备考时应充分利用地图,培养学生空间概念。重要地理事象要落实到一定的区域中,解读区域经纬网是前提,关注重要区域的经纬网。四、要点精讲
要点一 经纬网的应用
1.利用经纬网定“方向”
(1)两点在同一条经线上:只需考虑南北方向,
靠近北极点在北,靠近南极点在南,
如图:C在B北方,B在C南方。
(2)两点在同一纬线上:从两点经度差小于180°的方位入手,顺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可判定,如图:A在B的西方,B在A的东方。
(3)两点不在同一条经线也不在同一条纬线时:要分开来判断,先判断南北方向再判断东西方向,最后合在一块。如图中C在A的北方且C在A的东方,所以C在A的东北方向。【课堂导学】2.利用经纬网定“最短航线”(地球上亮点间最短航线为球面最短距离,即经过两点的大圆劣弧长度)
(注:所谓大圆指过地心的平面与球面的交线圈)
(1)同一经线上的两点,其最短距离的劣弧线就在经线上 (如右图所示弧AB)。
(2)同一纬线上的两点,其最短距离的劣弧
线向较高纬度凸(如右图所示同一条纬线上MK
之间的最短航线是弧MPK,而不是弧MQK,赤道
上除外)。
(3)晨昏线上的两点,由于晨昏线本身就是一个大圆,故两点最短航线就是两点之间的较短晨昏线(即劣弧线)。3.利用经纬网定“距离”
(1)任一经线上:纬度1°的间隔长度都相等,约是111千米。
(2)任一纬线上:经度1°的间隔长度的计算公式为111千米× cosθ(θ为该纬线的纬度数)。
(3)不同经线和纬线上:计算两点间距离时可进行估算。一是可以先假设两点的经度相同或纬度相同,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扩大或缩小;二是可以先算出比例尺,进而算出两点间距离。4.利用经纬网定“范围”
(1)相同纬度且跨经度数相同的两幅图,其所示地区的面积相等。
(2)跨经纬度数相同的地图,纬度越高,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
(3)图幅相同的两幅地图,中心点纬度数相同,则跨经纬度越广,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
5.确定时间
根据两地间的经度差(经度每隔15°,时间相差1小时)及“东早西晚”判断某地的时间。方法规律:
纬度高低的判断方法
1.根据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大小
线速度越大,纬度越低,反之纬度高。
2.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大小
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大小与其距太阳直射纬线的远近有关,与太阳直射纬线相距越远的地点,正午太阳高度就越小;因此通过比较同一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可判断各地纬度的高低。
3.根据昼夜长短和日出的早迟
当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北半球纬度越高的地区,白昼就越长、日出的地方时就越早;当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北半球纬度越高的地区,白昼就越短、日出的地方时就越迟。故据此可判断各地纬度的高低。
4.根据海水表面的温度
受太阳辐射的影响,海洋表面的温度自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递减,因此通常海洋表面水温越低的地方,其纬度就越高。5.根据相同高度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多少或山麓自然带
由于山地垂直方向水热条件的差异,不同海拔地区常常会形成不同的自然带,就相同高度的山地而言,纬度越低的地区,其山顶和山麓的水热差异就越大,因此对应的自然带也就越多。另外,比较不同山地的山麓自然带,也可看出纬度的高低,例如,山麓为常绿阔叶林带的,其纬度较低;山麓为针叶林带的,其纬度较高。
6.根据代表性的农作物
不同温度带地区的热量条件不同,因此典型的代表性农作物也不同,如热带地区常种植水稻、甘蔗、橡胶等农作物,亚热带地区的柑橘、毛竹较为著名;暖温带则主要种植冬小麦、棉花、苹果等,中温带则以春小麦、甜菜、大豆等农作物著名。故根据一个地区的主要农作物,也可反推出它所处纬度的高低。【典题展示1】 (2019·贵州适应性考试)甘肃省南部某村地处山高谷深的白龙江河谷,每年都有整日照不到阳光的现象。2018年该村于11月30日开始整日照不到阳光。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该村所处的河谷走向及位置最可能是 (  )
A.东西走向 河谷南岸
B.南北走向 河谷东岸
C.东西走向 河谷北岸
D.南北走向 河谷西岸
(2)此次该村整日照不到阳光的时间约为 (  )
A.一个月 B.一个半月
C.两个月 D.两个半月【解析】 本题以白龙江河谷的某村子为背景材料,考查了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第(1)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白龙江是东西走向的,东西走向的河谷南岸为阴坡,阴坡是不会阳光直射的,可知C项错误,因此A正确;若该河谷是南北走向的话是可以被阳光照射到的,因此B、D错误。第(2)题,本题牵涉到时间对称的问题即在同一纬线上一年中有两个日期昼夜长短是相同的(除二至日),且这两个日期关于二至日对称,可知该村子2018年11月30日至2018年12月22日这22天里是不被阳光照射的,那么关于对称的原理2018年12月22日以后的22天里也是无法被阳光直射到的,因此该村子有44天的时间没有阳光直射即一个半月的时间,可知A、C、D都错误,可知B正确。
【答案】 (1)A  (2)B
【名师点睛】 本题在解题时要注意材料中提到的“2018年11月30日开始该村整日不见阳光”这一点对于解答本题非常关键,第(2)题的解题关键是掌握“同一纬线上一年中有两个日期昼夜长短是相同的(除二至日),且这两个日期关于二至日对称”的原理。 1.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应用
要点二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2.地形状况与区位选择
(1)选点(2)选线(3)选面3.地形剖面图的绘制与判读【典题展示2】 (2019·韶关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流袭夺又称河流抢水。相邻流域的河流溯源侵蚀速度不同,其中海拔较低,侵蚀速度较快的河,其源头向分水岭伸展的速度也快,最终首先切穿分水岭,导致分水岭另一侧河流的上游注入此河,成为此河支流,这就称为河流袭夺。河流袭夺是河系发展的一种现象。某科研考察小组经过考察推断山东地区的东周河袭夺了沂河上源,导致FG河段成为了断头河。考察小组在考察过程中发现的现象有:在C处河流呈倒钩状弯曲,流向由向东北流突然转向西南;CD段河床突然下切,形成谷中谷,并绘制了Ⅰ—Ⅰ'的横剖面图(如图b);FG河段谷底宽浅,河床有大量沉积物,但河流水量十分细小;EF为沂河与东周河的分水岭,但同FG河段一样分布有大量河流沉积物;图a为山东沂河、东周河局部区域等高线分布示意图,图c为袭夺河附近Ⅰ—Ⅰ'的河床纵剖面图,图中英文字母所代表的地点与图a相同。(1)考察小组认为东周河袭夺了沂河上源,请说出其能够发生袭夺的地形条件。
(2)请说出考察小组推测FG河段可能为断头河的依据。
(3)说出CD河段谷中谷形成前和形成过程中流量和流水作用差异。
(4)考察小组认为图中B、E两点的位置在不断变化,请推测未来B、E两点的位置变化情况并说明理由。【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判断,意在考查学生河流侵蚀作用的掌握情况,难度一般。
第(1)题,东周河袭夺了沂河上源,发生袭夺的地形条件主要从海拔角度分析。读图可知,图示区域海拔多在200~500米之间,为丘陵地形,图中海拔最高处为分水岭,分水岭海拔高度较低;东周河的海拔高度比沂河低,所以随着东周河溯源侵蚀强烈导致被袭夺。
第(2)题,推测FG河段可能为断头河的依据要从河流沉积物反映的流量大小变化进行分析。现在FG河段是沂河的源头,但该河段谷底宽浅,河床有大量沉积物,由此推测该河段原来流量较大,河流沉积作用明显;但现在河流水量十分细小,故推断该河段源头被截,失去水源补给,水量减少,变成断头河。第(3)题,CD河段谷中谷形成前和形成过程中流量和流水作用的差异要结合河床变化进行分析。该段河谷形成前,河流流量较小,携带泥沙量大,沉积作用强烈,下蚀较弱,侧蚀为主,形成较宽的河谷地貌;形成过程中,河流流量加大,流速变快,使河流溯源侵蚀和下蚀也较为强烈,河床加深变窄,形成落差较大的谷中谷地貌。
第(4)题,未来B、E两点的位置变化情况及说明理由要结合溯源侵蚀进行分析。沂河被袭夺后,BC,EC河段河水注入东周河,由于东周河的海拔更低,加大了河流的落差,使河流的溯源侵蚀能力加强,所以BE两点会向源头方向移动。【答案】 (1)图示区域为丘陵地形,分水岭海拔高度较低;东周河的海拔高度比沂河低。
(2)现在FG河段是沂河的源头,但该河段谷底宽浅,河床有大量沉积物,由此推测该河段原来流量较大,河流沉积作用明显;但现在河流水量十分细小,故推断该河段源头被截,失去水源补给,水量减少,变成断头河。
(3)形成前:河流流量较小,下蚀较弱,形成较宽的河谷地貌;形成过程中:河流流量加大,流速变快,使河流溯源侵蚀和下蚀也较为强烈,河床加深变窄,形成落差较大的谷中谷地貌。
(4)BE两点位置将会向上游源头方向移动。沂河被袭夺后,BC,EC河段河水注入东周河,由于东周河的海拔更低,加大了河流的落差,使河流的溯源侵蚀能力加强,所以BE两点会向源头方向移动。五、能力摸底(2018·合肥质检)
2015年11月7日,中国第32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雪龙”号破冰船从上海出发,途经弗里曼特尔(32.1°S,115.8°E)、中山站(69.4°S,76.4°E)、长城站(62.2°S,58.9°W)和蓬塔阿雷纳斯(53.1°S,70.9°W),这是“雪龙”号第二次环南极航行。读“雪龙”号环南极航行线路图,完成1~2题。1.长城站位于中山站的 (  )
A.东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南方向
2.从弗里曼特尔到蓬塔阿雷纳斯的最短距离约为(  )
A.2300km B.6300km
C.10500km D.15500km1.【答案】 B
2.【答案】 C
【解析】 第1题,由材料可知,长城站位于(62.2°S,58.9°W),中山站位于(69.4°S,76.4°E),故长城站位于中山站的西北方向。
第2题,由材料可知,弗里曼特尔位于(32.1°S,115.8°E),蓬塔阿雷纳斯位于(53.1°S,70.9°W),两地经度相差173.3°,可推知两地大约位于同一经线圈上,两地间最短距离为经过南极点的大圆的劣弧长度。两地纬度相差94.8°,故其最短距离约为94.8×111km=10522.8km,故C项正确。(2019·吉林名校模拟)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等高线图,图中河流沿岸畜牧业和种植业发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3.图中地势最高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4.图示河流河口段 (  )
A.落差大,水流湍急
B.径流丰富,季节变化大
C.水量少,水位低
D.结冰期长,冬季有凌汛
5.图示区域主要农作物播种期间 (  )
A.华北平原昼渐短,夜渐长
B.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C.田纳西河流域降水较少
D.东北平原小麦播种3. 【答案】 B
4. 【答案】 C
5.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等高线的判读,河流水文特征、农作物时令和自然现象的分布。第3题,根据图中河流与海洋之间的关系判断河流自东北流向西南,结合等高线数值与河流的关系判断出海拔都小于50m或海拔等于50m。 B正确。第4题,根据经纬度判断,该地为澳大利亚,澳大利亚墨累河入海口处为地中海气候,降水少,蒸发量大,且沿岸灌溉用水量大,因此水量少,水位低,没有结冰期,B、D错误,C正确。海拔小于50m,落差小,A错误。第5题,墨累—达令盆地种植的小麦为冬小麦,播种季节为南半球的秋季,即3~5月播种,此时正值东北平原春小麦播种季节,D正确;华北地区昼渐长,夜渐短,A错误;田纳西河流域春季降水相对较多,C错误;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慢,B错误。
 【名师点睛】 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及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六、课堂评价 (2019·长沙模拟)经过地球球心的一条直线与地表相交的两点互为对跖点。已知甲地(30°S,45°E)和乙地互为对跖点。读图,完成1~2题。1.与乙地经纬度相同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2.关于①②③④地理位置的正确叙述是 (  )
A.①位于西半球
B.②位于低纬度
C.③位于大西洋
D.④位于南温带1.【答案】 D
2.【答案】 C
【解析】 第1题,甲地和乙地互为对跖点,则乙地经纬度为(30°N,135°W)。图示四地坐标分别是:①(20°N,110°E)、②(40°S,170°W)、③(0°,45°W)、④(30°N,135°W)。
第2题,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经线,①点位于20°W以东、160°E以西,属于东半球;高、中、低纬度的划分以60°、30°纬线为界,②点位于中纬度;根据顺时针自转,可知③点位于以南极点为中心俯视图的赤道上,经度为45°W,位于大西洋;根据逆时针自转,可知④点位于北温带。(2018·衡水调研)很多户外探险爱好者连基本的地图判读都不懂就进山,是户外探险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下图中箭头表示地表径流的方向。读图,完成3~4题。3.下列关于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S点在T点西南方向 B.在P点可以看到T点 C.T处是集水线 D.在S处探险需注意洪水4.正确表示经过PQ的地形剖面图和经过S点的等高线图的是(  )A. B. C. D. 3.【答案】 C
4.【答案】 A
【解析】 第3题,由图中看出,S点在T点的东北方向;S处的径流向两边分流,说明为山脊,不会有洪水威胁;P、T之间有山脊S阻挡,不能通视;T处为径流汇集的山谷。
第4题,判断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P到Q依次经过山坡、山脊(S)、山坡、山谷、山坡、山脊、山坡,据此判断剖面图;山脊处的等高线凸向低处,山谷处等高线凸向高处,据此判断等高线的分布。(2015·新课标卷Ⅰ模拟)据新华社电:中国第31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已抵达南极维多利亚地难言岛(74° 59′S,163°42′E),为我国在南极地区建设第五个科学考察站作前期准备工作。根据材料完成第5题。5.我国即将建设的第五个南极科考站位于昆仑站 (80°25′S,77°07′E)的 ( )
A.东南方 B.东北方
C.西南方 D.西北方【答案】 B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地图方向判断,考查学生读图并准确判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判断东西方向比较经度,判断南北方向比较纬度。若同为东经度,则数值大者在东,数值小者在西。若同为南纬,数值大者在南,数值小者在北。根据题干给出的两地经纬度,可知要建设的科考站和昆仑站经度相比,都为东经,且数值偏大,所以位置偏东。纬度相比,都为南纬,且数值偏小,位置偏北。综合可知要建设科考站在昆仑站东北方向。答案为B。课件43张PPT。课时4 等值线判读一、考试说明和教学要求二、知识网络
三、应试指导
考情分析
备考策略
本专题命题,既有选择题,也有综合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空间概念、空间想像以及分析计算能力。在备考过程中,除要掌握好等值线的一般规律,把握各类等值线的判读和意义外,更要侧重于对图示所涉及的相关知识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把握等值线的综合分析能力。【课堂导学】四、要点精讲
要点一 等值线的判读
1.等值线图的共性特征
(1)同一条等值线上各点的数值相等。
(2)相邻两条等值线数值可以相等,也可以按变化趋势依次递减或递增;同一幅图中相邻两条等值线递变间隔相等。
(3)除等高线图上的陡崖外,同一幅图上任意两条等值线一般不相交。
(4)等值线一般应是闭合曲线,但在局部图中可以不闭合。
(5)等值线密集处,表示单位水平距离的差值较大;等值线稀疏处,表示单位水平距离的差值较小。
(6)等值线平直表示该区域与相邻区域受到的影响较小,等值线弯曲反映影响该区域的因素较多。2.等值线的判读方法
3.判读新等值线图时可借鉴已熟悉的等值线图的判读方法
如读我国某地区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分布图时,完全可以运用判读等降水量线图的方法,因为一个地区天空云量的多少与降水量的多少大体上是一致的,云量多的地方降水量也多,云量少的地方降水量也就少。【典题展示1】 (2019·新课标卷Ⅱ12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云南省宾川县位于横断山区边缘,高山地区气候凉湿,河谷地区气候干热。为解决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的缺水问题,该县曾在境内山区实施小规模调水,但效果有限。1994年“引洱(海)入宾(川)”工程竣工通水,加之推广节水措施,当地农业用水方得以保障。近些年来,宾川县河谷地区以热带、亚热带水果为主的经济作物种植业蓬勃发展。(1)指出宾川县地形的主要特点,并推测耕地分布及数量的特点。
(2)说明地形对宾川县河谷地区干热气候特征形成的影响。
(3)用水得到保障后,当地热带、亚热带水果种植业蓬勃发展,从气候角度分析其原因。
(4)以水果种植业为基础,提出宾川县为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可采取的措施。【解析】考查地形特征的判读、影响和气候特征的形成、分析以及区域经济发展措施,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和迁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题,读图(注意图中县界线),宾川县总体地势较高,东北部海拔多在3000米以上,境内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000、2000米以上,河谷地带地势较低平且面积狭小,再结合材料“宾川县位于横断山区边缘,高山地区气候凉湿,河谷地区气候干热”,可推测宾川县的地形特征为(地势起伏大)山高谷深。耕地应分布在地势低平地区,因此宾川县的耕地主要分布在河谷、山间盆地等地势低平处,由于高山面积广、河谷面积狭小,宾川县耕地面积占土地面积的比重小、数量少。第(2)题,该地位于我国南方地区,本为温暖多雨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但山高谷深,深谷的两侧为高山,高大的山脉阻挡了海洋暖湿气流,当暖湿气流翻越高山后,气流下沉,在下沉过程中随着海拔的下降,气温不断上升,同时气流下沉升温造成水汽难以冷却成云致雨,下沉气流成为干热风,使谷地气候变得又干又热;再加上谷地地形封闭,热量难以扩散,导致谷内气温更高。第(3)题,注意审题,从气候的角度分析,可以从热量、光照、昼夜温差、降水等方面思考,而不需要分析其地形、土壤、市场等条件。宾川县纬度在26°N左右(北部有高山阻挡冬季南下的冷空气),纬度低、全年气温高,生长期长,热量条件适宜热带、亚热带水果的生长;海拔高,光照强,气候干热,降水少,晴天多,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水果有机质积累,水果品质高,竞争力强。第(4)题,应充分利用当地水果种植业的优势,推动经济发展:政府出台优惠政策等吸引企业投资,促进水果加工工业的发展,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利用当地热量充足、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等优势和引进培育优良品种,种植出更高品质的水果,形成品牌优势,提高当地水果的市场竞争力;利用产品质量优势加强宣传,提高当地水果的知名度,进一步开拓产品销售市场;在水果种植业的基础上,开展与水果种植相关的旅游项目,如吸引游客到果园里摘果、观光、休闲、度假等,带动旅游业的发展,同时也能增加居民收入;为了促进水果、水果加工产品的销售和吸引更多游客,当地应进一步完善交通、宾馆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运输能力和地区接待能力。【答案】 (1)地形特点:山高谷深。耕地特点:耕地主要分布在谷地和山间盆地,数量少(或面积小、占土地面积比重小)。
(2)宾川县位于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因山高谷深,谷地盛行下沉气流,气流下沉过程中增温且谷地热量不易散失,导致热(气温高),同时不易形成降水,导致干(降水少)。
(3)全年气温高,热量充足,热带、亚热带水果全年可以生长;(海拔高,晴天多,)气温日较差大,光照强,有利于水果品质提高(糖分积累)。
(4)吸引相关企业投资,发展水果加工业;引进并培育优良品种,树立品牌;加大宣传力度,开拓水果销售市场;促进以水果种植为基础的旅游产业化;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等。要点二 等温线的判读【典题展示2】 (2018·山西质检)读我国某河流上游分年平均气温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1)该河流的流向大致为 (  )
A.自东南向西北
B.自西北向东南
C.自西南向东北
D.自东北向西南
(2)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段是 (  )
A.甲乙河段 B.乙丙河段
C.丙丁河段 D.丁戊河段【解析】 第(1)题,依据地势高气温低,以及图中等温线数值,可判断图中西南(注意图中指向标)地势较高、东北地势较低,故河流自西南向东北流。第(2)题,河流地势落差大的河段一般水能资源丰富,图中乙丙段等温线最稠密,表明海拔差异最大,即地势落差最大,故乙丙段水能资源最丰富。
【答案】 (1)C  (2)B要点三 等压线的判读【典题展示3】 读澳大利亚某季节海平面等压线图(单位:hPa)和某地降水量统计图,回答(1)~(2)题。(1)此时,图中Q地干燥少雨的主要原因是 (  )
A.受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
B.处于山地背风坡,降水稀少
C.受东南季风影响,降水较少
D.受寒流降温减湿作用影响,降水不多
(2)某地降水量统计图最可能反映的是图中的 (  )
A.Q地 B.R地
C.S地 D.T地【解析】 第(1)题,根据图中Q地附近等压线分布状况可以判断,此时Q地受东南风影响,风从内陆吹向海洋,干燥少雨。第(2)题,先分析出某地降水量统计图中呈现冬雨较多的信息,然后由果溯因,分析冬雨较多的原因和对应的地点。具体分析:某地降水量统计图中最大降水量出现在6、7月,这是南半球的冬季,冬季降水较多的是地中海气候,而T地为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影响,多阴雨天气。
【答案】 (1)C (2)D五、能力摸底(2019·六安一中模拟)最近北极冷涡频繁刷屏,其实前几年它也常上热搜,极地涡旋(简称“极涡”)是指通常盘踞在极地高空的冷性大型涡旋,其位置、强度、移动对极地及高纬地区的天气影响明显。2015年12月底,一个位于冰岛的强大风暴将北大西洋热量带向北极,迫使北极极涡离开极地,携带冷空气南下,造成我国大部分地区1月中下旬暴发极其罕见的超强寒潮。图为2016年1月23日北极极涡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极涡的形成原因是 (  )
A.冰岛低压北上,极地气流上升
B.地面太阳辐射热量少,高空形成低压
C.北极地区海域广阔,形成热低压
D.来自副极地上空的气流,在此下沉
2.图示时刻,甲地高空的风向是 (  )
A.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西风
3.此次极涡南下,说明了 (  )
A.全球气候开始变冷
B.寒带的范围变大
C.西伯利亚不是我国冬季冷空气的唯一来源地
D.厄尔尼诺现象对地球的影响变小1.【答案】 B
2.【答案】 D
3.【答案】 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大气的运动,根据材料和图中的信息判断极涡的形成原因,根据等压线判断风向。第1题,极涡的形成原因是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气体向中心旋转运动。极涡高空气压低是因为地面接收的太阳辐射热量少,气流下沉,在高空形成低压,B对;不是近地面低压,A错;北极地区气温低主要是高压,C错;副极地上空流向极地是因为极地空气下沉,因果关系颠倒,D错。故选B。第2题,风向是垂直于等压线,在北半球向右偏,又因为在高空,所以最后偏转与等压线平行自西向东运动,即为西风,选择D。第3题,要考虑南北半球季节不同, 不能说全球气候开始变冷,A错;决定寒带的范围的是黄赤交角,与极涡关系不大,B错;当极涡南下与厄尔尼诺现象关系不大,D错;极涡偏离极地向南移动时,常导致寒潮活动增多、增强,所以说西伯利亚不是我国冬季冷空气的唯一来源地,C对。故选C。下图为陕西省局部地区年降水及蒸发量等值线图 (单位:毫米),据此完成4~6题。 4.图示地区最大降水差可能达 ( )
A.299 B.399
C.499 D.599

5.下列四地中,最干燥的是 ( )
A.榆林 B.靖边
C.定边 D.延安

6.该地区种植的水果糖分含量高,主要原因是 ( )
A.蒸发量大
B.降水丰富
C.气温年较差大
D.气温日较差大4.【答案】 B
5.【答案】 C
6.【答案】 D
【解析】第4题,比较降水差要看图中的年降水量等值线。图中年降水量等值线的数值总体上由南向北递减,相邻两条等值线年降水量差50mm,图中北部年降水量最少的地区年降水量在350mm以上400mm以下,图中西南部年降水量最多的地区年降水量在700mm以上750mm以下,所以图中年降水量最多的地区和最少的地区之间的降水量差值在300mm以上400mm以下。因此,图示地区最大降水差可能达399mm。本题也可以利用下列公式来进行计算:(n-1)×d<ΔH<(n+1)×d,其中H表示降水最多和降水最少地区的降水量差值,n表示降水最多和降水最少地区之间的年降水量等值线的数量,d表示相邻两条年降水量等值线的差值。图中n为7,d为50mm,计算可知,300mm<ΔH<400mm。第5题,图中各地区的干燥程度取决于蒸发量与降水量之差,两者之间差值越大,就越干燥。读图比较四地的蒸发量和降水量可知,定边蒸发量和降水量的差值最大,因此最干燥。第6题,根据图中城市名称和区域轮廓可知,图中地区位于陕西北部,该地区气候干燥降水稀少,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糖分的积累,所以该地区种植的水果糖分含量高。六、课堂评价 (2019·山东重点中学模拟)一个地方的降水量和它的蒸发力(假设水分供应不受限制时,某地可能达到的最大蒸发量)的差值,称为水分盈亏量。左图示意我国某地区多年平均水分盈亏量的空间分布,右图是左图中的甲、乙、丙三地水分盈亏量的月份分配。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关于图示地区水分盈亏量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5月最低,5月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
B.7月最高,降水量大,无蒸发
C.6月最低,正值梅雨季节,降水量大
D.8月最高,副高控制,蒸发量大
2.判断6~8月甲、丙两地太阳辐射量的差异及其原因 (  )
A.甲>丙;甲海拔高,昼更长
B.甲>丙;甲晴天多,降水少
C.甲<丙;丙晴天多,降水少
D.甲<丙;丙纬度高,昼更长 1. 【答案】 A
2. 【答案】 B
【解析】 第1题,由右图信息可知,甲、乙、丙最低值均出现在5月份。根据甲图,该地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5月份气温回升快,气温高,蒸发量大。故A正确,B、C、D错误。第2题,根据右图曲线分析,6月~8月甲地水分亏损量小于0,说明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丙地水分亏损量大于0,说明降水多,晴天少,太阳辐射少。因该时段是夏季,甲地距海远,受夏季风影响小,降水少,晴天多;丙地距海近,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多,晴天少;且甲地纬度较高,夏季昼长大于丙地,日照时间长于丙地。所以太阳辐射量甲大于丙。故B正确。(2017·原创卷)干旱等效频度指的是在一定时段内,某区域出现危害程度大体相当的干旱次数,降水相对变率是降水平均偏差(同期多年平均降水量与实际降水量之差)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的百分比,是衡量降水稳定程度的指标。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干旱等效频度分布示意图,下表为我国部分城市不同时段降水相对变率表。根据图表回答3~5题。3.影响武汉和开封干旱等效频度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  )
A.纬度 B.气温
C.降水 D.河流
4.开封发生旱灾的最主要季节是 (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5.造成武汉旱灾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  )
A.春季气温快速上升
B.夏季受副高控制
C.秋季晴朗少雨
D.冬季寒冷干燥 3.【答案】 C
 4.【答案】 A
 5.【答案】 B
【解析】 第3题,干旱等效频度是指在一定时段内,某区域出现危害程度大体相当的干旱次数,读图可知开封发生旱灾的次数较多,开封地处北方地区,年降水量较少。第4题,降水相对变率是降水平均偏差(同期多年降水量与实际降水量之差)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的百分比,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开封的降水相对变率在4~5月份最大,说明春季旱灾最严重。第5题,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武汉的降水相对变率在 7~8 月份最大,说明武汉夏季旱灾严重,武汉夏季 7~8 月受副高控制,形成伏旱,降水量小,蒸发量大,所以旱灾严重。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