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2 梅岭三章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2 梅岭三章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2-19 16:42:43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梅岭三章》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的相关知识。
2.熟读诗歌,理解三首诗的大意并默写诗歌。
3.反复诵读,把握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崇高的革命情怀。
4.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体会本文比喻、借代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5.体会这三首诗所饱含的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
教学重点
1.理解诗的凝练、含蓄的语言以及多种修辞手法。
2.体会这三首诗所饱含的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
教学难点
学习这三首诗构思新颖、想象奇特的写作特点。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课时
1课时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朗读音频以及作者、背景资料。
2.学生:朗读诗歌,初步感知文意。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翻开历史的宏伟画卷,群星闪耀,他们为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毅然决然投身革命,不畏牺牲,英勇斗争,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撼人心魄的英雄赞歌;他们的卓越功勋彪炳光辉史册,令人肃然起敬!更难能可贵的是有的仁人志士能够以诗歌的形式抒写自己崇高的理想、坚定的意志!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就是其中的一位。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梅岭三章》,倾听一位革命者在生死关头对人间的告白吧!
二、自我研学
1.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陈毅(1901-1972),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1928年随朱德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队伍上井冈山与毛主席会师。红军长征时,留在江西担负军、政工作。“皖南事变”后,担任新四军代理军长。1949年后,担任第一任上海市市长,后又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等职。1972年1月6日因病逝世。
(2)文题解读
梅岭,即大庾岭,在今江西大余和广东南雄交界处。章,乐曲或诗文的段落。三章,三首。题目交代了作诗的地点及诗歌数量,也表明了《梅岭三章》是包括三首诗歌的组诗。
(3)写作背景
1934年10月,江西中央苏区的主力红军出发长征。红军开始长征时,陈毅身负重伤,被留在江西担任军事指挥,并主持政府工作,后来突围到江西、广东交界的梅山地区开展游击战争。1936年冬,由于叛徒告密,敌军得知这里有一个“大人物”,就派重兵围山、搜山和放火烧山。陈毅在几十天里,隐藏在山林草丛之中。此时他大腿上的枪伤发了炎,又化了脓,还发着高烧,又没有医药,他已经做好了死的准备——不是被敌人搜出杀头,就是因伤病折磨而死。在这种情况下,他写了《梅岭三章》,准备留作“遗诗”。
2.生难字词
(1)字音
丛莽(mǎng) 得脱(tuō)
旋围解(xuán ) 泉台(quán )
旌旗(jīng) 阎罗(yán)
烽烟(fēng) 捷报(jié)
血雨腥风(xīng) 取义成仁(rén)
(2)词义
【丛莽】树丛草莽。莽,密生的草。
【意如何】心里想些什么呢?
【泉台】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也指阴间。
【旧部】过去的部下,这里指为革命牺牲的同志。
【阎罗】即阎罗王,也称“阎王”,民间传说中掌管阴间的神。这里比喻凶恶残暴的人。
【烽烟】古代边境有敌人入侵时,在烽火台上点起的报警用的烟火,后泛指战火或战争。这里指1927年以后的国内革命战争。
【血雨腥风】借喻大革命失败后,反动派对革命人民的血腥镇压。
【取义成仁】即“舍生取义”“杀身成仁”。为了成全仁义,不惜牺牲生命。这里指
为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勇于牺牲。
三、整体感知
播放《梅岭三章》情境课文(诵读版)
1.小序对这组诗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明确】小序写出诗人自身——陈毅同志当时重伤患病被围,表明这组诗是在“虑不得脱”的必死险恶处境中写出的绝命诗,写出了诗篇的创作背景。
2.指定学生朗读第一首诗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1)第一句有什么作用?
【明确】首句设问,总领全篇。
(2)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怎样的精神?
【明确】这首诗着重写陈毅身在必死险境,回忆艰难创业的征战过程,申明此生若不见革命胜利,死后也必定要召集旧部英魂继续战斗,表现了生死不渝、誓与反动统治者血战到底的革命精神。
(3)从炼字的角度赏析“招”“斩”好在哪里?
【明确】一个“招”字,体现革命领袖的号召力和革命声势的浩大。一个“斩”字,?写出了广大士兵跟作者一样,将与反动派斗争到底。“招”“斩”二字有力量,有气势,更能解心中之恨。
(4)诗中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明确】借代、比喻、设问。诗中“旌旗”借指军士;“阎罗”比喻凶恶残暴的敌人;首句用设问,总领全篇。
(5)这首诗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明确】首句用设问,总领全篇。后两句抒写奇特的想象。
3.指定学生朗读第二首诗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1)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精神?
【明确】这首诗着重写十年征战,大业未成,诗人死不瞑目,勉励幸存者努力作战,以胜利捷报来告慰死者,表现了关心国家命运、盼望人民解放的革命精神。
(2)诗中哪些关键词语能体现这种精神?请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
【明确】“头悬国门”,引用春秋吴将伍子胥的头悬东门典故,表达了死不瞑目、据城门高处以观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捷报飞来当纸钱”一句中,“飞来”是轻快、欢快、翩然而至的代名词。纸钱祭死者,带有中华民族的民俗特点和时代色彩。捷报当纸钱,活脱突现出将军豪迈爽朗的口吻,妙语天成,壮而不悲。
(3)诗中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试举例说明。
【明确】借代。“烽烟”,古代边境有敌人入侵时在高台上点燃狼烟作报警用,这里借代战争。
4.指定学生朗读第三首诗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1)诗中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比喻(借喻),“血雨腥风”借喻战争,“血雨腥风应有涯”表达了诗人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自由花”借喻革命成功、大众解放的美好前景,表现了作者崇高的革命理想。
(2)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精神?
【明确】这首诗主要写诗人投身革命,以革命为家,预言反动派必将失败,自由之花必将盛开,表达了作者坚定的革命信念,为实现共产主义甘愿献身的精神。
5.这三首诗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三首诗各侧重写什么?表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怎样的革命精神?
【明确】这三首诗,首章首句设问,总领全篇。然后依时间顺序,从“追忆往昔”“面对当日”“展望未来”三个角度回答首句问题,从眼前回顾过去,从现实写到理想,一气贯注。三章在思想内容上紧密联系,又各有侧重:第一章集中抒发视死如归,与反动派血战到底的豪情壮志;第二章表达对战友的勉励;第三章主要表现共产主义必胜的坚定信念,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四、写作特点
1.现实与想象相结合,构思新颖,想象奇伟。
【明确】现实与想象相结合,充分表达了诗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气魄。如第一章中一、二句写了创业艰难的现实;三、四句便借助想象,用“去泉台”“招旧部”“斩阎罗”以抒发豪迈的革命胸襟。第二章、第三章想象“捷报飞来当纸钱”“人间遍种自由花”,都是在写实的基础上进行的浪漫主义的想象,表达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增强了诗的艺术感染力。
2.巧用修辞、典故,语言形象精练。
【明确】诗中巧妙运用设问、借代、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彰显厚重的文化积淀,增强了表达效果。例如,第一章首句设问,总领全篇;三章中多次运用“借代”“比喻(借喻)”的修辞手法。例如,“旌旗”,原是旗帜的总称,这里借指军士;“烽烟”,原是古代边境用以报警的烟火,这里借来指代战争;“阎罗”即阎罗王,也称“阎王”,这里比喻凶恶残暴的人;“血雨腥风”借喻反动当局对革命人民的屠杀和镇压;“取义成仁”引用《论语》《孟子》“舍生而取义”“杀身以成仁”的典故,表达了愿为信仰献出生命的豪情壮志。
五、课堂小结
这三首诗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同志无限忠于革命事业,誓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大无畏精神和为革命英勇献身的崇高思想境界,展示了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崇高理想。
六、布置作业
背诵这组诗,进一步体会艺术特点和表现力量。
七、板书设计
??? ?第一章 生死不渝、誓战到底
梅岭三章 第二章 关心国运、切盼解放 勇于献身 必胜信念
第三章 乐观坚定、不怕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