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2运动的动物苏少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2运动的动物苏少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少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9-12-19 18:12: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运动的动物
教学内容:
本课的学习主题依然是“运动”,与上节课属于同一单元,也是其学习内容的延续。鸢飞鱼跃,骏马奔腾,大自然里总能见到动物矫健的身影,展示着其独特的运动魅力和完美的灵活性。动物们丰富多姿的运动造型,是美术表现的极好素材。无论是平面的绘画还是立体的造型制作,儿童的造型语言能彰显出动物的灵动和趣味。因为儿童表现的拙味与动物舒展的运动姿态的融合,其艺术的表现力是非常显著的。
学生情况:
喜欢动物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通过图片的观察和欣赏,画画动物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要较好地用泥塑的形式来表现动物的动感和其运动特征,必须积累一些动物运动规律的视觉素材,了解不同动物各自不同的运动特点,并要掌握基本的泥塑造型手法。在六年级以前的各个学段中,都有泥塑课的安排,但是课时量不是很多,学生的掌握情况不一定很乐观。所以,教学中应该设置泥塑技巧的复习回顾环节,并且需要有直观的操作示范。
教学方式、手段:通过图片欣赏,观察了解不同动物的运动姿态,通过模仿动物的动作了解其运动的特点。运用示范、讲解化解泥塑造型的重难点。
教师准备:手工泥、泥工工具、PPT课件。
学生准备:手工泥、泥工工具。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不同动物的动态特征,学会观察动作的丰富变化,感受动物蓬勃张扬的生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用手工泥塑造动物的运动姿态,掌握基本的手捏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培养学生热爱动物,培养人与动物和谐生存的地球大家庭的生态环保理念。
教学重点:了解动物运动的不同姿态,学习用泥塑的方式表现动物的运动形态。
教学难点:抓住动物动态特征,运用手捏技巧,夸张地表现动物的动感特征。
教学设计
一、导入阶段
1. 同学们在生活中经常看到哪些动物?你最喜欢什么动物?说说喜欢的理由。能不能模仿一下它们的动作?也可以让学生先表演,猜一猜他模仿的是什么动物?
设计意图:通过表演初步认识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和习惯动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入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欣赏一组大白鹅在水中游动的精彩画面。在这组画面中我们欣赏到大白鹅的不同动作,请同学利用手臂和手模仿游动的大白鹅。接着,教师示范捏制一个大白鹅,静止的姿态好像浮在水面上安详的模样。
设计意图:教师的示范,可以帮助孩子复习巩固以前学过的泥塑技巧,为下一环节制作动态的动物打下基础。
二、讲授新课
1. 初次练习
教师展示捏制的大白鹅,然后轻轻地转动它的脖子。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好玩的事情出现了,原来是大白鹅的姿态出现了不同的变化。
思考:怎样把动物表现得更生动有趣呢?通过一组鹅的图片欣赏,让学生打开思维之窗。
老师问:从哪些细节可以发现大白鹅的动作产生了变化?
学生回答:脖子、头的方向、煽动的双翅。
第一次作业练习,表现一只有动感的鹅。
设计意图:第一次泥塑练习时间很短,只是让学生体验一下扭动几个关键部位,就可以让大白鹅产生丰富的姿态变化,了解动物运动的基本规律。同时,感知泥性,复习泥塑技巧。
2. 课堂深入
欣赏一组动态的画面:大熊猫的运动画面,感受其有趣和可爱。
青蛙、猩猩、马等动物的图片,模仿它们的动作,了解它们体现动感的“节点”在哪里。
欣赏小朋友的泥塑动物优秀作品,帮助学生获得启发,为自己的创作积累知识和技巧。
学生动手练习,老师巡回辅导。
3. 作业展示
好的作品一般是抓住动物的特征,抓住动物的运动关节处,表现其最擅长的动作技巧。同学们的作品是否做到这一点了呢?请学生一起来找一找,说说作品的优缺点。
设计意图:学生互评和老师点评相结合,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说说优点、提提建议,可以让学生感知到完成作品的成就感,也能够认识到学无止境的意义。
4. 拓展欣赏
启发:小朋友的泥塑动物作品怎样展示得更有情境感呢?
欣赏动物活动图片。讨论:可以根据动物的生活环境进行作品的组合展示,有的相互争斗,有的友好交往,这样组成的视觉效果就更有趣更生动了。
5. 创意组合
同学们对作品进行再组合,完成有创意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