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实验教科书
湘教版《地理Ⅰ》第二章
大气环境
第三节
二、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三、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四、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五、常见的天气系统
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常见天气系统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一) 大气的组成
(二) 大气的垂直分层
干洁空气:
氮、氧、氩:占大气总体积的99.96%。
微量气体:二氧化碳、氪氖、氨、甲烷、氢、 一氧化碳、氙、臭氧、氡
水 汽
固体杂质:
大气中悬浮着的尘埃、孢子、花粉等固态微粒。
(一) 大气的组成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常见天气系统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思考:
1.随高度的上升,对流层和平流层的气温分别是怎样变化的?
2.为什么说,对流层与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
3.为什么平流层适合于飞机飞行?
气温(℃)
高度(千米)
50
12
高
层
大
气
平
流
层
对
流
层
宇宙火箭 人造卫星
极光
流星
气温垂直分布
积雨云
-100
60
20
-20
-60
(二) 大气的垂直分层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常见天气系统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二、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二)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
(三)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常见天气系统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太
阳
辐
射
波
长
范
围
思考:
1.太阳辐射根据波长共分为哪几个波段?
2.太阳辐射最强部分的波长集中在哪个光区?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常见天气系统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太阳辐射 总体波长范围:0.15~4微米
紫外光 可见光 红外光
占太阳辐射能比例 7% 50% 43%
波长
(微米) 小于0.175 0.175~0.40 0.40~0.76 大于0.76
经过大气层时发生的情况 几乎完全被上层大气吸收 绝大部分被臭氧层吸收 波长较短的蓝色光等为大气分子所散射,水汽、云和浮尘等可阻挡、反射和吸收一部分可见光,绝大部分可见光能够直接到达地面 对流层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水汽、云和浮尘,可直接吸收相当数量的红外光
思考:
1.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有哪几种形式?各有什么特点?
2. 为什么晴朗的天空多呈现蔚蓝色?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常见天气系统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二)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
太阳辐射
100%
大气上界
太阳常数
8.24J/cm2 min
大气和地面的
反射散射34%
大气吸收19%
大 气
地面吸收47%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思考:
为什么我们说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而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都是长波辐射?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常见天气系统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大气上界
大气
(二)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
太阳
辐射
100
大气和地面的
反射34
大气吸收19
地面吸收47
地面
辐射
120
23
潜
热
输
送
10
湍
流
输
送
114
大气吸收
射向宇宙空间
6
射向宇宙空间
60
射向地面
106
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之间的关系
思考:
计算出大气中热量收入和支出各是多少。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常见天气系统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三)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
大气上界
A
B
太
阳
高
度
与
辐
射
强
度
思考:
A,B两种情况下,地面得到太阳辐射强度是否一样?为什么?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常见天气系统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太 阳 辐 射
(三)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
不同性质地面的反射率
29-35
地面性质 沙土 黏土 浅色土 深色土 草地 耕地 新雪 冰 海洋 海洋
20
22-32
10-15
26
14
84-95
50
7(平均)
2(赤道)
玻
璃
温
室
效
应
思考:
为什么玻璃温室会有保温效应?
(三)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常见天气系统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三、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一)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
(三)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四)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常见天气系统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一)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冷
热
不
均
引
起
热
力
环
流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常见天气系统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思考:
一般情况下,受热地区近地面的气压和高空的气压分别会产生什么变化?为什么?
城
郊
之
间
的
热
力
环
流
(一)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常见天气系统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思考:
你能解释城市与郊区间产生热力环流的原理吗?
风
的
形
成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
思考:
高空的风分别受到哪些力的作用,这些力分别有什么特点?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常见天气系统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三)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三
圈
环
流
和
风
带
气流上升
1
2
3
4
爬升
极锋
5
6
下沉
赤 道 低 气 压 带
副 热 带 高 气 压 带
副 极 地 低 气 压 带
极 地 高 气 压 带
0°
30°
60°
极地东风
盛 行 西 风
东 北 信 风
高纬环流与极地东风带
中纬环流与西风带
低纬环流和信风带
思考:
近地面的四个气压带中,属于热力作用形成的有哪些?属于动力作用形成的有哪些?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常见天气系统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四)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
风
带
和
气
压
带
移
动
66.5 °
23.5 °
0 °
23.5 °
66.5 °
高气压带
低气压带
太阳直射
北回归线
太阳直射
赤道
太阳直射
南回归线
思考: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有什么规律?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常见天气系统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四、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一)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大气活动中心
(二)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季风环流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常见天气系统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四、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探
究
↓
气
压
带
风
带
移
动
对
气
候
影
响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常见天气系统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一)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大气活动中心
思考:
7月份,南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分布状况有什么不同,导致的原因是什么?
观
察
↓
7
月
份
全
球
气
压
分
布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常见天气系统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一)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大气活动中心
思考:
1月份,北半球的副极地低压带为什么不呈带状分布?
观
察
↓
1
月
份
全
球
气
压
分
布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常见天气系统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甲
乙
探
究
↓
东
亚
南
亚
季
风
环
流
(二)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季风环流
思考:
1)甲、乙两图,哪幅属于1月?哪幅属于7月?说出判断理由。
2)为什么会出现上述两图中的气压与风向的分布?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常见天气系统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地区 季节 大气活动中心 成因 季风 气候特征
东亚 夏季
冬季
南亚 夏季
冬季
探
究
↓
东
亚
南
亚
季
风
环
流
(二)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季风环流
活动:
对比分析东亚与南亚季风环流的差异,完成上表。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常见天气系统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五、常见的天气系统
(一)锋面系统与天气
(二)低气压、高气压系统与天气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常见天气系统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一)锋面系统与天气
锋
的
组
成
思考:
1)锋面两侧的空气性质有什么区别
2)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你能解释其原因吗?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常见天气系统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一)锋面系统与天气
冷
锋
与
天
气
思考:
1)冷锋两侧的气团如何运动?
2)冷锋形成的降水主要分布在锋的什么位置?
3)根据冷锋的情况,推测出暖锋的气团运动方向和降水范围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常见天气系统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广州市4月15日—4月18日锋面过境天气情况表
日期
气压(hpa)
降水(mm)
气温(℃)
4.15
1012
1
23.6
4.16
1013
3
23.5
4.17
1009
68
25
4.18
1008
1
29.5
根据资料判断在广州过境的锋面是冷锋还是暖锋。
(一)锋面系统与天气
探
究
↓
判
断
锋
的
性
质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常见天气系统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我国某城市2月4日—8日锋面过境天气情况表
根据资料判断在该地过境的锋面是冷锋还是暖锋。
日期 气温
(℃) 气压
(hpa) 天气状况
2月4日 12 1022 晴,1-2级偏北风
2月6日 8 1024 雨夹雪,4-6级偏北风
2月8日 2 1028 多云转晴,2-3级偏北风
探
究
↓
判
断
锋
的
性
质
(一)锋面系统与天气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常见天气系统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1030
1020
1010
水平气压梯度力
实际风向
(二)低气压、高气压系统与天气
低
气
压
系
统
与
天
气
思考:
1)图中闭合等压线的数据有什么变化?说明其中心气压如何?
2)根据实际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关系,判断它所属的半球。
3)图中的气流在水平方向上如何运动?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常见天气系统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二)低气压、高气压系统与天气
观
察
↓
气
压
系
统
与
天
气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常见天气系统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右键单击后选择弹出菜单中的“播放”观看动画
(二)低气压、高气压系统与天气
气流状况 气 旋 反气旋
气压状况
气
流 水平方向
垂直方向
天气状况
探
究
↓
气
旋
反
气
旋
将上页中探究的内容填在表中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常见天气系统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2003年资料:长沙自6月29日以来,出现了持续晴热高温天气。截止8月10日,35摄氏度以上的高温日有34天,其中7月11日至8月3日更是连续24天出现35摄氏度以上高温;8月2日长沙日最高气温达到40.6摄氏度,持续高温为近50年来所罕见。
长沙持续的高温天气是由哪种天气系统引起的
(二)低气压、高气压系统与天气
探
究
↓
气
旋
反
气
旋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常见天气系统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二)低气压、高气压系统与天气
影响我国天气的锋面气旋
锋
面
气
旋
系
统
与
天
气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常见天气系统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二)低气压、高气压系统与天气
(1)图中A、B、C、D四地中,目前在冷气团控制下的是___,在暖气团控制下的是___。
(2)此时A、C两地各吹什么方向的风?
(3) A、B、C、D四地中, 目前最可能发生降水的是_______。
(4)未来一段时间内,B、D两地的天气将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探
究
↓
锋
面
气
旋
与
天
气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常见天气系统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世界气候类型
附一
不同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图表数据
附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