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课件(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课件(共3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2-19 14:04: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张謇办实业的背景、影响和结局,概括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几个阶段、发展特征;能分析出不同时期发展速度不一的原因。
2.知道轮船、火车、电车等新式交通工具;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张謇办实业的了解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原因的探究,使学生掌握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和思维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艰难历程,感受中国社会发生的深刻变革,形成振兴祖国、自强自立的民族认同感。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
正确理解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近代交通在中国的出现;社会习俗的变化。
【学习难点】
正确了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近代交通在中国的出现及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知识点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产生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发展
甲午中日战争后(1895年后)
原因
外国人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的刺激
状元实业家张謇回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许多中国人走上了“实业救国”的道路。
张謇,江苏南通人,1853年生于一个富裕的农民家庭。五岁入塾,十六岁中秀才。1885年张謇参加顺天府乡试,中举人。1894年4月,张謇再次赴京参加会试,考取一甲一名进士(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创同年七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军战败,边疆紧急,张曾上疏痛劾李鸿章奉行妥协政策。张謇目睹国事日非,京官疆吏不足为谋,虽科举成名,却不愿以此求官,而另走兴办实业和教育的新路。建大生集团,主营纺织和面粉。
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
3、“短暂的春天”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1918)
原因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各种实业团体纷纷出现,人们相继投资设厂,海外华侨也回国创业。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内因
外因
4、萧条发展
20世纪二三十年代
原因
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
民族工业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
①虽有长足进步,但总的来说还是比较落后。
②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
③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
④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知识点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1、近代交通通讯事业的发展
美国人富尔顿发明的轮船
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的火车
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商品的流通。
通讯工具:电报、电话
作用:
商人可以传达生意信息
记者可以进行新闻报道
老百姓与亲友联系
方便了人们的交流
2、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变化
①强令男子剪掉辫子
溥仪剪辫装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以后,孙中山通令全国各地男子掀起剪辫子
②劝禁女子缠足
③废除跪拜礼,改称谓
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简单的鞠躬、握手礼。
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先生”
④易服饰
马褂
清官服
西装
中山装
清朝旗袍
民国旗袍
旗袍
饮食:西餐、西式蛋糕、洋酒、洋烟、洋布在沿海城市成为时尚。

婚丧:文明结婚、集体婚礼、公葬、追悼会等新式婚丧礼节纷纷出现。

娱乐:公园、咖啡馆在大都市风行。

服饰:旗袍、中山装等具有民族风情的服装受人青睐。

特点: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
3.社会生活的其他变化:
文明结婚
集体婚礼
4.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
沿海地区的变化,大于内陆地区的变化
东南各省的变化,大于西北各省的变化
大中城市的变化,大于广大乡镇的变化
受过教育或受教育程度较高民众的变化,大于未受过教育或者教育程度较低的民众的变化
总体来看,呈现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
课堂训练
课堂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