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同步课件(共8份)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秋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同步课件(共8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12-20 11:12:05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11.3多边形及其内角和
第1课时多边形
课前回顾预习
【旧知再现】
(内江·中考)如图是用一副含30°和45°角的直角
角板摆放而成的图形,其中一条直角边互相重
合,则∠1的度数是
A.50°
B.60°
C.80°
D.75°
45°
(1题图)
B
(2题图)
2.如图,将△ABC沿DE剪下后得到四边形BCED
若∠A=50°,则∠1+∠2的度数为
A.130°
B.230°
C.180°
D.310°
新知链接
3.认真观察上面“旧知再现”中第1题的图形,图中
除了有三角形外,是否还存在由4条线段围成的
封闭图形 是否存在由5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
形 若有,请画一画,并与同学交流,看一看你们
的发现是否一样
解画图及交流略

课堂典例探究
★【知识点1多边形的相关概念】
例1如图是一个五边形
ABCDE
1)此五边形是
五边形(填“凸”或“凹”);
(2)此五边形的内角是
(3)在图中画出一个以点E为顶点的外角
(4)在图中画出从顶点A出发的对角线
B
D
解(1)凸
(2)∠A,∠B,∠C,∠D,∠E
B
(3)如图,延长AE至点F,则
∠DEF是此五边形以点E
为顶点的一个外角;
(4)如图,从点A出发的对角线是AC,AD
★【知识点2多边形的对角线】
例2在凸多边形中,四边形有2条对角线,五
边形有5条对角线,经过观察、探索、归纳,你认为凸
八边形有多少条对角线 并简要写出你的思考过程
解从特例出发,进行归纳如下

凸多边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
n边形
从一个顶点作
对角线的条数
n边形中,从每个顶点出发,可以画(n-3)条对角线,
n个顶点可以画n(n-3)条对角线,但每条对角线被
计算了两次,所以n边形一共有n(n-3)条对角线
故凸八边形有×8×(8-3)=20条对角线
规律与方法①n边形的对角线条数为n(n-3);
②连接多边形的对角线也是一种常见的辅助线方法
它可将多边形问题转化成三角形问题解决
浮课堂达标检测
从十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画出的对角线有
(A)
A.7条
B.8条
C.9条
D.10条
2.从十二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画出从这个顶点出
发的所有对角线,则这个十二边形分成的三角形

(B)
A.9个
B.10个C.11个D.12个(共26张PPT)




















































§11.3多边形及其内角和
第2课时多边形的内角和
浮课前回顾预习
【旧知再现
自行车车架是三角形结构,这是利用了三角形的
稳定性,而活动挂架是四边形结构,这是利用
了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2.正多边形的每条边都相等,每个内角都相等
3.过一个多边形的一个顶点的所有对角线把多边形
分成了8个三角形,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C)
B.9
新知链接
4.如图,从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作对角线,将多边
形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请根据规律归纳填表
多边形
角形个数
内角和
四边形
180×2
五边形
234
180×3
六边形
180×4
边形
2-2
180×(n-2)
课堂典例探究
★【知识点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
例1解答下列问题.
(1)一个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都为120°,求这个
正n边形的边数
(2)已知一个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内角和的
求这个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

解(1)【方法一】由题意可得
(n-2)×180°=120×n,解得n=6
【方法二】∵每个内角都为120°,
∴每个外角都为60°,
又∴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
∴这个正n边形的边数n=360÷60=6
(2)设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n,
由题意可得(n-2)×180°=360°,解得n=8,
∴这个多边形的对角线有×8×(8-3)=20(条)
规律与方法①n边形的外角和为360°,内角和
为(n-2)×180°;②利用内角和公式建立方程是解决
此类问题的主要方法
例2如图,求∠A+∠B+∠C+∠D+∠E+
∠F+∠G+∠H+∠Ⅰ的度数
E
G
H
E
B
D
G
角变式
解如图,连接AD,DG,
∴∠1+∠2=∠B+∠C
∠3+∠4=∠E+∠F
∴∠A+∠B+∠C+∠D+∠E+∠F+∠G+∠H
∠I=∠IAB+∠1+∠2+∠CDE+∠3+∠4
∠HGF+∠H+∠I=∠IAD+∠ADG+∠DGH+
∠H+∠I=(5-2)×180°=540
规律与方法利用辅助线构造多边形,通过“转
化思想”将问题变为求多边形的内角和
课堂达标检测
根据图示信息填空
10
D1x+20
60△
70
B
B
图①
图②
(1)在图①中,∠A的度数为100°;
(2)在图②中,∠D的度数为105
2.十边形的内角和为1440(共19张PPT)






































课时滚动训练卷(—)
训练范围:11.1~11.2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如图,图中的三角形有
(B)
A.8
B.9个
C.10个
(1题图)
E
D
B
(2题图
2.如图,工人师傅砌门时,常用木条EF固定矩形门
框ABCD使其不变形,这种做法的依据是(D)
A.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B.矩形的对称性
C.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D.三角形的稳定性
3.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中,能组成三角形的一组是
A.3
cm.5
cm.
8
cm
B.
8
cm.
8
cm.18
cm
C3
cm,4
cm.5
cm
D.3
cm,14
cm.8
cm
角变式
4.(成都·中考)如图,把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直
尺的一边上若∠1=30°,则∠2的度数为(A
A.60°
B.50
C.40°
D.30°
B
(4题图)
3415
6
(5题图)
5.(泰安·中考)如图,把一直尺放置在一张三角形
纸片上,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1+∠6>180°
B.∠2+∠5<180
C.∠3+∠4<180°
D.∠3+∠7>180°
角变式
6.如图,在△ABC中,D为BC边上任意一点,DE是
△ACD的中线,DF是△ABD的中线若△ABC的
面积为a,则四边形AFDE的面积为
4
E
B
C
(6题图)
角变式
B
E
(7题图)
7.(威海·中考)如图,在△ABC中,∠ABC=50°,
∠ACB=60°,点E在BC的延长线上,∠ABC的
平分线BD与∠ACE的平分线CD相交于点D,
连接AD.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BAC=70°
B.∠DOC=90°
C.∠BDC=35°
D.∠DAC=55
8.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一边上的中线
BD将这个三角形的周长分为15和12两部分,则
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
B.11
C.7或11
7或10
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9.若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为4:5:6,则最大内
角的度数为72
0.已知实数x,y满足x-4+(y-8)2=0,则以x,y
的值为两边长的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20
图,在△ABC中,CD平分∠ACB,DE∥BC,
∠A=50°,∠B=60°,则∠BDC的度数为
E
B
45
(11题图)
(12题图)
2.(2018·衡阳)将一副三角板如图放置,使点A落在
DE上若BC∥DE,则∠AFC的度数为75(共29张PPT)


























































§11.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第1课时三角形的边
浮课前回顾预习
【旧知再现】
如图,点C、D在线段AB上,则图中有6条线
段,分别是AC,AD,AB,CD,CB,DB
B
(1题图)
C
B
O
D
B
(2题图)
(3题图)
2.如图,射线OC、OD是∠AOB内部任意两条射
线,则图中有6个角,分别是AOC,∠AOD,
∠AOB,∠COD,∠COB,∠DOB
3.如图,从A到B有3条路线,则最近的路线是
理由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新知链接】
4.观察下列三角形①~⑥的形状,试将它们进行分
类,并与同学交流一下你的分类方法
2
cm
2
cm
2
cm
3
cm
cm
I
cm
解【分类方法一】
锐角三角形:①②;直角三角形:③⑤;钝角三角形:④⑥
【分类方法二】
等腰三角形:②④⑤;不等边三角形:①③⑥
5.如图,现已有两根长度分别为10cm和20cm的
纸条,请你再做一根任意长度的纸条.试一试,将
根纸条首尾顺次相接;看一看,它们能否摆成
三角形;想一想,第三根纸条的长度满足什么条
件,就一定能摆出一个三角形
10
cm
20
cm
解要摆出一个三角形,第三根纸条的长度应大于10cm,
且小于30cm
角变式
课堂典例探究
★【知识点1三角形的表示及相关概念】
例1如图,则图中共有8个三角形,分别
是△ABC,△ABF,△ACE,△BCE,△BCG,△BEG,
△FGC,△FBC;以BC为边的三角形有△BCG
△ABC,△BEC,△BFC;△FGC的三边是FG,FC
CG,三个内角是FGC,∠FCG,∠GFC;∠BEC
是△BEG和△BEC的内角
F
B
C
规律与方法①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
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由相邻两
边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②在进行三角形计数
时,要按一定的顺序,避免重计或漏计
★【知识点2三角形三边关系的运用】
例2解答下列问题
(1)(2018·长沙)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
角形的是
A4
cm.5
cm.
9
cm
B8
cm.8
cm.15
c
C5
cm.5
cm.10
cm
D6cm.7
cm.14
cm
(2)若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分别是3,4,x,则x
的取值范围是1

































































§11.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第2课时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
课前回顾预习
【旧知再现】
如图,点C为线段AB上一点,点M、N分别为线
段AC、CB的中点.若AB=6cm,则线段MN的
长为3cm
AM
C
N
B
(1题图)
D
B
(2题图)
2.(大连·中考)如图,点O在直线AB上,射线OC平
分∠DOB.若∠COB=35°,则∠AOD=110°
3.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7,且第三边长为
整数,则三角形周长的最小值是
(B)
A.14
B.15
C.16
D.17
新知链接
4.(1)画一个△ABC,作出△ABC的高AD
(2)做一张三角形纸片ABC,将其折叠,使点B,C
重合,折痕与BC交于点E,点E是
的中
点,连接AE,则△ABE与△ACE面积的数量关
系是
你能给AE起个名字吗
(3)做一张三角形纸片ABC,将其折叠,使AC与
AB所在直线重合,折痕与BC交于点F,连接
AF,则∠CAF与∠BAF的数量关系是
你能给AF起个名字吗
解(1)作图略
(2)BC,相等,AE是△ABC的中线
(3)相等,AF是△ABC的角平分线
角变式
课堂典例探究
★【知识点1三角形的三线及运用】
例1如图,已知△ABC
(1)画出AC边上的高,标出垂足D
(2)画出AB边上的中线CE,写出两条相等的线
段,它们与边AB有什么数量关系
(3)画出∠A的平分线AF,写出两个相等的角,
它们与∠A有什么数量关系
B
A
B
解(1)如图所示
(2)如图所示,AE=BF1
AB
(3)如图所示,∠BAF=∠CAF1
∠BAC
E
B
B
规律与方法①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都是
线段,②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都在三角形的内部;钝角三
角形有两条高在三角形的外部,有一条高在三角形的内
部;直角三角形有两条高恰为两条直角边,有一条高在三
角形的内部
角变式
例2如图,一块三角形的稻田ABC,顶点A恰
好靠在小河边上,AC=30m,AB=40m,BC=50m
∠BAC=90
(1)若要从取水口点A,向稻田边BC铺设一条
最短的输水管,应怎样铺 试画图说明,并求出铺设
最短输水管的长度
(2)若要将稻田平分给两家人,且共用取水口点
A,应怎样分 试作图说明(共26张PPT)




















































§112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第1课时三角形的内角
浮课前回顾预习
【旧知再现】
如图,点O为直线AB上一点,OE平分∠AOP,
OF平分∠BOP,则∠EOF=90°
E、
F.B
(1题图)
B
P
(2题图)
2.如图,已知AB∥CD
(1)若∠B=20°,∠D=45°,则∠BPD=65°;
(2)若∠B=a,∠D=B,则∠BPD=a+B
新知链接】
3.如图,直线MN经过△ABC的顶点A,且MN∥
BC,请完成下面的推理填空
B
解:∵MN∥BC
∠B=∠MAB,∠C
∠NAC
又∵∠MAB+∠BAC+∠NAC=180
∴∠B+∠BAC+∠C=180
4.如图,在△ABC中,D为BC上一点,DE∥AB,
DF∥AC,是否仍能说明∠A+∠B+∠C=180°
若能,请写出推理过程
解∵DE∥B,
∴∠EDC=∠B,∠DEC=∠A,
E
又∵DF∥AC
∴∠FDB=∠C,
B
C
∠FDE=∠DEC=∠A,
又∵∠FDB+∠FDE+∠EDC=180°,
∴∠A+∠B+∠C=180
课堂典例探究
★【知识点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例题如图,在△ABC中,∠ABC、∠ACB的平
分线相交于点O
(1)若∠ABC=70°,∠ACB=50°,求∠BOC的
度数;
(2)若∠ABC+∠ACB=120°,求∠BOC的
度数;

(3)若∠A=70°,求∠BOC的度数;
(4)由上面的计算,直接写出∠A与∠BOC的
关系
解(1)∵∠ABC=70°,∠ACB=50
BO平分∠ABC,CO平分∠ACB,
∴∠OBC
∠ABC=3
∠OCB1
∠ACB=25
∴∠BOC=1800-∠OBC-∠OCB=120
(2)∵∠ABC+∠ACB=120°,
∴∠OBC+∠OCB≈1
(∠ABC+∠ACB)=60
∴∠BOC=180°-(∠OBC+∠OCB)=120°
(3)∵∠A=70°,∠ABC+∠ACB=110°,
由(2)可得∠BOC=125
(4)∠BOC=90°+∠A
A
B
规律与方法①已知三角形两个角的度数或两
个角的度数和可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②已知三角形
三个角之间的关系时,可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建
立方程求相关角度(共33张PPT)


































































§112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第2课时三角形的外角
课前回顾预习
【旧知再现】
如图是一块三角形木板的残余部分,量得∠A=100°,
∠B=40°,则三角形木板第三个角是40度
C
B
(1题图)
B
(2题图)
2.如图,点D、B、C在同一直线上,点E在线段AB
上,∠A=60°,∠D=25°,∠C=50°,那么∠DEB
45°
新知链接
3.如图,根据图中所给信息进行计算和猜想
60°
40
B
C
D
图①
图②
图③
(1)分别求出图①②③中∠ACD的度数;
(2)通过计算,猜想∠ACD与∠A、∠B的关系
并说明理由
解(1)140°,70°,125°;
(2)∠ACD=∠A+∠B,理由如下:
∠ACD+∠ACB=180
(∠A+∠B)+∠ACB=180
∠ACD=∠A+∠B
课堂典例探究
★【知识点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定理】
例题如图是一个“箭头型”四边形ABCD
求证:∠BCD=∠A+∠B+∠D
D
角变式
B
图①
即∠BCD=180°-∠ABD-∠ADB+∠ABC+∠ADC
∴∠BCD=∠A+∠ABC+∠ADC
即∠BCD=∠A+∠B+∠D
解【方法一】连接BD(如图①)
∠BCD=180°-∠1-∠2,
∠1=∠ABD-∠ABC
∠2=∠ADB-∠ADC
∴∠BCD=180°-(∠ABD-∠ABC)-(∠ADB
∠ADC),
方法二】连接AC并延长至点E(如图②),
∴∠BCD=∠BCE+∠DCE
∵∠BCE=∠B+∠BAC
∠DCE=∠D+∠DAC
∴∠BCD=∠B+∠BAC+∠D+∠DAC,
∠BCD=∠BAD+∠B+∠D
即∠BCD=∠A+∠B+∠D;
C
E
D
B
图②
D
B
图③
【方法三】延长DC交AB于点F(如图③),
∠BCD=∠B+∠BFC,
∵∠BFC=∠A+∠D,
∠BCD=∠A+∠B+∠D
规律与方法①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
的两个内角的和②外角可以把不在同一个三角形中
的几个角联系起来,解决问题的关键:一是确定角的
“身份”,即是内角还是外角;二是添加辅助线构造三
角形的外角(共22张PPT)












































章未专题整合复习
专题
角形三边关系
99999999
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
知识精要(1)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可求第三39
边长的取值范围“已知两边长之差(长边一短边)意
<第三边长<已知两边长之和”;(2)涉及等腰三
角形的问题,常常需要分情况讨论,看是否满足
三角形三边关系,并做出取舍;(3)在解有关三角
形三边关系的问题时,常与不等式的知识相
联系
6b8°686666b8°68666668°6868668°66868668°68°6866668°686686b6°668°68
如果线段a,b,c能组成三角形,那么它们的长度
比可能是
A.1:2:4
B.2:3:4
C.3:4:7
2.已知a,b,c是△ABC的三条边长,则(a-b+c)
(a-b-c)的值是
A.正数
B.0
C.负数
D.无法确定
3.若有理数x,y满足x-5
y-8=0,则以x
的值为两边长的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A
A.21或18
B.21
C.18
D.以上均不对

角变式
4.若三角形的一边长为2cm,另一边长为11cm,且
周长为偶数,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24cm
5.用一根长20cm的细绳围成一个三角形,已知第
条边长为xcm,第二条边长比第一条边长的2
倍少4cm.若第一条边最短,则x的取值范围是
14
<6

6.如图,某处有4口油井,现在要建一个维修站P,
求P建在何处才能使它到4口油井的距离和(PA
PB+PC+PD)最小,并说明理由
解应建在AC,BD连线的交点P
处,理由如下:如图,若不建在
P处,建在P1处,由三角形两
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可知
B
PA+PCAC
即P1A
PB+PIDBD
P1C+P1B+P1D>AC+BD,故应建在P处
B
专题
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
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
知识精要(1)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都
3是线段,每个三角形都有3条高,3条中线,3条
角平分线,且它们分别可以交于一点;(2)在解决
三角形面积的相关问题时,要注意三角形中线
三角形的中线将三角形的面积两等分)和高的
性质特点的运用,同时注意等积思想、方程思想
2和分类思想的运用
6b8°686666b8°68666668°6868668°66868668°68°6866668°686686b6°66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