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设计表
章节名称
《万花筒》
学科
小学美术
授课班级
三年级
授课时数
1课时
本节(课)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确立了以审美教育为核心 ,欣赏、操作为目的,着力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操作能力,注重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民族性,;注重思想性,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融为一体。
本节(课)教学目标
1、了解万花筒的图案是对称的,并能描述它的对称方式。
2、用绘画、剪纸、点染等方式表现类似于万花筒的图案。
3、试着按自己的设计来表现色彩。
本节(课)教学重难点
1、能否表现对称的图案。
2、能否用“先设计一个花样再复制”的思路来设计对称的图案。
3、能否表现记忆中的色彩的感觉。
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一些有万花筒图案的图片,中心对称的图案。示范用的纸、笔、剪刀等工具。 学生:彩色纸、剪刀、绘图笔等。
教学媒体(资源)选择
知识点编号
学习目标层次
媒体类型
媒体内容要点
教学作用
所得结论
占用时间
媒体来源
1
导入
交互式白板
揭示课题 《万花筒》
创设情境 引发动机
这就是万花筒中的图案,引出课题
4分
自己制作
2
了解
交互式白板
出示万花筒装置图。出示万花筒动态视频,使教学更为直观,出示一张万花筒图案,了解它的对称方式
演绎原理,启发思维。举例论证,建立概念
万花筒的图案都是相同的,并且围绕一个中心点对称
6分
自己制作
3
欣赏审美
交互式白板+PPT
播放PPT制作的万花筒图案的视频
欣赏审美陶冶情操
万花筒中的图案是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
3分
自己制作
4
促进迁移
交互式白板
展台示范制作万花筒图案的操作步骤
提供示范正确操作
不同的表现形式能表现出不同的万花筒的图案
27分
自己制作
播放音频,学生制作万花筒图案
5
出示问题“如果把我们设计的万花筒图案拿来装饰,你会把它装饰到哪里?”
展示事例
万花筒中的图案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出示一些生活中的用于装饰的图片
板书设计
万花筒
画一画
剪一剪
点一点
贴作品
贴作品
贴作品
关于教学策略选择的阐述和教学环境设计
利用多媒体教学,采用PPT和交互式白板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增强了教学的操作性、直观性和趣味性,教学中教师放下主动权,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乐。
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的活动
学生的活动
教学媒体(资源)的作用和运用
设计意图、依据
导入新课
小魔术创设情境
边听边看
创设情境
通过一个小魔术让学生初步感受万花筒中的图案,为探索新知做铺垫
大胆猜测
导入课题
揭示课题并板书《万花筒》
师生互动
【信息技术:特效交互面板触发器】
齐读课题
学习新知
1、出示万花筒装置图
看一看
【信息技术:拖拽,放大镜】
引导学生了解万花筒装置,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
2、出示转动万花筒时呈现的画面
【信息技术:屏幕录制】
3、出示一张万花筒中的图案。
认真观察
【信息技术:显示幻灯片】
4、思考:这个图案有几种颜色,哪个图案跟哪个图案对称,你能找出它的中心点吗?
想一想
师生互动
【信息技术:智能笔,拖拽克隆】
针对性的引导学生对“对称”知识点的掌握。
欣赏审美
动态演示万花筒中的图案
看一看 想一想
记一记
【信息技术:窗口播放PPT课件】动态演示,使教学内容更直观形象
让学生在观察中把抽象的色彩,形状具体化。
示范制作
1、示范用画一画,剪一剪,点一点的方法制作万花筒的图案
想一想制作图案的步骤,学生代表与师互动实际操作
【信息技术:智能笔,展台】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学生制作
播放音频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制作万花筒中的图案(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完成作品)
【信息技术:播放幻灯片,背景音乐】
学生作品展示
为学生优秀的作品拍照留影
生生互评
塑造学生的成就感
拓展延伸
出示问题“如果把我们设计的万花筒图案拿来装饰,你会把它装饰到哪里?”出示一些生活中的用于装饰的图片
想一想,互相交流
【信息技术:显示幻灯片】
联系生活实际,开阔视野
教学流程图: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自主探索,构建新知——实际操作——联系生活实际,促进迁移——小结
教学反思:
美术是一门特别的学科,它能让学生学到绘画与制作的本领,新课标下的课堂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本节课我能很好的完成本课学习目标,导入新课新颖,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突破教学重难点,运用多种信息使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课堂示范很成功,学生制作作品和展示作品环节激励性语言丰富,与学生交流和谐,具有亲和力。展示作品环节,采取生生互评,自评等方式塑造学生的成就感,也能让学生感受欣赏对称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