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2+大气环境

文档属性

名称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2+大气环境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86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1-04-26 17:3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6张PPT。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A.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B. 对流运动显著 对流层的高度因纬度而异:
低纬度地区:17~18千米
中纬度地区:10~12千米
高纬度地区:8~9千米C.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同一地点,对流层夏季高,冬季低。(1) 对流层020406080100120高度/km-100-50050100温度/℃2000~3000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020406080100120高度/km-100-50050100温度/℃50~552000~3000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2) 平流层A.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原因:平流层中的臭氧大量吸收太阳
紫外线而使温度升高。 (2) 平流层A.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020406080100120高度/km-100-50050100温度/℃50~552000~3000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22~27臭氧层原因:平流层中的臭氧大量吸收太阳
紫外线而使温度升高。 臭氧层 :22~27千米 (2) 平流层A.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原因:平流层中的臭氧大量吸收太阳
紫外线而使温度升高。 臭氧层 :22~27千米 B. 气流以平流运动为主 (2) 平流层A.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原因:平流层中的臭氧大量吸收太阳
紫外线而使温度升高。 臭氧层 :22~27千米 B. 气流以平流运动为主 利于高空飞行 :大气稳定 ,天气晴朗,能见度高 (2) 平流层A.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020406080100120高度/km-100-50050100温度/℃50~552000~3000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22~27臭氧层020406080100120高度/km-100-50050100温度/℃50~55855002000~3000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中间层热层外层22~27臭氧层A. 中间层 (3) 高层大气气温随高度增加迅速降低 A. 中间层 (3) 高层大气气温随高度增加迅速降低 A. 中间层 (3) 高层大气原因:中间层的热量绝大部分直接来 自平流层顶气温随高度增加迅速降低 A. 中间层 (3) 高层大气对流运动显著原因:中间层的热量绝大部分直接来 自平流层顶气温随高度增加迅速降低 A. 中间层 (3) 高层大气对流运动显著原因:中间层的热量绝大部分直接来 自平流层顶(高空对流层)020406080100120高度/km-100-50050100温度/℃50~555002000~3000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中间层热层外层(高空对流层)22~27臭氧层85A. 中间层 B. 热层: 气温随高度增加上升很快 (3) 高层大气(高空对流层)A. 中间层 B. 热层: 气温随高度增加上升很快 原因:热层中的氧原子大量吸收
太阳紫外线而使温度升高。 (3) 高层大气(高空对流层)A. 中间层 B. 热层: 气温随高度增加上升很快 原因:热层中的氧原子大量吸收
太阳紫外线而使温度升高。 大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3) 高层大气(高空对流层)A. 中间层 B. 热层: 气温随高度增加上升很快 原因:热层中的氧原子大量吸收
太阳紫外线而使温度升高。 大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电离层:80~500千米(3) 高层大气(高空对流层)020406080100120高度/km-100-50050100温度/℃50~555002000~3000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中间层热层外层(高空对流层)电离层22~27臭氧层85020406080100120高度/km-100-50050100温度/℃50~555002000~3000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中间层热层外层(高空对流层)电离层22~27臭氧层(散逸层)85A. 中间层 B. 热层: 气温随高度增加上升很快 原因:热层中的氧原子大量吸收
太阳紫外线而使温度升高。 C. 外层 (散逸层)大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电离层:80~500千米(3) 高层大气(高空对流层)020406080100120高度/km-100-50050100温度/℃50~555002000~3000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中间层热层外层(高空对流层)(散逸层)22~27臭氧层电离层85大气环境读表: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1. 太阳辐射的电磁波按波长分为哪三部分?各部分的波长范围是多少? 2. 太阳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哪一部分? 3.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有哪几种形式?ABCB:可见光区(0.4~0.76微米)A:紫外区(<0.4微米)C:红外区(>0.76微米)ABCB:可见光区(0.4~0.76微米)A:紫外区(<0.4微米)C:红外区(>0.76微米)50%7%43%读表: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1. 太阳辐射的电磁波按波长分为哪三部分?各部分的波长范围是多少? 2. 太阳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哪一部分? 3.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有哪几种形式?吸收作用大气上界地 面对 流 层平 流 层高层 大气吸收作用氧原子吸收紫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二氧化碳、水汽吸收红外线大气上界地 面对 流 层平 流 层高层 大气反射作用地 面反射作用地 面白天多云时,
气温比晴天____反射作用地 面白天多云时,
气温比晴天____反射作用地 面低散射作用地 面散射作用地 面晴朗的天空
呈______色。阴天的天空
呈______色。散射作用地 面晴朗的天空
呈______色。阴天的天空
呈______色。蔚蓝灰白散射作用地 面晴朗的天空
呈______色。阴天的天空
呈______色。蔚蓝灰白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阴天,天空是明亮的 。太阳辐射地 面100%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地 面大气反射大气散射34%19%100%地面反射大气吸收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地 面地面增温地面吸收大气反射大气散射34%19%47%100%地面反射大气吸收大气上界大气上界射向宇宙空间大气吸收太阳辐射地 面地面增温地面吸收大气散射34%19%47%100%大气吸收地 面 辐 射地面反射大气反射大气上界射向地面射向宇宙空间大气吸收太阳辐射地 面地面增温地面吸收大气散射34%19%47%100%大气吸收地 面 辐 射地面反射大气反射射向宇宙空间大气上界射向地面射向宇宙空间大气吸收太阳辐射地面吸收大气散射34%19%47%100%大气吸收地 面 辐 射地面反射大气反射太阳暖大地地 面射向宇宙空间大气上界射向地面射向宇宙空间大气吸收太阳辐射地面吸收大气散射34%19%47%100%大气吸收地 面 辐 射地面反射大气反射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地 面射向宇宙空间大气上界射向地面射向宇宙空间大气吸收太阳辐射地面吸收大气散射34%19%47%100%大气吸收地 面 辐 射地面反射大气反射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射向宇宙空间地面辐射太 阳 辐 射玻璃温室效应示意大气上界射向地面射向宇宙空间大气吸收太阳辐射地 面地面增温地面吸收大气散射341947100大气吸收地 面 辐 射地面反射大气反射611412010660射向宇宙空间潜热23湍流10大气上界AB ab不同太阳高度辐射强度变化示意中国太阳年辐射总量的分布3、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阴天, 天空是明亮的 。1、白天多云时,气温比晴天____。
夜晚多云时,气温比晴天____。2、晴朗的天空呈_____色。
阴天的天空呈_____色。4、雾和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里。填空并解释3、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阴天, 天空是明亮的 。1、白天多云时,气温比晴天____。
夜晚多云时,气温比晴天____。2、晴朗的天空呈_____色。
阴天的天空呈_____色。4、雾和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里。填空并解释低高3、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阴天, 天空是明亮的 。1、白天多云时,气温比晴天____。
夜晚多云时,气温比晴天____。2、晴朗的天空呈_____色。
阴天的天空呈_____色。4、雾和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里。填空并解释低蔚蓝灰白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