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但愿人长久 3(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但愿人长久 3(苏教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12-10 12:4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课 题 2.但愿人长久 重点 难点 学
课 型 精读课 课时 2课时 识记 理解 运用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精彩段落。 √ √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 √
3.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 √
突破重点难点设想 由乐曲引入,在充分熟读的基础上来理解名句的意思,课文表现的人间亲情。
教学媒体 录音
教 学 活 动 及 主 要 语 言 学 生 活 动
一、创景激情,自主设疑:
1.播放《水调歌头》的录音带,小黑板出示<<水调歌头>>全篇。
2.简介苏轼生平,并揭示课题。二、研读感悟,自主探究:1.自读课文,出示要求
(1)自由练读课文后的生字(2)画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理解词义。
(3)力求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2.师检查自读情况
(1) 检查词语的读音与记忆(小黑板出示)
品尝 玩耍 埋怨 睡觉 吟诵 悲欢离合 屈指算来
观赏 但愿 宽慰 眼睁睁 隐藏 阴晴圆缺 躺在床上
(2) 学生提出一些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探讨
婵娟 埋怨 皓月 吟诵等
(3) 指名试读课文,并思考:这篇课文写的是谁的事,是一件什么事?三、多元导悟,合探解疑:
1.观察图画,学习第1到第4小节
师:我们观察一幅图画,一般都要观察哪些要素?(生:时间 地点 人物 事情)
师:那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分别是什么 (师板书)
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师生共同解决这些问题,并完成1-4小节的朗读与理解。
(a 重点理解“心绪不宁”和“手足情深”,b 突出第3小节朗读的欢迎与第4小节 认真听学生再练读。
指名读自学思考观察图画
朗读的忧愁 c 理解第四小节的后的省略号表示心里还有许多对月亮埋怨的话)
师板书:心绪不宁师总结:晴朗的夜空万里无云,一轮又大又圆的明月高高地悬挂着窗外不时传来家庭中亲人团聚、共赏明月的欢笑声。可这一切都不属于苏轼,反而更增添他思念分别已久、独居远方的弟弟,他为心里不禁埋怨起来: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
师板书:埋怨
2.细读5、6小节,理解苏轼心情的转变
(1) 自由轻声读课文
(2)出示句子:想到这儿,他的心里似乎宽慰了许多,便低声吟诵起来。
师:“想到这儿”指想到哪儿?(联系上下文理解)
师:“宽慰”是什么意思?他为什么宽慰了许多?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他豁达大度,热爱人生)
师板书:宽慰
(3) 师生一起背诵<<水调歌头>>
(4)再读第5自然段
用“~~~~~~~”画出表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意思的句子。用“-----”画出表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的句子。并进行朗读。(女生读原句,男生读解释句)四、巩固深化,学用延展:
1.说说本课表现了苏轼的哪些情感?
苏轼埋怨月亮是因为它在( )时候变得这么( )、这么( );但他想到世上本来就是( ),就像天上的月儿( )一样,他祝愿( )常留人们心间,这样虽然( ),也能共同拥有( )!
2.引导学生逐段理清叙述的顺序,练习背诵。 细读理解背诵完成作业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