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美版七上 3空间的魅力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赣美版七上 3空间的魅力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赣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9-12-19 08:23: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空间的魅力
课时
授课教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透视原理,掌握简单的透视表现方法
过程与方法:
观察日常的透视规律,演示绘画中透视现象的表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理解生活中的透视现象,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透视原理的理解
教学难点
透视的理解及应用
教学准备
绘画演示材料,课件
教材分析
课本中列举了学生们很熟悉的文具盒,字典等长方体物品,在拍照时用了透视明显的视角,使大家感觉奇怪而熟悉,容易进入观察体会透视表现空间的思维和想象中。从易到难,课本最后有简单的素描表现方法,这是表达空间的第一步,通过学生练习画正方体,加深对空间的理解,并练习如何观察后表达在画纸上。
导入
1、在我国古代有个著名的诗人叫做苏东坡,他有一首描写庐山的诗句家喻户晓,叫做题西林壁,大家知道吗?
和学生简单分析这首诗的大概意思,尤其是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话说了一种什么现象,
2、在庐山之中只能看到庐山的局部,那么要看到庐山的全貌,我们应该离开庐山,到另一座山上才能看到庐山的全貌,这种类似的现象大家有没有体会过?谁来讲一下。
学生用手测量老师的身高,老师由讲台到台下,使学生亲自体会相同的物体远近的视觉变化
这种现象大家都很熟悉,请大家看黑板
教学过程
新课讲授:
1、刚才大家说的这种现象叫做透视现象,是绘画中常用的表现空间的方法,学习绘画,希望同学们学好表现空间的方法,我想找一位同学来说一说生活中你发现了哪些透视现象?
2、同学们有没有找到这种变化的规律?
我们先来看大家常见的透视现象,课件
可以说,只要我们睁开眼睛,透视现象无处不在,我想大家已经非常熟悉,,那么,我们看到的毕竟是立体的,实在的东西,如何把真实的东西画下来?
小练习:根据课件上的“铁路”图片,你能不能在练习本上尝试着画一画?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复习上一节课学习内容。
二、教学过程:
1、看课本,我们先来看看真实物体的立体感受,课本第10页左上角有四个物体,他们都是立方体形状,长,宽,高都相等,那么你们观察一下,他们在课本上有了怎样的变化
2、本来相等的边长,因为角度不同发生了长短的变化,看起来也不再平行,
请同学们看荧幕
3、当我们看真实的物体时往往不太注意这种变化,右边是他的绘画效果,希望同学们在绘画前的观察中能提炼出主要的线条。
4、我们来做一个小练习,大家先在作业本上画一个边长为十厘米的正方形,在里面画一段铁路,看看谁能画的这段铁路最长,并且准确。
活动评价,讲评
5、欣赏画家的作品,体会透视在绘画中的应用。思考画家在哪些地方运用了透视变化。先课本,后课件。
教师示范,以一组房屋为例,具体演示立体的画法和在此基础上进行的透视变化,
6、展示立方体石膏模型,和大家一起分析,找规律。
作业,请大家临摹荧幕上的这幅画
让学生把作业放在远处排开,结合石膏实物,逐一分析优劣
结束时,教师做石膏几何体范画具体演示作画过程。
学生修改作业。
课堂小结
空间表现在绘画中是重要的绘画技巧,关键是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能把看见的空间表现在平面的纸上。并理解透视的规律,能举一反三,并在以后的绘画中真正应用。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