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教学题目:温度
授课教师:王鸽
听课人员:张景峰、赵肖萌、王昱岚、张娣、张艳妮、王辉、蒋亚娟、徐永娟等教师
教材: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结合温度实例,探索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体会用带符号(“+”“-”)的数表示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的必要性,理解用这样的数表示温度的实际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在温度计上标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活动,体会零上温度、零摄氏度、零下温度在温度计上的位置与顺序关系,会正确读出温度计上显示的温度,并比较零下温度的大小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标温度,学生能够体会在地理位置上,越往南,温度越高,越往北,温度越低
教学重点:会用带符号(“+”“-”)的数表示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
教学难点:比较零下温度的大小
教学方法:教授法
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
出示PPT,让学生大声朗读俗语: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引导学生出现这种奇怪现象的原因,是因为温度不断变化的缘故,引出课题:温度
二:温度表示
师:在认识温度之前,我们先认识一个符号“℃”温度的单位,读作“摄氏度” 有关温度的信息生活中很常见,你们通过什么途径来了解某一天的温度
生:天气预报。
师:这里有我国部分城市冬季的某一天的天气预报,请仔细观察,你能发现哪些信息?谁能先读读北京的温度?
生:北京:零下2℃-5℃
师:注意,一天的温度是不断变化的,凌晨温度是最低的,午后温度是最高的,表示一天的温度变化,是从最低温度-最高温度
那能说出北京的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教师在此处指导学生指出其他城市的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指导学生找出这些温度之间有什么区别
生:有零下,有没有零下的
师:试着有自己的方法表示出北京的最高温度:5摄氏度与最低温度:零下2摄氏度
生:可能用箭头表示出来,可能用温度计表示出来
师适当时出示:+5℃表示为比0℃高5℃”,写作:正5℃或5℃
读作:正5摄氏度或零上5摄氏度。零下5℃表示比0℃低5℃,写作:-5℃,读作:负五摄氏度或零下五摄氏度。让学生独立完成其他几个城市的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
标温度与温度的比较
1、师:平时温度都是通过什么来测量的?(学生此时会回答温度计,此时适时出示温度计,引导学生用测气温的温度计来测量温度)一起来认识温度计
此时重点介绍温度计的0刻度线是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的分界线,介绍0在之前学过的自然数之中表示一个也没有,表示温度时是分界线。
2、教师引导学生在温度计上表示出5℃与-2℃,并说出分别表示的意义,5℃表示比0℃还高5℃,从0刻度线往上数5个格子;-2℃表示比0℃还低2℃,从0刻度线往下数2个格子。
并在温度计上比较。
学生活动:动手在书上标出其他五个城市的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体会每一个温度所表示的意义。
3、零下温度的比较:
出示-5℃与-20℃的图片,从直观角度与数学角度出发,展示
-5℃>-20℃
四、巩固练习:
表示并比较:零下2℃、零下4℃、零下17℃
播放视频:让学生感受-40℃到底有多冷。
课堂小结:本节课通过对5个城市的温度认识,知道每天的温度是不断变化的,继而认识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此时学会表示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并且明白了各自表示的意义与读法。认识温度计并学会在温度计上表示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并学会比较温度的大小,重点学习零下温度的比较。
板书设计:
一、表示
零上5℃ 表示:+5℃ 意义:比0℃还高5℃
零下5℃ 表示:-5℃ 意义:比0℃还低5℃
比较
-5℃>0℃>-2℃
-5℃>-20℃>-40℃
课堂照片
《温度》课后反思
2016.12.9 王鸽
本节课讲的课题是《温度》,这节课以温度为正、负的现实模型,感悟数的扩充的必要性,为下一节课从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抽象出正、负数鉴定基础。
本人从以下方面对本节课学习内容展开:
温度的表示。
在对这一部分内容设计之初我选择了课本给出示的直观表示直至抽象表示方法,但我觉得此方法不能更好的让学生理解零下温度与零上温度和零摄氏度之间的关系,故而在后来设计出了从学生已有的概念出发,零上5℃比0℃高5℃,零下5℃比
0℃还低5℃,一高一低是两个相反的量,学生此时回忆起在以前学过的比一个数高用“+”(加号)表示,比一个数低用“-”(减号)表示。零上5℃表示为+5℃,零下5℃表示为-5℃,并在此纠正学生这里的“+”与“-”表示对相反的量,脱离运算与温度结合时读作:“正”与“负”。在这里一定要让学生明白两个温度表示出的意义,并练习表示5个城市的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重点说出分别表示的意义。
2.标温度与温度的比较。
在设计之初,先认识温度计,引出0刻度线以上表示的是零上温度,0刻度线以下表示的是零下温度。在温度计上标出北京的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再自己练习其他几个城市的温度在温度计上的表示,之后再进行温度的比较。但我觉得应该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应该在温度计上表示出5℃与-2℃之后,立即带着学生比较两个温度的大小,这样可以更加直观的体会零上温度大于0摄氏度大于零下温度,并直观的体会到其表示的意义。
在这一部分还涉及到零下温度的比较,这部分是难点,在设计之初我选择了课本上的编排,对5个城市中带有零下的三个温度进行比较,但我觉得应该先从直观角度出发再上升到数学角度,为此我对课本内容做了变动,出示两幅-5℃与-20℃的情景,让学生看图说话,切身体会到了-20℃比-5℃冷的多。此时引导学生上升到数学角度去思考:-5℃比0℃仅仅低5℃,但-20℃比0还要低20℃,比较谁比0℃低的多,得出-20℃比-5℃的温度低。
在这一板块,为了让学生更进一步直观感受到零下温度有多冷,我加了一个 -40℃有多冷的视频,更加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以及身边的事物。
三、巩固与练习
设计之初,我准备讲完练习二,学生得出温度与地理位置密切相关后回家自己观看天气预报完成练习三并验证课上得出的由北到南温度越来越高。但我觉得这样学生显得太被动,我们新课标要求就是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为此我将练习三部分在前一天布置下去,学生观看天气预报并记录。这样做一举两得,不仅学生达到了预习的目的而且在课上进行交流时自己得出的结论有实际数据做支撑,理论更能站得住脚。从小树立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在上完本节课之后本人对本节课又有了新的认识,在引课的时候可以抓住本节课是第七单元“生活中的负数”的第一节课,从0这个特殊的数出发,以前认识的数都是大于零,从今天开始要认识比0小的数。告诉学生今天的课先从直观角度感受负数,让学生明白学习这节课的目的。
在此我要感谢师父张景峰老师及同年级数学学科王辉老师与张艳妮老师,三位老师在我教学内容设计的时候提出了宝贵的意见,由于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在指导之时往往能抓住问题的关键让我得以及时修改。感谢来听我课的每一位老师,在我初次任教的这一年给了我极大的勇气,为我提出教学建议,以后我会在数学教学与研究方面下更大功夫,更加努力!
过关课之前几位老师指导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