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地球表面的地形
平原:低平而广阔
平原:低平而广阔
草原
平原
盆地:周围有山地、高原环绕,中间地势较低
准噶尔盆地
还有什么地形?
山地、丘陵、高原……
盆地:周围有山地、高原环绕,中间地势较低
平原:低平而广阔
山地:地势高而崎岖,峰峦高耸
山地
丘陵:海拔不高、山顶浑圆
高原:海拔较高、地面开阔或有丘陵起伏
高原:海拔较高,地面开阔或有丘陵起伏。
高山
刚才我们认识了哪些地形?
平 原
丘陵
高 原
丘 陵
盆 地
山 地
峡谷:深度大于宽度谷坡陡峻的谷地。
峡谷
雅鲁藏布大峡谷
雅鲁藏布大峡谷
湖泊
海洋
河流
各种地形地貌的特点
平原:宽广平坦,起伏很小;
丘陵: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 的低矮山丘组成;
高原:面积很大,地形开阔,周围以明显的陡坡为界;
山地: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
盆地: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
峡谷:深度大于宽度谷坡陡峻的谷地
地名 地形 特点
武汉位于江汉平原中部,地形以平原为主,中部散列东西向残丘,且市内湖泊塘堰众多。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最长支流汉江横贯市区,将武汉一分为三,市区形成了武昌、汉口、汉阳,武汉三镇隔江鼎立的格局。
地形图上常常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不同高度地形,比如深浅不同的棕色和褐色分别表示海拔2000到5000米以上的高原和山地。白色表示终年积雪的山峰,深浅不同的绿色表示海拔不同的平原,
深浅不同的蓝色表示各种深度的海洋
颜色 数字 图例
地形图上常常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不同高度地形,
比如深浅不同的棕色和褐色分别表示海拔2000到5000米以上的高原和山地。
白色表示终年积雪的山峰,往往都在六千米以上。深浅不同的绿色表示海拔不同的平原,深浅不同的蓝色表示各种深度的海洋 。蓝色的封闭图形是湖泊,蓝色的曲线表示河流。
世界地图:
绿色——平原;蓝色——海洋;棕色——高原;褐色——山地
蓝色:颜色的深浅,表示各种深度的海洋。
关于地球的表面,我们还知道什么?
从地形图上我们知道的信息有哪些?
1、地球上海洋多陆地少。
2、中国的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3、地球的表面各种地貌分布不一。
4、·······················
小常识
七大洲:亚洲、非洲、南极洲、南美洲、北美洲、欧洲、大洋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我国的主要地形
主要盆地: 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 主要高原: 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 主要丘陵: 东南丘陵、 山东丘陵 主要平原: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平原、宁夏平原。
我国地势特点:
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的整体地势是西高东低,因此大河向东流。
习 题
1、我国地形主要有 、 、 、 、 。
其中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是 。
2、我国的地形 高 低,
3、深浅不同的蓝色表示深浅不同的海洋,深蓝色表示海
很 ,浅蓝色则表示海比较 。
4、甘孜州的主要地形是
平原
高原
山地
丘陵
盆地
山地
西
东
深
浅
高原
习 题
1、通过观察世界地形图可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地球上大部分是海洋陆地面积较小 B、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包围着
C、中国地形是东高西低
2、我国地形多样,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是( )。
A、平原 B、高原 C、山地
3、关于我国地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B、我国西部多平原,东部多高山
C、我国西部多平原,东部多丘陵
4、被称为“世界屋脊”的是( )。 A、黄土高原B、青藏高原 C、云贵高原
C
C
A
B
习 题
平原
高原
山地
丘陵
盆地
周围有山地、高原环绕,中间地势较低
地势高而崎岖,峰峦高耸
海拔不高、山顶浑圆
海拔较高、地面开阔或有丘陵起伏
地平而宽广
(共59张PPT)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火山和地震
地球内部的运动
河 流
高 山
平 原
高 原
奇 峰
海 洋
湖 泊
山 岭
裂 谷
1963年一艘渔船漂泊在漫无边际的大西洋中,忽然间有渔民看到远处海水汹涌翻滚,
转眼间升腾起数十丈烟柱,弥漫了整个上空,结果在一昼夜之间在海面上升起了一座苏尔特塞岛。
火山群
火山口
火山湖
1
地震使地形发生变化
阅读《火山和地震》
火山与地震是怎样改变和重塑地形地貌的?
1963年的火山事件:喷发的岩浆冷却和堆积形成了一个新的岛屿——苏尔特塞岛
苏尔特塞岛
冰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完全由火山作用而形成的,周围环绕着一些也是由火山活动而形成的小岛。
火山爆发
2007年所罗门群岛发生强烈地震
现今拉农加岛的实地景色
2007年4月2日所罗门群岛发生的八级地震造成地面隆起和升高,这是地壳板块受到挤压而断裂、错位造成的升降运动。
宁夏南部海原县大地震
1920年12月16日发生在宁夏海原8.5级的大地震又“环球大震”,其地震波绕地球传播两圈,地震波将哨马营的这颗古柳劈成两半,86年过去了古柳依然存活在这片干旱的土地上,劈成两半的古柳犹如展开的手掌向着苍天诉说着什么……
海原地震
1920年12月16日??,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海原县一带发生的一次大地震。此震是中国内陆地区近代历史上发生的最大地震,损失极大,波及面极广。全球地震目录定此震为8.6级。
这次地震事件不同于前两次,其特点是山崩地陷,山、地开裂;河流堵塞,形成堰塞湖。
1920年12月16日宁夏南部海原县大地震?
1920年宁夏地震形成的湖泊
地震堰塞湖
地震产生的裂缝
地壳
地幔
地核
地球的内部结构
地球内部深处机构
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两部分,外核的厚度约为2300千米,温度约为2200~50000C,内核的厚度约为1300千米,温度约为50000C。然而奇怪的是,在地核的外核部分,物质处于一种熔融状态,但在地核的内核部分,物质反而成固态。
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喜玛拉雅山
喜玛拉雅山
喜 马 拉 雅 山
雄居世界之颠的喜马拉雅山,是印度版块向亚洲版块冲撞挤压后隆起的巨大褶皱。山上那些沉积岩和三叶虫、海葵、石菊等水生物化石,都向我们诉说着2000万年前这里曾经是一片古地中海。
喜马拉雅山中的海洋生物化石
东非大裂谷
在非洲大陆的卫星照片上,科学家发现了一条大裂缝,它宽约几十至200公里,深达1000至2000米,谷壁如刀削斧劈,总长超8000公里.张裂的平均速度为每年2—4厘米.
日本富士山
思考:富士山是如何形成的?收集资料验证你的猜测。
概 念 小 结
火山和地震是由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
地球内部运动会引起地壳的运动,从而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地形地貌。
地球表面的变化有时是迅猛激烈的,有时是缓慢不易觉察的。
(共34张PPT)
岩石是坚硬的,那么你认为在自然
环境下,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山上布满裂缝的岩石
滚落在山下的碎石
溪水上游光滑的大涧石
溪水下游圆形光滑的卵石
实验一(检验冷热作用)
1.用火柴点燃酒精灯。
2.横握镊子柄,用外焰加热。
3.加热后,岩石放入冷水冷却。
4.夹住岩石,擦去水滴后继续加热。(多反复几次)
5.实验结束,整理器材,放于一旁,结束实验。(注意酒精灯的熄灭方法)
通过上述实验同学们观察到了什么?能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岩石的模样改变与冷热作用有关。
实验二(检验流水作用)
1.塑料瓶装好清水。
2.实验时将4块岩石放进瓶中,剧烈晃动。
3.实验结束后,仔细观察瓶中水的变化和岩石的变化
通过第2个实验同学们观察到了什么?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
结论:岩石模样的改变与流水作用有关。
除了气温和水的作用之外,还有什么因素会对岩石破碎产生影响呢?
长在岩石缝里的树根
从岩石缝中的长出的小树
被拦腰截断的岩石
动物在岩石上留下的足迹
老鼠活动在岩石
上留下的痕迹
各种野兽在岩石上留下的洞穴
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风化:由于受到水、大气、气温或者动物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就叫做风化。
现在大家能不能解释为什么山上布满裂缝,山脚下堆满碎石了吗?
岩石—→岩石碎片———→
风化
继续风化
小石子跟沙
风化作用不只会让岩石碎裂,形成小石子和沙,同时,它还能形成许多美丽的景观。
盘陀石的来历:
盘陀石的未来:
风 化
继续风化
(共53张PPT)
冰能裂石
岩石在大气、水、动植物的长期联合作用下,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
——风化
岩石
风化
岩石破裂
继续风化
小石子和沙
思考:
土
壤
里
会
有
什
么
呢
?
观察新鲜和干燥的土壤
实验要求
1.注意卫生
2.注重个人卫生
3.不许破坏实验器材
枯枝落叶层
亚土层
岩石碎屑
有腐殖质的表土层
土壤湿润、有捻不碎的小石子、 草根和小虫
有小石子、大小不同的沙粒、粉末状的微粒
寻找土壤的成分
方法 我在土壤里看到的
肉眼
放大镜
实验步骤:
1、把小土块放入水中,你看到了什么现象?说明土壤里有什么?
2、将土块搅动后静置一段时间, 观察静置后的水杯中的情况,水里有什么?
注意事项:
1、土块要轻放。
2、搅拌要彻底。
3、静置时间要长。观察时,杯子也应保持静置不动的状态。
4、始终要仔细观察,记录下每一步骤看到的现象。。
沉积物最上面一层是 黏土,用小棍挑一点在手上涂抹,感到黏滑、细腻,其次是沙粒,越到底下颗粒越粗,漂浮在水面上的是植物残体。
土壤湿润、有捻不碎的小石子 草根和小虫
有小石子、大小不同的沙粒、粉末状的微粒
有气泡冒出、土壤按颗粒大小沉积下来,越到底下颗粒越粗
寻找土壤的成分
方法 我在土壤里看到的
肉眼
放大镜
倒入水中
黏土
粉沙
沙
沙砾
土壤中有什么
枯枝落叶层
亚土层
岩石碎屑
有腐殖质的表土层
土壤中能发现许多不同种类的昆虫
植物的根穿过土壤并占有适当的位置
穴居动物,如老鼠在土壤中筑窝
蚂蚁是在土壤中穴居的昆虫
蜗牛和甲虫靠腐烂的生物为生
花栗鼠在土壤洞内,寻找枯枝落叶层中的种子和果仁
植物的叶、根和茎是腐殖质的主要来源
蚯蚓能穿破坚硬、紧密的土壤,使植物的根更容易伸展,使空气和水更容易进入土壤。
细菌分解动物、植物残体
讨论:
土壤中腐殖质的来源和作用?
为土壤动物提供食物,为植物提供养分,增强土壤肥力。
植物的根、茎、叶及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
来源:
作用:
空气:
植物根呼吸氧气的来源
水:
植物生长必要的条件
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的作用:
腐殖质:
为土壤动物提供食物,为植物提供养分,增强土壤肥力。
水
动物
空气
植物
非生物
生物
矿物质
腐殖质
土壤
组成
小结:
为什么说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
土壤为许多动植物和微生物提供了栖息地和必须的养料;生物使土壤更丰富;生物的活动使水分和空气更容易进入土壤,更利于生物的生活和植物的生长。土壤和生物有密切关系,土壤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西北沙漠
说一说:我们人类应该怎样保护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土壤呢?
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人人都要关心,人人都要尽力。
1、土壤是由 、 、 、 、 和
等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2、根据颗粒大小可以把土壤的微粒分类,从大到小分别是 、 、 和 。
3、把土壤放入水中,发现有气泡冒出,说明土壤中有 。土壤中还含有植物生长所需要的 和 。
土壤中有什么
水
空气
沙
黏土
腐殖质
小石子
沙砾
沙
粉沙
黏土
空气
腐殖质
盐分
1、把土壤拿来烧会闻到一股焦臭味,这是因为土壤中有( )。
A、水分 B、黏土 C、腐殖质
2、最大的土壤颗粒是( )。A、沙砾 B、沙 C、粉沙
3、因为土壤中有( ),所以很多小动物能生活在土壤里。
A、沙 B、黏土 C、空气
4、土壤中蚯蚓的主要作用是( )。A、给植物提供盐分
B、使植物的根更容易伸展使空气和水更容易进入土壤
C、分解动物、植物残留体
C
A
C
土壤中有什么
B
5、可以用来烧制砖块的是( )。
A、沙砾 B、沙 C、黏土
6、颗粒直径大于2毫米的是( )。
A、沙砾 B、沙 C、粉沙
C
A
土壤中有什么
黏土
粉沙
沙
沙砾
1、土壤是由水、空气、沙、黏土腐殖质等混合成的。( )
2、不同的地方,土壤的颜色是不同的。( )
3、腐殖质多的土壤,小动物也会比较少。( )
4、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着几十亿个生物体。( )
5、土壤中最小的颗粒是黏土。( )
6、土壤在水中搅拌后沉淀可以按颗粒大小分成几层。( )
7、土壤中的腐殖质和盐分,是植物生长所需营养元素。( )
√
√
√
×
√
√
土壤中有什么
√
蚂蚁
蚯蚓
蜗牛
老鼠
细菌
植物的茎、根、叶
土壤中有什么
分解动物、植物的残留体
在土壤中群居
在土壤中筑窝
靠腐烂的生物为生
是腐殖质的主要来源
使植物的根更容易伸展使空气水更容易进入泥土
(共110张PPT)
1、土壤是由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2、根据颗粒大小可以把土壤的微粒分类,从大到小分别是沙砾、沙粉、沙和黏土。
3、把土壤放入水中,发现有气泡冒出,说明土壤中有空气 。土壤中还含有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腐殖质和盐分。
复 习
雨水风化了我们的岩石,那么,下雨时,雨水降落到土地上,会对土地产生怎样的影响?
一场暴雨后,村民家,积满淤泥
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溅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是侵蚀。
哪些因素影响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坡
量
植
影响侵蚀的因素(1)
研究项目:
推测:
实验方法:
要改变的条件:
不变的条件:
土地坡度对侵蚀的影响
土地坡度越大侵蚀越严重,坡度越小侵蚀越小
对比实验
坡度大小
植被情况,雨量大小,土壤结构
坡
量
植
影响侵蚀的因素
坡度
影响侵蚀的因素(2)
研究项目:
推测:
实验方法:
要改变的条件:
不变的条件:
有无植被对侵蚀的影响
植被越差侵蚀越严重,植被越好侵蚀越小
对比实验
土地表面的植被
土地坡度,雨量大小,土壤结构
坡
量
植
影响侵蚀的因素
植被
影响侵蚀的因素(3)
研究项目:
推测:
实验方法:
要改变的条件:
不变的条件:
降雨量大小对侵蚀的影响
雨量越大侵蚀越严重,雨量越小侵蚀情况越小
对比实验
雨量大小
植被情况,土地坡度,土壤结构
坡
量
植
影响侵蚀的因素
小雨
大雨洪水
影响侵蚀的因素
降雨量的大小
有无植物覆盖
土地坡度大小
河流搬运
河流的冲击
我们该怎么办?
一棵50年树龄的树,累计创造价值约130万元。
长江中下游平原
华北平原
1、暴雨时,小河里水很浑浊,这是因为雨水中有大量的( )。
A、石块 B、泥沙 C、小鱼
2、我们常能看到地表有沟壑,这是由于( )造成的。
A、动物 B、风吹 C、雨水的流动
B
C
3、下面受到雨水侵蚀最严重的是( )。
A、华北平原 B、黄土高原 C、热带雨林
4、最容易被雨水冲走的是土壤中的( )。
A、沙砾 B、沙 C、黏土
5、能够影响土壤被侵蚀的因素有( )。
A、坡度大小 B、有无植被 C、闪电
B
C
A、B
1、雨点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 ( )
2、在同一地区,土壤坡度的大小不会影响侵蚀的程度。 ( )
3、在植物覆盖的森林里,土壤被侵蚀的程度很小。 ( )
√
√
×
4、降雨量越大,对土壤的侵蚀越大。
( )
5、降下的雨在地面汇聚一起流动称为径流。 ( )
6、泥石流是土壤被雨水侵蚀的一种现象。 ( )
√
√
√
想一想:
影响侵蚀的因素还 有哪些?
拓展:
(共29张PPT)
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
侵蚀作用或水土流失是自然界的一种现象,
是自然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
由于水的流动,带走了地球表面的土壤,使得土地变得贫瘠,
岩石裸露,植被破坏,生态恶化。
侵蚀作用可分为风化、溶解、磨蚀、浪蚀、腐蚀和搬运作用。
水土流失可能是由于自然环境引起的,譬如地势陡峭,
突发大量降水,或者地质变化。但更多的是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
譬如过渡放牧,开垦土地,采伐森林等等。
侵蚀作用也可能是正面的,如河流将碎石带入下游.
土地被侵蚀的因素:
坡度的大小
有无植物覆盖
降雨量的大小
方案1:土地坡度的大小对侵蚀的影响
研究题目:
我的推测:
实验器材:
相同条件:
不同条件:
实验方法:
土地坡度的大小会影响土壤被侵蚀的程度吗?
坡度大,侵蚀大;坡度小,侵蚀小。
除坡度大小不同外,其它条件都相同。
(都无植物、降雨大小、泥土疏松度、降雨高度等)。
长方形塑料盒、泥土、喷水器、水……
实验组坡度大;对照组坡度小。
用喷水壶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上方,同样高度“降雨”,观察泥土被侵蚀的程度等。
坡度小
坡度大
方案2:有无植物覆盖对侵蚀的影响
研究题目:
我的推测:
实验器材:
相同条件:
不同条件:
实验方法:
有无植物覆盖会影响土壤被侵蚀的程度吗?
无植物覆盖侵蚀大,有植物覆盖侵蚀小。
除有无植物覆盖外,其它条件都相同。(坡度大小、降雨大小、降雨高度、泥土疏松度等。)
长方形塑料盒、泥土、喷水器、水、植被……
实验组有植物覆盖;对照组无植物覆盖。
用喷水壶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上方,同样高度“降雨”,观察泥土被侵蚀的程度等。
有植物
无植物
方案3:降雨量大小对侵蚀的影响
研究题目:
我的推测:
实验器材:
相同条件:
不同条件:
实验方法:
降雨量的大小会影响土壤被侵蚀的程度吗?
降雨量大侵蚀大,降雨量小侵蚀小。
除降雨大小不同外,其它条件都相同。(坡度大小、都无植物、降雨高度、泥土疏松度等。)
长方形塑料盒、泥土、喷水器、水。
实验组降雨量大;对照组组降雨量小。
用喷水壶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上方,同样高度“降雨”,观察泥土被侵蚀的程度等。
雨量小
雨量大
2、小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要求用容器接住“径流”,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中的现象。
3、交流:实验中我们看到了什么现象,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4、小结:土地被侵蚀的程度和哪些因素有关呢?(填P59空框)
坡度的大小
有无植物覆盖
降雨量的大小
通过实验,我们的发现:
降雨量大比降雨量小对土地的侵蚀严重;
无植物覆盖比有植物覆盖侵蚀严重;
土地的坡度大比坡度小受到的侵蚀严重。
三、拓展延伸
1、推测在自然界中什么地方的土地最容易发生侵蚀呢?
2、观看“黄河水”、“水土流失”图片和视频。
要求:一边看一边思考:
土地在被侵蚀的过程中地形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
侵蚀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灾害?
下面,请同学们跟随镜头去实地考察:
黄河洪水1
黄河洪水2
黄河洪水3
黄河洪水4
黄河洪水5
洪水停止
黄河水为什么这样黄?
因为黄河流过黄土高原发生严重的侵蚀作用,河水携带了不少黄土和泥沙,才呈现如此的黄色。黄土侵蚀产生大量的泥沙,使流经这里的黄河变成世界上泥沙含量最高的河流。黄河平均每年向下游输沙达16亿吨之多。平均每立方米的河水中,含沙量竟达37.6千克。
水土流失1
雨水冲来泥土
水土流失2
泥土冲入公路
水土流失3
山体滑坡
水土流失4
山体滑坡
水土流失5
视频:
临沧镇康发生山体滑坡
云南:怒江连续发生泥石流灾害致3人死亡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侵蚀带来什么灾害?
山洪暴发时,水流的力量带走了许许多多的石头,冲走了许多植物。这样的山洪冲下来,冲毁农田,冲毁房屋,冲毁道路引发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损失。
当然侵蚀也不完全只有危害,比如在河流的下游,河水带来的肥沃土壤会逐渐堆积成冲积平原,为人们增加新的土地。这个问题将在下一课河流的作用中去探讨。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感悟到了什么?
通过学习知道,人类的活动会加剧或减少土地被侵蚀的程度。如果植树造林、科学合理使用土地等,就会减少土地被侵蚀的程度,如果滥砍滥伐、过度放牧等就会加剧土地被侵蚀的程度。
拓 展
黄土高原
的治理
在缓坡地段修建梯田蓄水保土,是黄土高原治理的根本措施。
修建梯田是半干旱丘陵区变跑水、跑土、跑肥的
三跑田为
保土、保水、保肥的
三保田的重要措施。
梯田具有明显的保水、保肥和增产作用。
根据各地实践,将坡地改造为水平梯田,
一般每年每公顷可多拦蓄450m3左右的降水
,减少土壤流失量1~5t。
洪水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灾害系统,
因为它的诱发因素极为广泛,水系泛滥、风暴、地震、火山爆发、
海啸等都可以引发洪水,甚至人为的也可以造成洪水泛滥。
在各种自然灾难中,
洪水造成死亡的人口占全部因自然灾难死亡人口的75%,
经济损失占到的40%。
更加严重的是,洪水总是在人口稠密、农业垦殖度高、
江河湖泊集中、降雨充沛的地方,如北半球暖温带、亚热带。
中国、孟加拉国是世界上水灾最频繁、肆虐的地方,
美国、日本、印度和欧洲也较严重。
洪水原因:排水不畅、蓄洪能力差、
气候异常,降雨集中
生态破坏严重、江湖淤积、围湖造田和水利设施薄弱
预防措施:植树造林、保护湿地、控制水土流失;
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保护自然环境与生态平衡 。
这样的生态环境土地会侵蚀吗?为什么?
课堂小结:
1.坡度的大小、有无植被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会影响土地被侵蚀的程度。
2.侵蚀在不断地改变地表的地形地貌,也会使土地流失,影响我们的生产生活。
3.保护森林、退耕还林可以减少土地的侵蚀。
(共22张PPT)
河流
对土地的作用
河流会侵蚀两岸的土地吗?
回忆我们前面做过的沉积实验,当用筷子搅动水时,水中的泥土会怎样?
当停止搅动时,原来运动的水和水中携带的泥土又会怎样?
沉积下来的泥土是怎样的呢?
会随水流一起流动。
随水流的停止流动,泥土会慢慢沉积。
最大的颗粒沉积在最下面,最小的颗粒沉积在最上面。
水流急
水流快
水流慢
上游
中游
下游
下游
细沙
中游
鹅卵石
上游
大石块
随水流冲击,两岸的石块滚入河里,河道变宽。石块滚动相互碰撞被带入中游变成鹅卵石,再继续被带入下游变成细沙并沉积下来。
河流的什么地方被侵蚀了?什么地方会有土沉积下来?
估计当河流形成时
什么地方的流速大?
什么地方的流速小?
什么地方会发生侵蚀?什么地方会发生沉积?
…………..
…………..
水流速度快
水流速度慢
…………..
…………..
被流水侵蚀
有土沉积
在河流的什么地方发生了侵蚀作用,什么地方发生了沉积作用,想想这是为什么?
长江三角洲平原
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有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
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
中游河床布满了许多鹅卵石
早期的和现在的侵蚀现象
一条新的溪流由于沉积而最终断流
侵蚀和沉积成的地形地貌
在地图上,我们能在大江大河的下流、入海口处发现什么?
阅读侵蚀和沉积成的地形地貌一节
侵蚀和沉积成的地形地貌
经过海浪侵蚀后,形成了垂直悬崖及海蚀现象
(共35张PPT)
1、在河流的上游河床上,我们能看到布满的 ,中游河床上堆积了很多的 ,下游的河床上堆满了 。
2、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有 和 现象发生。 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 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因为它们的作用,使地球上形成了不同的地形地貌。
3、 、 、 等自然力也会对土地产生侵蚀和沉积作用。
大石块
鹅卵石
细沙
侵蚀
沉积
风
冰川
海浪
侵蚀
沉积
复习巩固
泥石流
流水、风、冰川、波浪和重力等都会侵蚀土地,同样雨水也会侵蚀土地。侵蚀使某些地方的土壤流失,改变地形地貌,同时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人们想办法尽可能地减少侵蚀。
山地
平原
考虑的问题:
建造什么样的地形?
用什么材料?
选择什么位置建筑房屋 ?
1
1
分组实验准备:长方形塑料水槽(或大盘子)、土、报纸、塑料薄膜、小铲子、降雨器、水、接水容器,建造房屋的材料等。
地形必须是有山地和平原的 。
考验家园:实验中每组的什么条件应该保持相同,为什么?
怎样做到降雨的多少和强弱相同?
降雨的多少和强弱应该相同,但具体操作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我们可以从器材上想办法:用相同的喷壶,装的水一样多,喷壶的孔数一样多,孔的大小相同,这样或许相对能更公平些。
(1)我们的家园经住暴雨的袭击了吗?水流到哪里去了?我们的房屋和地形是否受到了影响?
(2)用接水器接住流出的水,径流浑浊吗?这说明什么?
(3)什么地方考虑不周?
(4)如何改进?
我们已经知道了哪些力量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
流水、风、海浪、冰川、地震、火山、雨水 。
地球的各种力量包括人类自身在改变地表的地形地貌时,会对我们造成哪些灾害?
山体滑坡、泥石流、地壳变化、地形变化、水土流失
目前人们也意识到了其后果的严重,为防止此类灾难发生作了很大的努力,同学知道有哪些呢?
植树造林、筑堤坝、疏通河道 。
1、为了防止山上的泥土流失,人们采取了( )方法。
A、植树造林 B、伐木 C、开山造田
2、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自然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占9.6%,人为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占90.4%
①整个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
A、史前以自然因素为主,现代以人为因素为主
B、史前和现代都以自然因素为主
C、史前及现代都以人为因素为主
A
A
减少对土地的侵蚀
②这一文字表明了人类与水土流失的关系是( )
A、人类活动不会引发水土流失
B、人类活动能造成水土流失,但不能治理水土流失
C、人类活动是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人类也可以治理水
土流失。
③黄土高原比较频繁严重的自然灾害的是( )。
A、水土流失 B、酸雨 C、台风
3、下列不是因为水土流失原因引起的是( )。
A、阻塞河道 B、破坏土壤肥力 C、形成高山
C
减少对土地的侵蚀
A
C
1、水土流失会造成一些大平原,所以水土流失没有危害。( )
2、水土流失会加剧沟壑的发展。( )
3、黄河水面高出地表,这也是因为水土流失造成的。( )
4、人类活动会造成水土流失( )
5、水土流失是不可治理的。( )
6、要减轻雨水对山体的侵蚀可以植树造林。( )
7、为了让家园能经得住风雨的袭击,可以在四周多种一些植物。
( )
√
√
√
×
√
√
减少对土地的侵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