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2课时【教 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2课时【教 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2-19 16:49:11

文档简介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干瘪、疲惫、簇新、迷惘、绯红、喷薄”等词语。
2.了解舒婷诗歌在委婉曲折中表达心声的特点,有感情诵读并背诵全诗。
3.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领会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培养学生解读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诗歌每一节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感受诗歌韵律节奏与情感表达的关系。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1.预习课文,运用工具书读准字音,熟读全诗;
2.回顾所学现代诗歌,找出和本文类似的诗歌及特点;
3.查阅有关舒婷的资料及本诗的写作背景。
教师准备:
1.有关舒婷的资料、本诗写作背景及朦胧诗的相关资料;
2.《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录音材料或范读准备。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情境导入
祖国,一个普通的词语,却能唤起人们心底真挚而深切的情感。20世纪70年代末,刚刚经过十年浩劫,面对伤痛满身的祖国,一个普通的女工在唱咏《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她充满激情的歌唱,表达了自己与祖国命运的息息相关,她为之悲,为之喜,为之蓬勃奋飞!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诗人那质朴厚重的情感吧!
二、自我研学
(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文学常识
(1)题解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舒婷的代表作之一,旨在表达诗人对祖国的一种深情。与以往同类的诗作相比,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个性特色──既有当代青年那迷惘的痛苦与欢欣的希望,又有女儿对祖国母亲的不满与献身的真情。全诗立意新颖,感情真挚,一反过去某些诗的浮泛与神话式的歌颂,从一个别致的角度来吟唱祖国母亲。
(2)作者简介
舒婷,1952年生于福建。《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舒婷的代表作之一。“文革”浩劫之苦造就了舒婷这一代人富有时代特征的迷惘、困惑、怀疑、失落的情绪,同时也使她们进行了严峻的思考、深刻的反省和顽强的追求。
(3)背景链接
这首诗作于1979年。舒婷这一代人富有时代特征的迷惘、困惑、怀疑、失落的情绪,使她们通过心灵的折光抒发严峻的思考、深刻的反省和顽强的追求。舒婷的诗把个人的悲喜同民族和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把对现实的感知同理想的追求结合起来,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忧患意识和历史使命感和希冀光明的痛苦。
(4)知识链接
什么叫朦胧诗?
①概念
所谓朦胧诗,实际上是指成长于“文革”时期,备受生活的冷落与嘲弄的青年诗人创作的诗歌。朦胧诗人强调诗人的主观感觉世界,大量采用虚写法,使诗由具体变得抽象,追求诗的内在旋律;选用奇特的意象,打破时空秩序,捕捉瞬间感受,运用跳跃性的结构,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不那么明晰易懂,蕴含着伤感情调和反叛精神。
它的出现,主要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浪潮的推动下,在西方现代派文艺思潮的影响下,出于对中国文艺现代化的美学追求,在一定意义上起着一种文艺创新的先锋作用,但距离我国诗歌的民族传统和人们的欣赏习惯较远。
②代表人物
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杨炼这五个人在当时被称为朦胧诗的代表作者,梁小斌也被归入朦胧诗人的行列。
③朦胧诗的特点
构思上,强调内在思维。表现手法上,追求意象化,往往象征、暗示、通感等并用,将生活扭曲变形,借以表现诗人心虑的现实。
2.生难字词
(1)字音
疲惫(bèi) 隧洞(suì) 蜗行(wō)
干瘪(biē) 淤滩( yū ) 驳船(bó)
簇新(cù) 胚芽(pēi) 笑涡(wō)
绯红(fēi) 喷薄(bó) 累累(lěi)
迷惘(wǎng) 富饶(ráo)
(2)词义
【疲惫】非常疲乏。
【蜗行】像蜗牛一样慢慢地爬行。
【干瘪】干而收缩,不丰满。
【淤滩】泥沙沉积而成的湿地。
【簇新】极新;全新。
【胚芽】植物胚的组成部分之一,胚芽突破种子的皮后发育成叶和茎。也比喻刚萌生的事物。
【绯红】鲜红。
【喷薄】形容水涌起或太阳上升的样子。
【累累】形容累积得多。
(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1.朗读指导(播放《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情境课文)
①朗读基调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全诗先抑后扬,表达了诗人由低沉而至高亢的思想情绪,朗读中要注意把握这种节奏的变化,读出情感。
诗的第一节由“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等意象,写出了祖国的贫穷和落后,情绪痛苦而沉重,读时应缓慢低沉。第二节“飞天”袖间的花朵虽未曾落地,但那是人们的希望,读时语调较前者可以语调稍高。第三节“簇新的理解”等意象的运用,写出了祖国的新生,读时要充满欣喜,加快语速。第四节是高亢激昂的情感表达,读时要有情感的全全投入,要读的有力量。
诗中的四个“──祖国啊”,分别出现在每一节诗歌的结尾,朗读处理是不一样的。读第一个时,要痛苦沉重而有压抑感;读第二个时,要在沉重中透露出点点希望;读第三个时,要充满希望;读第四个时,要竭尽力量表达。
②节奏划分。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祖国啊!
我/是你十亿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喂养了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2.诗歌思路
第一节,诗人以深沉悲痛的心情、委婉曲折的笔触,回溯了祖国数百年来贫困.落后的历史诗人用“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等密集的意象,概括出祖国长期处于贫穷和落后的状态。
第二节,写出了人民的痛苦和希望祖国和人民没有因“贫困”而丧失希望,只是长期以来希望太渺茫,像“飞天”袖间的花朵,美丽诱人,未落地面。
第三节,连用一组意象,描绘出处于历史转折时期的祖国形象新生的祖国已站在“雪白的起跑线上”。
第四节,再次强调“我”与祖国唇齿相依、不可分割的关系“迷惘”“沉思”过的诗人沸腾了,她以发自肺腑的语言倾吐了献身祖国的热望。
三、课堂小结
著名杂文家、诗人邵燕祥写过这样一段话:“自然界里不能没有花。没有花的地方是荒原,是沙漠。人间不能没有诗,诗歌是人生命的花朵。”“让我们作诗的知己吧!让无数珍贵的生命的花朵,带者灵魂的闪光、思想的色泽、感情的汁液,融入我们的生命,使我们的精神世界永不成为沙漠和荒原吧!”通过学习欣赏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让我们向诗的知己迈进一大步吧!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背诵这首诗。
2.课外找相关读物阅读,有兴趣的同学学写一篇赏析文章(可以就整体谈,也可以从某一角度谈)。
五、板书设计
第一节,百年贫穷——悲哀
第二节,有希望从未实现——无奈
第三节,重获希望——激动兴奋、深沉诚挚的爱国情
第四节,甘愿献身——坚定慷慨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1.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把握诗歌的情感历程,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
诵读,理解诗歌中新颖的意象所表现出的凝重的情感。
教学难点
探究诗中抒情主人公“我”的具体内涵,准确把握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历程。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2课时
一、导入课程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青年诗人舒婷创作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这首诗,其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真挚而浓厚,让人心潮澎湃。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去感受诗人那质朴厚重的情感以及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吧!
二、再读课文
再次朗读诗歌后(可以播放跟读情境课文),试着给每一节加一个概括性的标题。
【明确】第一部分:过去的落后
第二部分:现在的痛苦
第三部分:未来的希望
第四部分:自我的奉献
三、深入研读
1.这首诗是使用第几人称写的?如何理解诗中的“我”这一形象?
【明确】本诗是以第一人称创作的,诗人以自己的口吻向诗中的祖国“你”表达了深沉的关心和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其中“我是……”或“我是……”的句式经过反复运用,突出“我”和祖共同经历艰难困苦,共同面对风雨沧桑,“我”和祖国不离不弃、生死与共、血脉相连。诗中的“我”是那个时代与祖国同命运、共患难,心系祖国的青年的典型,经过十年浩劫,在面对新的历史机遇,将义不容辞地担负起复兴祖国的历史重任。“我”的形象,是熔铸在祖国的大形象里的。
2.本诗中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试着对每小节进行分析。
【明确】诗人抒发了与祖国血脉相连,荣辱、生死与共的感情。
第一节,诗人运用了一系列包括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等意象,这些意象前面有或长或短的修饰语如“破旧”“熏黑”“干瘪”“失修”等,表现了这些意象所经历的痛苦,时间短语“数百年来”“历史的隧洞”等,将其所经历过漫长的岁月表现出来。“我是……”或“我是……”的句式经过反复运用,突出“我”和祖共同经历艰难困苦,共同面对风雨沧桑,“我”和祖国不离不弃、生死与共、血脉相连。末尾以破折号引出“祖国啊”的悲壮感叹,这样不仅使叙述角度的变换,也使诗意在小小的高潮中稍作停顿。以下两节也是以这种方式结尾。
第二节,在该小节里,修饰语“贫穷”“悲哀”“希望”等是抽象词语。“飞天”意象的运用增添了诗歌的神秘色彩,寄托着淳朴百姓对生活的祈愿。诗歌的前两节都在描写祖国的历史,第一节重在写实,这一节重在精神。在精神上,人们在贫穷的境遇里始终抱有对美好未来的希望,祈愿能“落到地面”,变成现实。
第三节,着重描写现在。在经历浩劫后,祖国母亲将要开启新的生活。诗人运用了一系列充满生机的意象,“神话的蛛网里挣脱”的“理想”,“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等等,都表明祖国慢慢摆脱束缚,开始蒸蒸日上。
第四节,本小结内容集中体现“我的形象是熔铸在祖国的大形象里的”。从个体上来说,我是祖国的“十亿分之一”,但是从“我”的使命来说,“我”要承担起振兴中华的使命,“我”要与祖国融为一体,因而是“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如何来报答祖国母亲的养育之恩?诗人庄严的向祖国宣告,“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最后,诗歌以语气强烈的重复性咏叹“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结束。
3.舒婷于曲折委婉的抒情中表达真挚的心声是如何在这首诗中体现的?
【明确】诗的第一节和第二节,写祖国的过去。诗人虽然写的是贫穷和苦难,情感中缺始终流动着对祖国挚爱、依恋和赞颂。
4.这首诗在运用意象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①在平凡中发现美,而给人一种新颖、独创的美感。
②意象群体通过递进组合,既表现国家从苦难到新生的发展历程,又表达诗人及青年一代从迷惘到深思到沸腾的心灵情感历程。
③设身处地,物我合一,把“我”融入事物之中,与诗歌所抒之情密切吻合。
四、品味语言
1.体会圆周句式的表达效果。
【明确】圆周句式是重复同类型的句子或词语的一种修辞方法,它把十分完整的语言单位的几个部分,按圆周形进行连续排列,组成在意义和音调方面和谐统一的整体。
2.象征和比喻的运用。
【明确】该诗构思突出表现在对抒情主人公“我”的拟物化上。“我”既是抒情主人公,又是具体的客观物象,也是祖国的象征。“我”的复杂矛盾意绪和多层次拟物交织出现,表现了一种独特的悠长、矛盾的心态,产生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诗中一系列意象,既是抒情主人公“我”,也是祖国的象征。诗中的意象又有其比喻意义,如“老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等比喻祖国承受的巨大灾难和面前的严重困难;“簇新的理想”“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等比喻祖国的未来和希望。
五、课堂小结
热爱祖国、歌颂祖国,不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更是民族振兴的精彩传唱。我们有理由、有信心唱得更响、更亮。最后,老师提议,让我们再次发出我们心底最深情的呼唤吧——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六、布置作业
舒婷写此诗时,祖国刚从十年浩劫的废墟中挣脱,弹指一挥间,祖国又走过了20年的光荣历程,陶醉在新世纪祖国繁荣昌盛的美景中,我想,舒婷一定会欣然提笔,在“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之后加上“自豪的我”,请仿写一节诗放在第三节后。
【明确】涉及到对本诗艺术特点的总结,如通过一系列的意象象征、比喻来传情达意,这是朦胧诗的一个重要特点。用“我是……”排比句式等。
【示例】我是鲜艳的紫荆,洁白的莲花,
重新盛开在故园的心窝;
我是关贸总协定中庄严的承诺;
我是北京奥运中熊熊燃烧的圣火;
我是移动支付,我是复兴列车,
装点着流光溢彩的新生活;
——祖国啊。
七、板书设计
回溯历史:贫困、落后的祖国
痛苦和希望:痛苦、追求的祖国
历史转折时期:新生、希望的祖国
“我”的宣言:养育、献身的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