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第七单元 解放战争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946年6月 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粉碎敌人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1947年夏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人民解放战争
①辽沈战役
②平津战役
③淮海战役
④渡江战役
1.抗战胜利后的土地改革: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时间:
(2)措施:
(3)成果:
(4)意义:
2.战略反攻后的土地改革:
减租减息改为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1947年
1、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2、制定土地改革总路线
土地革命历时一年多顺利完成,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
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的保障
土改中分得土地面带喜悦的老贫农
解放区的农民送亲人参军
时间:
1947年夏
部队(人物)
晋冀鲁解放军
(刘邓大军)
影响:
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千里跃进大别山
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鲁豫解放军主力,强渡黄河天险,千里挺进大别山。
南京
武汉
大别山地处武汉和南京正中间,控制住大别山就意味着西可取武汉;东可取南京,可谓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唾手可得。
影响: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解放战争分阶段
战略决战前国民党军五大集团分布图
东北人民解放军兵力超过了国民党。
东北国民党军队孤立分散,补给困难,是战是守举棋不定。
解放军根据地广阔,物质力量雄厚、得到人民支持(刚完成土地改革)。
胜利后可挥师入关,有利于华北、华东作战;还能以东北的工业支援全局。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背景
为什么中共中央会把战略决战的首次战争放在东北呢?
兵力对比:
敌军态势:
我军态势:
战局延伸: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辽沈战役
时间
1948年9月-11月
指挥者
林彪、罗荣桓
参战部队
东北人民解放军
结果
解放东北全境
经过
锦州、长春、沈阳
2.辽沈战役:
(1)时间:
(2)参战部队:
东北野战军
(3)战术:
1948年9月——1948年11月
辽沈战役的关键在于取得哪个城市?为什么?
关门打狗
(4)作战地点:
锦州等
锦州城下等待总攻信号的炮兵群
塔山阻击战的解放军阵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淮海战役
时间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指挥者
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
参战部队
中原野战军与华东野战军
结果
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经过
徐州为中心
碾庄、双堆集、陈官庄
中间突破
粟裕 邓小平 刘伯承 陈毅 谭震林
歼敌10万
歼敌12万
歼敌20万
淮海战役示意图
材料二
材料一:淮海战役结束后不久,斯大林就在一次军事会议上发表看法:“60万战胜80万,奇迹,奇迹。”
根据材料二,说说材料一中所述奇迹是如何创造的?
①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持
②解放军战士英勇作战
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统计
民工 543万人
担架 30.5万副
大小车 88万辆
牲畜 76.7万头
船只 8500只
筹粮 9.6亿斤
挑子 20.6万副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平津战役
时间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指挥者
参战部队
东北人民解放军与华北人民解放军
结果
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经过
北平、天津、张家口
傅作义接受和平改编,北平和平解放
林彪、罗荣桓、聂荣臻
北平和平解放
先打两头、后取中间、各个歼灭敌人
先打两头
分割包围
瓮中捉鳖
思考:北平和平解放
最重要的意义是什么?
意义:1.使北平悠久的文物古迹得以完美保存,为新中国留下了一笔文化财富。2.傅作义的投诚在国民党高级将领中起到了宣传作用。3.增加了人民军队的信心。
三大战役情况汇总表
名称 时 间 参战军队 主要领导 战果 历 史 意 义
辽沈 1948.9~ 1948.11 东北野战军 林彪、罗荣桓 歼敌47万余人 解放东北全境
淮海 1948.11~ 1949.1 华东野战军
中原野战军 刘伯承、陈 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 歼敌55万余人 解放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平津 1948.11~ 1949.1 东北野战军
华北野战军 林彪、罗荣桓、聂荣臻 歼灭和改编52万余人 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4万余人,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的主要军事力量,使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成为定局。
国共划江而治,好不好…
不行,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1)三大战役后,国民党在军事、政治、经济领域陷入崩溃,美国不愿意再提供军事援助。
(2) 为了保存反动残余势力,1949年4月,国民党代表团到北平与中共谈判,双方达成《国内和平协定》,但国民党政府最后却拒绝签字。国民党反动派的“和平”阴谋宣告彻底破产。
2.渡江战役:
1949年4月20日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国民党在大陆22年反动统治的覆灭。
西起江西的湖口,东到江苏江阴
(1)时间:
(2)路线:
(3)结果:
上海
江阴
湖口
南京
浙 江
安
徽
江 苏
江 西
渡江战役示意图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总统府”,统治中国22年之久的国民政府覆灭了。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21cnjy
1.国民政府腐败反动失尽民心
2.中共党的正确领导赢得民心
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
3.毛泽东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
4.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5.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三大战役的胜利
解放南京
1.背景
2.渡江战役:时间、路线、结果
1.背景
2.辽沈战役
3.淮海战役
4.平津战役
5.三大战役的影响
1.抗战胜利后的土地改革
2.战略反攻后的土地改革:时间、文件、内容、成效、意义
结合所学过的知识,归纳1927到1949年国共关系演变的四个阶段。并根据这四个阶段的影响,谈谈对我们今天处理国共关系的启示。
1924-1927
1927-1937
1937-1945
1946-1949
内战爆发,祖国至今未能统一
利
弊
“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如今国共两党更须以民族利益为己任,再次携手合作,为祖国统一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