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化学研究些什么?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化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②知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认识化学变化的特征和伴随发生的现象。
③知道一些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并学会基本的操作。
2、过程与方法: ①理解观察与实验对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②了解怎样通过化学实验手段来探究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③能查阅资料、与他人进行交流与讨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增强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②养成探究物质及其变化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③培养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体验化学实验的重要性。
二、任务分析
1、起点能力 ①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例如:蜡烛)已有一定的了解。
②学生在小学自然、科普知识、中学物理及生物中对一些化学现象已有一定的了解,且已经学习使用过酒精灯。
2、教学重点:①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的初步形成。
②学习使用试管、酒精灯、试管夹。 ③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方法,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3、教学难点:培养科学探究的意识。
4、课型:观察与思考 实验探究
5、时间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生交流] 1、课本第8页的活动与探究。
2、学生简介课本第15~16页的图片,初步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
[问题]那么是怎样来研究的?
[科学探究]对蜡烛的研究 点燃蜡烛,观察变化
1、刚开始燃烧:放热、发光、石蜡未熔化
2、蜡烛继续燃烧:放热、发光、可见火焰分层、火焰下的石蜡熔化。
用干燥的小试管迅速撩火焰:试管表面有黑色物质出现,并且有滑腻感
用干燥的小试管放置在外焰上方:试管壁有水雾出现
用外壁蘸有石灰水的小试管靠近火焰侧面:试管壁的石灰水变浑浊
吹灭火焰:有白烟生成,可再一次点燃,并且有石蜡气味,原来熔化的石蜡凝固变硬
[交流讨论] 1、 石蜡熔化前后物质有没有改变?2、石蜡燃烧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结论]引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小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学生讨论]课本第23页第4题
[学生交流]生活中还有哪些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联想与启示]金刚石加工成钻石;金刚石燃烧
[学生交流]在这两种情况下,金刚石发生什么变化?
[教师设疑]这些变化说明金刚石具有什么性质?
引出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概念
[教师讲解]有时判断化学变化也会借助于发生变化时表现出来的一些现象来判断。例如:食物腐败是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有特征:发臭、变味等等。
[过渡] 化学变化中常常伴随着哪些现象呢?
研究问题2: 化学变化常伴随哪些现象?
[学生假设]
[演示实验]
1、在氢氧化钠(NaOH)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再倒入多量的盐酸
2、在Cu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
3、在NaCO3溶液中滴加盐酸
4、加热试管中的火柴头
[交流讨论]化学变化常伴随的现象有哪些?(变色、发光、放热、气体生成、沉淀等等)
[交流讨论]1、电灯发光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
2、你认为进行科学探究的要素有哪些?
[总结] 完整的科学探究由8个要素构成: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而我们今天仅仅只是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只用了其中的5个要素
[思考与交流]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觉得对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学到哪些东西?
[课堂练习]
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C )
A. 光合作用 B. 烧制瓷器 C. 汽油挥发 D. 氯化氢和氨气混合产生白烟
2、下列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D )
A.密度 B.状态 C.气味 D.可燃性
3、判断镁条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
A.有热量放出 B.发出耀眼的白光
C.银白色的固体变成了白色粉末 D.镁条逐渐变短
4、(2003·江苏常州卷)为履行国际社会《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我国政府决定自2003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禁止用“CTC”作为清洗剂。“CTC”又称四氯化碳,是常用服装于洗剂.也是修正液(又称涂改液)中的一种溶剂.还是一种优良的灭火剂。根据以上信息回答:推测“CTC”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各一种
【透析】本题需要充分从题干中获取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多角度推测四氯化碳的性质。
【答】物理性质有能溶解油脂、不溶解纤维、不溶于水、易挥发、蒸气密度比空气大;
化学性质有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性质稳定、有毒、能与臭氧反应。
[练习与实践] 仔细观察家中燃气灶具点火后发出的火焰颜色,请你猜猜同时有什么新物质生成?请设计实验证实或否定你的猜测。
[作业]课本第23页第1、2、5题
说明:对11页的实验“从蜡烛火焰中,可以引出一缕白烟”中的玻璃管口径可用0.6~0.8cm,长度一般在3cm—5cm左右较为合适,因为如果太长的话,白烟容易冷凝,则不易点燃。将玻璃管放置在蜡烛棉纱的中层火焰部分,这样出来的白烟很浓,较易点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