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年级
七年级
学科
历史
完成日期
课型
新授
课题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主备人
使用日期
授课人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概况;
识记遣唐使、鉴真东渡、与新罗的关系和玄奘西行的史实及贡献;
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的原因、影响,认识唐朝开放的对外政策的影响及启示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唐朝我国同亚洲各国,特别是日本、新罗和天竺等国的友好往来情况的学习,启发学生思考唐朝出现频繁对外交往高潮的主要原因和这种友好交往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2、阅读相关诗文和史料,培养提炼有效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加深对历史问题的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鉴真六次东渡、玄奘历时18年的西行和历时19年的译经生涯中体现出的精神的了解,激发学生积极上进、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
2.体会科学和人文的价值,培养对古代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接受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熏陶,提高欣赏美和鉴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
唐朝与日本的交往、唐朝与天竺的交往。
教学难点
唐朝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唐朝的对外交往与今天的开放的区别。
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史料分析法、分组讨论法盛唐
知识链接
课时分配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步:回顾旧知(课件出示上节课重点问题,学生记忆背诵,5分钟):
盛唐时期经济发展的典型表现是什么?(曲辕犁、筒车)
唐太宗时期实行了怎样的民族政策?先后设置了哪两个职位管辖西域?
唐太宗时期民族交往的典型案例是什么?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唐朝时期著名的诗人、画家有哪些?
第二步:自主学习(时间:5分钟):
导入:出示日本报纸截图、日本街道示意图、日本街道商铺标牌。
师:通过以上图片,同学们发现了什么?日本的文字与汉字有什么样的关系?
通过观察,学生可以发现,日本的文字与今天的汉字很相似。
师:为什么日本的文字与汉字如此相似呢?由此导入新课。
自主学习(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1、 什么是遣唐使?
2、日本遣唐使的特点是什么?
3、日本为何要派“遣唐使”来唐?
4、遣唐使的作用有哪些?
学生自主预习,回答以上问题。同时出示遣唐使路线图,图文结合,加深学生记忆。
师:出示图片,唐招提寺。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鉴真东渡。
2.教师简要介绍鉴真东渡的故事。
(鉴真(688—763年),俗姓淳于,扬州人,14岁出家为僧,法号鉴真。他对佛经深有研究,戒律部分尤其精熟。晚年受日僧礼请,东渡扶桑,履险犯难,双目失明,终抵奈良。在传播佛教与盛唐文化上,有很大的历史功绩。)
提出问题:鉴真东渡对日本有怎样的影响?
答案提示: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4、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鉴真收到中日两国人民的爱戴?
①、品质:六次东渡,不畏艰险和坚忍不拔
②、贡献:传播佛教、医药知识、建筑艺术、 雕塑等,促进中日文化交流。
自主学习(二)唐与新罗的关系
1.教师讲述:新罗派遣使节和留学生到唐朝的目的。
(学习中国文化。)
2.提出问题:学生讲述唐与新罗交往的概况。
答案提示: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还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朝鲜的音乐也传入中国,不仅在唐朝宫廷演出,而且广泛流行于民间。
自主学习(三)玄奘西行(时间:3分钟)
1、玄奘西游的时间?
2、玄奘为什么要西行,前往天竺?(佛经中有些疑难
问题,众说纷纭,难得定论)
3、玄奘在哪些领域里做出了杰出贡献?
此处内容可以联系同学们熟悉的《西游记》,从身边熟悉的故事入手,讲解玄奘西行。
第三步:探究释疑(二选一,时间:8分钟)
1、 你从玄奘、鉴真法师的身上学到了什么?隋唐时期的对外交往同我国现在的对外开放有什么区别?
都有不屈不挠、锲而不舍的精神传播佛经的精神。为了理想不畏艰险,值得学习唐僧翻雪山过大漠,经历重重险阻,终取回真经。鉴真晚年受日僧礼请,东渡传律,六次履险犯难,双目失明,终抵奈良。在传播佛教与盛唐文化上,有很大的历史功绩。都为汉文化的传播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2、合作探究(论从史出)
为什么唐朝时中外交往如此广泛和活跃呢?
材料一: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日本书纪》
材料二:隋唐对外交往活跃……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
料
三:
答案:①唐朝国力强盛,经济文化都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对各国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②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给各国友好交流提供了机会。 ③对外交通发达,给各国友好往来提供了条件。
第四步:巩固小结(2分钟)
第五步:当堂检测(独立完成,限时:8分钟)以下为示例,具体内容见课件。
1、下列国家,受唐朝文化影响最大,在社会生活上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的是()
A.朝鲜 B.阿拉伯 C.日本 D.印度
2、玄奘的事迹不包括()
A. 历经艰险,前往天竺学习佛经
B. 在天竺遍访有名的佛教寺院,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
C. 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潜心翻译 D. 以亲身见闻写成《西游记》
3、玄奘西行与鉴真东渡的事迹充分体现了唐朝对外交往的什么特点()
A 高度繁荣 共享太平 B 对外开放 双向交流
C 世界领先 求同存异 D 源远流长 泽被东西
答案:C D B
板书设计
遣唐使和鉴真东渡(目的、作用)
唐与新罗的关系
玄奘西行(时间、作用)
教学
反思
从内容到背诵此课非常简单,学生理解程度也很不错,重点点出唐朝对外交流频繁的原因,点出根本原因,给学生整合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年级
七年级
学科
历史
完成日期
课型
新授(2)
课题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主备人
使用日期
授课人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背诵知识点
当堂检测
过程与方法目标
15分钟背诵
导学做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鉴真六次东渡、玄奘历时18年的西行和历时19年的译经生涯中体现出的精神的了解,激发学生积极上进、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
2.体会科学和人文的价值,培养对古代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接受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熏陶,提高欣赏美和鉴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
唐朝与日本的交往、唐朝与天竺的交往。
教学难点
唐朝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唐朝的对外交往与今天的开放的区别。
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史料分析法、分组讨论法盛唐
知识链接
课时分配
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步:回顾旧知(当堂背诵15分钟):
盛唐时期经济发展的典型表现是什么?(曲辕犁、筒车)
唐太宗时期实行了怎样的民族政策?先后设置了哪两个职位管辖西域?
唐太宗时期民族交往的典型案例是什么?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唐朝时期著名的诗人、画家有哪些?
5、 什么是遣唐使?
6、日本遣唐使的特点是什么?
7、日本为何要派“遣唐使”来唐?
8、遣唐使的作用有哪些?
9.教师讲述:新罗派遣使节和留学生到唐朝的目的。
10.提出问题:学生讲述唐与新罗交往的概况。
11、玄奘西游的时间?
12、玄奘为什么要西行,前往天竺?(佛经中有些疑难
问题,众说纷纭,难得定论)
13、玄奘在哪些领域里做出了杰出贡献?
第二步:做导学(15分钟)
答案见导学(5分钟对答案)
第三步:巩固小结及答疑
板书设计
遣唐使和鉴真东渡(目的、作用)
唐与新罗的关系
玄奘西行(时间、作用)
教学
反思
从内容到背诵此课非常简单,学生理解程度也很不错,重点点出唐朝对外交流频繁的原因,点出根本原因,给学生整合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