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北京的春节 课件(28张ppt)+教案(2课时,共6页,含教学反思)

文档属性

名称 1 北京的春节 课件(28张ppt)+教案(2课时,共6页,含教学反思)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2-19 13:39:43

文档简介

1 北京的春节
【教学目标】
1.会写“蒜、酸”15个生字,正确读写“货摊、通宵”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重点难点】
重点:
引领学生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难点:
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北京春节童谣,导入课文。相关童谣:(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2.导入课文。师:这就是北京的春节的写照。很有特色是吧,也想到北京去过个春节是吧。今天,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板书:北京的春节。
3.认识作者。课件展示作者简介。
二、整体感知,学习生字,了解写作顺序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地方作记号;思考北京的春节给了你什么印象?
2.学习生字词,指导书写。解决疑难。交流对北京春节的感受。
生字:蒜 醋 饺 摊 拌 擦 眨 宵 燃 贩 彼 贺 骆 驼 恰
3.浏览课文,理清顺序。
(1)北京的春节是从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结束?
(2)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顺序。
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老舍先生写到了哪些天的将北京的风俗写清楚的?(本文以时间(腊月——元宵节)为线索(或是以春节的过程为线索))。
(3)思考:本文选取和组织了哪些材料?(熬腊八粥、泡腊八蒜、铺户上年货、儿童大人忙乱准备过年、小年的“彩排”、除夕以前、除夕、初一光景、初六开张、元宵)
三、品读感悟,细赏风俗,体味特色文化
1.品读“腊八”,引导学生通过品读语句,感受风俗特色,领悟作者语言的特点。
2.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换词理解“农业产品展览会”。联系腊八粥的材料理解“农业产品展览会”,体会老舍语言的朴素与幽默。
3.指导朗读,让学生感受腊八粥不仅是一种食品,更是独具北京传统的一种文化。
4.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引导抓住“翡翠”、“色味双美”,体会作者叙述的精妙。
5.指导学生联系资料谈谈北京关于吃饺子的风俗。
6.这些摊子都让孩子们的心跳得更快一些。设置情境,体会孩子看到货摊上卖起年货时激动的心情。
7.孩子们忙乱,大人们也紧张。找出“忙乱”和“紧张”的具体表现。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全文,情境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与老舍先生一起初步感受了京味十足的北京春节,说说,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热闹、忙碌、喜庆、团圆)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北京春节的呢?(时间先后顺序)你能不能按照时间顺序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呢?
二、分清详略
1.在这些日子的描写当中,老舍先生把什么内容写得比较详细,又把什么内容写的比较简略呢?快速默读课文,把详写的内容用括号括起来。
2.学生汇报,老师板书:(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
三、深入详写片断,品读课文,感受节日气氛
1.在详写的这些内容中,你最喜欢哪一个部分呢?仔细读读,勾画出你印象最深的语句,结合自己的感受,谈谈体会。
2.学生自由读。学生交流。
3.感受除夕。指名读第八自然段。除夕给你什么感觉呢? (板书:热闹)
4.想一想,从哪些地方感受到“除夕真热闹”呢?①人们的活动。②从味、色、声的描写。
5.除夕这天,你是怎么过的呢?打开记忆的闸门,让我们分享你的快乐吧? 学生自由说。
6.感受正月初一,指名读第九自然段。思考: “正月初一”的光景怎样?与除夕截然不同;“截然不同”什么意思? 形容两种食物毫无共同之处。“正月初一”与“除夕”又什么截然不同的呢?
7.你们还从哪些地方感受到正月初一,人们的游戏自在?人们的活动:男人们,女人们,小孩们,铺户们,伙计们。
8.感受元宵节,谁喜欢写元宵的这一部分,读读这部分,看看作者写的最多的是什么?(灯)
9.再读课文,把描写灯的语句画出来,做种读一读,看看能体会到什么?出示灯的图片。
四、比较阅读、领悟写法
1.刚才,我们深入的感悟了老舍先生详细描写的三个部分内容,感受了北京春节的温馨而美好,那么好还又那些部分写得比较简略呢?再回顾课文看看。 板书:详、略
2.学生举例。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吗?(抓住主要特点来描写。突出了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让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在我们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在我们的习作中也可以运用这种详略得当,抓主要特点描写的方法。使自己的作文更具特色。
【课文小结】
本文描绘了一幅幅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表现了春节的隆重与热闹,展现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美好,同时对比新旧社会的春节,突出了新社会移风易俗、春节过得欢乐而健康,表达了作者对新中国、新社会的赞美。
【板书设计】
北京的春节
年前 忙碌
过年 热闹 喜庆 欢乐
年后 平静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写得很有感染力而且很细致,和学生的生活能够紧密联系起来,所以在教学中我多次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畅谈过年的感受。在教学中,从整体入手,抓大放小,在学生理清课文顺序、分清详略重点之后,放手让学生自学最感兴趣的部分,充分发挥他们主动性的同时,也不忘教师的引导作用。本课不足在于感悟老舍淳朴风趣通俗的语言程度不够,老舍先生的语言是很有风格的,学生们的阅读面不够多,不够深,没有对文人们的风格形成一个印象,不能达到学生积累语言的目的。在后面的教学中我会推荐一些短的风格明显的小说或小小说给学生,鼓励学生在课外多看,拓宽知识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