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对水分的吸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根是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
2.说出根吸水的主要部位和原因
3.分析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因,并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利用
2.能力目标 1、通过学生查阅资料,培养学生知识获取、迁移、归纳的能力。
2、通过学生讨论、讲解,培养学生沟通和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
形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教学重点
细胞吸水的原理,根吸收水分的原理
教学难点
细胞吸水的原理
教学策略与 设计说明
尽可能多的通过直观的教学手段,使学生理解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安排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培养学生最基本的科研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幻灯片示学习目标
讲授新课
复习回顾
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交流课下布置的实验成果
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际应用
二.根是植物主要吸水器官
利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合理灌溉
由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炎炎烈日下,农田里的秧苗由于缺水而萎蔫,但浇水后时间不长就变得郁郁葱葱,恢复了往日的生机。菜市场的蔬菜被喷水后,茎叶就会变得光亮鲜嫩,引人驻足”引出问题:
植物为什么能够吸水?
植物体吸水的主要器官是什么?
一 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学生回答:
(1)根生长的主要部位在哪里?
(2)在根尖的四个部分里,你估计哪一部分负责吸水?为什么?
(3)根毛是怎样形成的?
教师讲授:具有根毛细胞的成熟区是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根毛细胞又是一种细胞,因此我们需要先清楚植物细胞是怎么吸水失水才能明白根是怎样吸水和失水的。
2.教师组织学生分享上次留下的实验作业或日常生活中相关的现象。
教师出示实验步骤图片。
提问并让学生思考回答:
(1)萝卜(马铃薯、黄瓜)分别是植物的什么器官?组成它们的基本单位是什么?
(2)实验中的变量是什么?
(3)萝卜条或马铃薯是在什么情况下吸收水分?
教师在此处需要解释溶液和浓度的定义并引导学生了解细胞液也是一种溶液。
教师出示图片,学生观察图片联系实际回答问题:
说出图中序号表示的细胞结构。
细胞吸水状态下,细胞的哪些结构发生变化?发生什么变化?水分依次经过什么细胞结构?
冬天在腌制雪里蕻会放盐,几天以后,就会看到腌菜缸里出现了许多水,这是什么原因?
二、根是植物体主要吸水器官
1.师生回到最开始的问题:
为什么成熟区是根吸水的主要部位呢?根毛细胞有什么结构特点适应吸水这个功能呢?
2.教师质疑并出示图片:根毛吸收了水分,水分又是怎样输送到导管的呢?从图片找到答案。
师生总结水分输送到导管的路径:
根内层细胞(及各层细胞间隙)→导管。
3.利用新知识解释实际问题:施肥过多,植物为什么反而不容易成活?提示:肥料中含有大量无机盐。
教师在学生回答后解释“烧苗”现象
三、合理灌溉
教师出示不同的图片,提示学生观察图片,从中找到有用的信息来说明植物的需水量与什么有关。
四、探究竟
教师质疑:植物只有根才能吸水吗?茎和叶能不能吸水?谁的吸水能力更强?如何证明?
教师提示实验的一些关键步骤并让学生分析回答:
实验中的变量是什么?
实验材料和器具是什么?
实验中可以观察什么现象来检验你的假设是否正确?
实验时间多长?
学生分析过后,教师将本实验作为作业布置下去,下节课学生分享实验结果。
学生思考并回答。
学生明确学习重点
学生回顾知识,联系根尖各部分细胞结构,回答问题。
学生分享实验结果
学生根据教师的问题思考并回答问题
萝卜吃的是根,马铃薯吃的是茎,黄瓜吃的是果实.构成它们的基本单位是细胞.植物细胞能够吸水也能够失水.
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吸水,反之失水.
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
学生针对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和根毛细胞的特点以及成熟区具有导管这几个特点进行分析,总结出成熟区主要吸水的区域。
学生总结出,合理灌溉应该注意植物的种类、生长环境和生长期。
学生有可能说叶是主要的吸收部位,也有说根的。
学生分析:实验变量为植物的不同器官。实验材料要通是具有根茎叶,器具要大小一致其它变量也要一致。实验中可以观察单位时间内容器中水位的变化。
由日常生活引入,学生更容易将现象和本课的重点知识联系起来,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分析问题及表达交流的能力。
新知识的学习要联系生活实际。
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会读图,并找到有用的信息。
使学生学会设计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
课堂小结
1.师生总结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因:
植物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吸水;
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失水。
2.根是植物体主要吸水器官
布置作业
本节当堂练和同步训练相关章节
板书设计
根对水分的吸收
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细胞液的浓度 大于 周围溶液的浓度 细胞吸水
细胞液的浓度 小于 周围溶液的浓度 细胞失水
根是植物体主要吸水器官
合理灌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