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第一节 动物行为的特点
课型
新授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描述动物行为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尝试实验、资料分析等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1.体验与人合作研究、交流体会及取得成果的情感。
2.理解动物在自然界中表现出来的各种各样的行为都是动物对其周围复杂多变生存环境的适应性表现。
3.关注身边常见的小动物的行为,增强保护动物的自觉性。
教 学
重 点
动物行为的特点。
教 学
难 点
理解动物行为特点。
教 学
方 法
实验探究法
教具
多媒体电脑,放映幻灯片。
板
书
设
计
第三节 动物行为的特点
一、什么是动物行为
二、动物行为的产生
三、动物行为的特点
1.动物行为是运动、变化的过程。
2.动物行为与环境密切相关;对个体生存和种族延续作用重要。
3.动物行为的产生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控制。
四、研究动物行为的目的:认识和利用对人有益的动物,控制和防除有害的动物。
动物行为的特点
教学过程和师生活动设计:
(一)导入
课前,教师可根据学校的条件,准备有关动物行为的录像片。上课时,先用2~3分钟演示准备好的片子,引入新课。明确提出,本章要研究动物的行为。本节要解决四个问题,即什么是动物的行为、动物的行为的产生、动物行为的特点和人类研究动物的行为的目的。
在了解动物的行为特点之前,我们要先知道什么是动物的行为?
(二)讲授新课
1.什么是动物的行为?
出示幻灯片,动物爬行、游泳、奔跑、飞翔
讲述:这些都是动物的运动方式都属于动物行为。
再看幻灯片:动物行为的一些图片。取食、繁殖、攻击和防御行为
教师提问:同学们在图片中都看到了什么?(引导:以上同学们所看到的都是动物的行为么?)谁概括动物的行为?
启发:动物竖耳静听、发出声音、改变体色、静止不动、注目凝视,这些看似没有动作的活动是不是动物的行为?出示相关图片。
教师讲解:动物行为就是指动物的动作或活动。它包括内容十分广泛,如爬行、奔跑、游泳、飞翔,以及动物的取食、繁殖、攻击和防御等动作。
2.过渡:我们已经知道动物行为是各种各样的,这些行为是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
启发提问:猫为什么去捉老鼠?在捉老鼠的过程中,猫的身体有哪些器官参与呢?受到哪些结构的调节呢?
教师讲解:由神经调节还有激素调节。动物行为是动物体的的感觉器官、运动器官通过神经系统和激素产生的,
除此以为动物行为有没有共同的特点呢?我们还是以猫头鹰捉老鼠为例加以研究。
3.动物行为的特点
播放猫头鹰捕食视频
思考:1、动物的行为是一个简单的动作吗?
教师讲述:我们可以看出,在这一行为程中,动物的内部和外部都发生变化。从外部看,他的听觉、视觉以及集体都在运动和变化;从内部看,体内由于营养缺乏,在体内激素的作用下,感到饥饿当吃到事物后,体内营养得到补充。由此可见,动物行为的第一个特点是:它是一个运动变化的动态过程,并且包括身体内部的生理变化。
教师提问:2、动物的行为是孤立的,与环境无关吗?
教师讲述:动物行为的第二个特点:动物的行为与生活环境有密切关系。
动物行为的第三个特点就是每种动物的行为的产生,都是动物体内的神经系统,感觉器官。运动器官和激素协调作用的结果。
4.研究动物行为的目的
启发讨论:人与动物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为什么要研究动物的行为呢?
目的:认识动物活动的规律,利用对人有益的动物,控制对人有害的动物。
反思:本节是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基础知识。本章内容是对全书各章节中零散动物行为的概括和提高,与以后将学习的生理、生态等知识也有紧密联系,在中学生的知识结构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章涉及动物行为的实例很多,材料十分丰富。讲述实例是为了说明生物学原理,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并学习研究动物行为的科学方法。
动物的行为大多是肉眼看得见的,但是对学生来说,课堂上所举的实例又不是都能亲眼所见的。教学中需要通过直观幻灯、录音、录象或电影等手段加以配合,使本章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