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九上化学 2.2奇妙的二氧化碳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教版九上化学 2.2奇妙的二氧化碳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9-12-21 09:32: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奇妙的二氧化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认识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2、了解二氧化碳奇妙的变化,现象及原因。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分组实验,探究,让学生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思路,学会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培养学
生辨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2.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及
良好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奇妙变化、现象及原因。
教学难点:科学探究思维习惯的养成。
【教学方法】
分组实验,指导探究
【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合作探究,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的研究与创新能力。
【教学手段】
实验探究,分组学习,课件辅助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创设,导入新课
引出二氧化碳气体,导入新课。
请每组一位学生喝饮料,谈感受
预设:有气,肚胀,想打嗝
从生活情境入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相互交流,了解新知
让学生谈对二氧化碳的认识,得出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展示,介绍干冰,初步领略二氧化碳的奇妙
交流,谈对二氧化碳的认识
观察,思考,理解
鼓励学生学习课外知识,增强学习欲望。
实验探究,展示奇妙
演示对比实验,从漏斗中倒水,
从漏斗中向放有阶梯蜡烛的烧杯中倒水
引导学生得出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观察现象,分析原因
得出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进而推出其用途之一是灭火。
奇妙的现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同时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分工合作,实验探究
出示雪碧,提出问题:如何用实验的方法证明雪碧中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与学生一起确定实验步骤
现象,讨论,然后总结:雪碧中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指出通常用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存在
思考,回答
统一思路:把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果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是二氧化碳气体。
分组实验,验证二氧化碳气体
观察现象,交流讨论得出结论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验技能。
提出问题,继续探究
由“魔术”引入,实验演示向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饮料瓶中缓慢倒水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提出问题:二氧化碳溶于水,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呢?
演示实验:向紫色石蕊小花上喷溶有二氧化碳的水
提出问题:是什么物质使紫色石蕊小花变红?
学生猜测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验证
强调实验注意事项,指导实验
提出问题: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呢?
实验:向紫色石蕊小花上喷稀醋酸
提示信息: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观察,思考
描述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结论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思考
观察,现象是小花变红
思考,猜测
猜测1:是水使紫色石蕊小花变红
猜测2:是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小花变红
猜测3: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生成物使紫色石蕊小花变红
交流,讨论,统一实验方案
分组实验,记录现象
逐项分析实验现象,结论,最后得出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生成物使紫色石蕊小花变红
观察现象,小花变红
得出结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观察雪碧标签,理解碳酸饮料的含义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现象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扩散思维。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验技能,形成良好的探究习惯。
化学与生活相联系,激发兴趣
归纳总结,知识升华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引导学生:通过这样的现象,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回忆,回答
使知识形成体系,得到升华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习惯和能力
奇妙继续,拓展延升
二氧化碳的奇妙之处,除课堂上学习的之外,还有很多很多……
演示实验:镁带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的燃烧
理解体会,知道知识永无止境,产生继续学习的愿望。
让学生知道二氧化碳的奇妙之处很多,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欲望。
作业设计:
以“二氧化碳的自白”为题目,写一篇小文章,介绍你所了解的二氧化碳,班内交流。
板书设计:
奇妙的二氧化碳
无色无味的气体,固态时升华吸热 一般情况下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密度比空气大 二氧化碳+氢氧化钙→碳酸钙+水
可以溶于水 (加压时溶解更多) 二氧化碳+水→碳酸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以雪碧为“引子”,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探究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动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挖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实验探究,让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积极地进行讨论分析,并能设计实验探究,课堂教学效果非常显著。
教学中也显现了一些问题,教师指导不是特别到位,个别组的个别学生参与性不高,再加上提问不能遍及整体,有滥竽充数的现象。还有对实验中一些细节问题,由于时间关系很难解释到位。
在以后的教学中,以科学探究,分组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关注全体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