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 专题三 第三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 专题三 第三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共2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2-20 08:52: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新民主主义革命
  1918年11月28日,北洋政府举行“公理战胜强权”庆祝活动。
一、五四运动
1、导火线:
当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举国震惊,五四运动由此爆发。
2、先锋力量:
学生
3、口号: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
4、经过:
6、五四运动的意义: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性质:
(2)地位:
一次广大群众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革命运动。
5、结果:
释放被捕学生,罢免卖国贼职务,中国代表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
相同点:

①社会性质:

②革命任务:

③革命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反帝反封建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三民主义)
马克思主义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走社会主义道路
不同点: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领导力量
指导思想
革命前途
阅读下列材料: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中国的一批先进分子“以俄为师”,开始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五四运动后期,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投身罢工运动,成为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马列主义的传播促进了中国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1920年8月,陈独秀在上海成立了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并将《新青年》作为机关刊物。10月,李大钊等人在北京成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

  ——请从材料中归纳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阶级基础:

思想基础:

组织基础:

外部条件:
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
共产国际
1、成立的条件
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中共“一大”
1921年7月
上海
①党的任务:
②中心任务:
推翻 建立 消灭 实现
领导工人运动
(2)中共“二大”
最低纲领
1922年
最高纲领
——实现共产主义
——民主革命纲领
打到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中共诞生使得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新的表现在哪里?
⒈新的领导阶级
——无产阶级领导
——最低纲领
——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
——工人、农民
⒌群众基础
⒋新的前途
⒊新的指导思想
⒉彻底的革命纲领
  1925年的中国,谁正对“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做出回答?做出了怎样的回答?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三、国民革命
兴起:
共产党
国民党
背景:
工人运动受到严重挫折
“以俄为师”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发展:
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珠江流域→长江流域 广州→南京、上海
失败:
(1)标志:四一二政变和七一五政变
(2)原因:
工人阶级应坚持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
意义:
教训:
客观
主观
——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
——中共放弃了对革命的领导权
课堂小结:
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中国近代史发展的必然性。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时间:6月初开始
主力:
中心:
北京
青年学生
概况:三罢斗争
主力:工人阶级
中心:上海
  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
——《上海学联告同胞书》1919年6月12日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废除二十一条
外争国权 内惩国贼
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时间:1922年-1923年
  当孙文为维护共和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他才意识到自己的孤独;
  当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一次又一次被军阀镇压,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弱小。
  于是我们的代表可以把急需伙伴的他们叫到一起,达成他们自己的同盟。
——共产国际
上海“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被逮捕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
上海“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的屠杀现场。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