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第四章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是否属于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 否
学科 地理 学段: 必修二 年级 高一
相关领域 地球科学
教材 书名: 地理必修第2册 出版社: 中国地图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年6 月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新课标的理念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突出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等内容。新课改提倡改变学习方式,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和体验出发,激发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积极探索,形成主动的学习态度。同时建构开放式的地理课堂,充分利用校外课程资源,拓宽学习空间,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新课改提倡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即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地理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人地协调观念、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几个方面。其中人地协调观念是地理学和地理教育的核心观点,指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形成协调关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的深刻认识和理解。综合思维是地理学基本的思维方法,指人们全面、系统、动态地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思维品质和能力。区域认知是地理学基本的认知方法,指人们具备的对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特点、问题进行分析、解释、预测的方法和能力。地理实践力是指人们在地理户外考察、社会调查、模拟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行动能力和品质。因此,在地理教学中,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中心,教学过程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适应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发展水平,不仅是给予基本的学科知识,更重视学生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发展。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中图版必修2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的第一节,包括“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的破坏”、“大气污染与酸雨”三个板块的内容。关于这部分内容学生在以前初高中学习过程中有所了解。因此,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在于依托教材,采用实验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现身边存在的环境问题、并分析原因,提出解决的措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活动中提升地理实践力,形成综合思维和科学的环境观、发展观。本节教材涉及三个全球性环境问题,分别为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大气污染和酸雨,本节重点以全球气候变暖为例,通过调查研究、图表分析、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探究全球变暖的原因、危害及对策,并归纳环境问题分析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在地理实践活动中树立正确资源观和环境观。?学生情况:通过对高中地理必修Ⅰ、Ⅱ的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地理思维能力,学生基本认识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地理学习方法,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分析一般的地理问题。另外,高一学生学习思维活跃、积极主动,针对环境问题求知欲强。因此,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探究、调查研究、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学习内,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达到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目的。教学方式:实验探究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仪器准备:数显温度探头、锥形烧杯、活芯瓶塞、苏打粉、醋酸、特制白炽灯(光源)、计时器、实验指导手册。
教学目标(内容框架)
【教学目标】1. 阅读教材,根据有关图文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学会以全球变暖为例分析某一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及影响,并归纳环境问题分析的一般思路。在思考、研究与实践中,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思维与实践能力。2. 通过“验证温室气体实验探究”环节,学生在实验探究学习过程中学会了思考与归纳、合作与交流。通过观察实验现象、绘制气温曲线图,掌握了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在操作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提高了地理实践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利于学生终身发展。3. 课前学生通过利用PM2.5检测仪对校园周边的环境问题进行实地调查和成因探究,并与同学们分校调查结果,提高了其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体验,逐步树立科学的人地协调观,学会主动关注全球性环境问题,形成国际视野。【教学重点】 根据有关资料,说出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产生的原因。【教学难点】 归纳环境问题分析的一般思路,知识迁移,学会分析臭氧层破坏、大气污染等其他环境问题。
教学过程(文字描述)
课前调查:建构开放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开展“校园周边 PM2.5监测与实验探究”实践调查活动,充分利用校外的课程资源,拓宽学习空间,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分享交流:课上与大家分享交流,创设情景,激发思考的欲望,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突出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等内容。新课讲授:通过现象对比、图表阅读,明确全球变暖的现状。运用综合思维,全面、系统、动态地认识认识到引起全球变暖的原因,形成地理的思维品质和能力。实验探究:针对全球变暖的原因,通过“验证温室气体实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思考实验原理,并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在研究与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合作探究与分析能力,不断发展与成长。合作学习:阅读教材,小组合作,运用辨证的思维了解全球变暖的对人类的影响,针对全球变暖带领的危害,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拓展提升:归纳全球气候变暖环境问题的一般分析思路和方法,据此探究臭氧层破坏、大气污染等其他全球性环境问题。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置意图 技术应用
分享交流 随着工业的发展,人类向自然过度索取资源和排放废弃物,使得地球的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你知道世界都有哪些环境问题吗?身处北京大都市的我们感受最深的是哪种环境问题? “地球科学”活动小组在周末利用实验室的PM2.5检测仪对校园周边环境PM2.5进行调查和成因探究,测试汽车尾气,探寻雾霾的成因,现与大家一起分享他们的实践调查活动。 雾霾 学生实践调查本地环境问题交流与分享:“校园周边 PM2.5监测与实验探究” 从生活的现象引入,直观形象易于理解。 通过课前调查与研究本地的主要环境问题,提高了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体验,自觉树立科学的人地协调观,学会主动关注身边的环境问题,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同伴效应,引发其他人参与到环境调查与保护中来。 PM2.5检测仪
创设情境 提问:除了大气污染,地球上有哪些环境问题?猜猜看:出示环境图片,学生说出其对应的世界主要环境问题。出示世界地图,明确各种环境问题的分布。有些环境问题由于影响范围广、规模大、危害深,被列为全球性环境问题,如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大气污染等。本节课以全球变暖为例,以实验探究的方式,学习环境问题的一般分析思路和方法。 自主发言: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大气污染、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以案例探究的方式学习环境问题的一般分析方法,举一反三,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多媒体呈现不同的环境问题,学生归纳。
新课讲解 一、全球气候变暖【现象对比】出示1993年2月和2000年2月两张不同时期乞力马扎罗山上的积雪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中景观的变化及原因。 【数据分析】读“近一两百年来北半球气温变化曲线图”,说出气温变化趋势。 【合作探究】全球为何会变暖呢?阅读教材P81,归纳导致全球变暖的原因。(一)全球变暖的成因 【知识拓展】想一想:造成温室效应的物质有哪些?试分析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 【读图分析】读教材81页“全球气温变化曲线图”,分析说明大气中的CO2的浓度变化与全球平均气温变化有何关系? 【总结归纳】 1.人为原因(1)人类燃烧矿物燃料,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 (2)森林破坏,吸收固定的二氧化碳减少。2.自然原因阅读图表,明确地球现在正处于间冰期,气温处于上升期。 读图思考,分析原因。积雪面积在缩小,原因全球气候在变暖。 读图思考,归纳特征。 阅读教材,总结归纳。 分析图表,明确关系。 现象入手,直观生动,激发兴趣,主动思考。 通过读气温变化曲线图,归纳气温变化趋势,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并从数据上认识到全球变暖的事实。通过阅读教材提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总结归纳与合作交流的能力。知识拓展,有利于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通过总结归纳,分析引导,有利于学生综合思维的形成。在分析问题过程中,既要考虑温室气体的排放,又要思考CO2的吸收和固定;既要认识到全球变暖的人为原因,又要认识到自然因素在全球变暖中的影响,逐步形成辩证的综合思维,学科客观的看待地理事物。
实验探究 “验证温室气体实验探究”活动:【实验仪器】数显温度探头、锥形烧杯、苏打粉、醋酸、计时器、白炽灯。【实验步骤】 1. 待两个探测器显示视频相同的同时,记下温度的起点---室温。 2. 将1袋小苏打和1瓶醋酸,倒入其中一个烧瓶,另一个保持空瓶,然后盖上盖子。 3. 用热光源等距离照射两个瓶体,每1分钟读取一次温度数据,收集6分钟的数据,并记录在报告单上,绘成曲线图。【实验要求】注意时间、距离的一致性【实验思考】实验原理及结果分析 小组合作,实验探究。 观察实验现象,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 描述气温变化特征,分析其主要原因。 通过温室气体验证实验,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小组分工合作,地理实践力得到了发展。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绘制气温曲线图,学生更加直观的体会到温室气体对气温的影响。在研究中培养了科学的思维方式和严谨的自学态度。 温室气体实验套装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全球变暖对人类有哪些影响?阅读教材P81分析全球变暖的危害。 【总结归纳】1.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图瓦卢、荷兰出示: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描绘出冰川全部融化后的的新世界版图,思考海平面上升的威胁。2.加剧风暴潮和洪涝灾害3.气候异常,极端天气增多4.全球变暖,物种灭绝5.有些地区农业可能会减产【深入思考】全球变暖有利影响有哪些? 阅读教材,小组合作,总结归纳。 通过图瓦卢、荷兰等典型案例和和阅读冰川全部融化后的的新世界版图,认识到海平面上升造成的巨大的威胁以及治理的紧迫性。在分析全球变暖对人类的影响时,学会辨证的看待问题。认识到全球变暖除了带来问题之外,也有一些有利的方面,逐步培养全面看问题的综合思维。
合作交流 【答疑解惑】如何缓解全球变暖?根据全球变暖的原因寻找治理对策。 【知识拓展】G20峰会聚焦应对气候变化议题;京都议定书;2008年CO2排放量世界地图分析。 学生思考,小组交流。 通过知识拓展,形成国际视野,认识到世界对全球变暖的影响、态度和行动。
归纳总结 根据所学内容,归纳环境问题分析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总结提升 引导学生归纳环境问题分析的一般思路和方法,举一反三,学有所用。
拓展提升 根据全球变暖的一般分析思路和方法,探究其他几个全球性环境问题。 【自主探究一】臭氧层破坏小组合作利用周末调查生活中消耗臭氧层的主要物质。阅读教材,探究臭氧层破坏的原因、危害与治理措施。【自主探究二】大气污染和酸雨通过阅读教材,调查研究,探究大气污染和酸雨的原因、危害及措施。 自主学习,知识迁移,拓展提高。
效果评价 学案试题与课堂表现 自评与互评 评价目标多元化,即关注学习结果的评价,又关注关注学习过程的评价。
板书: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以全球气候变暖为例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300-500字数)
(一)建构开放的学习环境建构开放的学习环境,利用校外资源,引导学生开展“校园周边 PM2.5监测与实验探究”实践调查活动,拓宽学习空间,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课上与同学分享交流,创设情景,激发学生主动性,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突出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等内容。(二)注重综合思维的培养关于全球变暖的成因和对人类的影响,通过阅读教材、图表分析、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运用综合思维,全面、系统、动态地进行分析和归纳,有利于地理的思维品质的形成和能力的提升。(三)在实验探究中提升地理实践力针对全球变暖的原因,通过“验证温室气体实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思考实验原理,并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在研究与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合作探究与分析能力。(四)关注学生终身发展通过全球气候变暖环境问题的学习,引导学生归纳环境问题的一般分析思路和方法。提升拓展,据此探究臭氧层破坏、大气污染等其他全球性环境问题,利于学生的终生发展。(五)树立人地协调观在地理探究活动中,学生提高了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体验,逐步树立科学的人地协调观,学会主动关注全球性环境问题,形成国际视野。例如,学生课前利用地球科学实验室的PM2.5检测仪对校园周边的大气环境问题进行实地调查和成因探究,尤其是对不同汽车尾气进行监测,认识到汽车尾气和燃煤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因此决定并呼吁大家绿色出行低碳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