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9张PPT。3 古诗三首导入一导入二导入三 相传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流亡他国长达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甚至“割股啖君”。后来重耳回到晋国,成为国君。封赏有功之臣,但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逼其下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火焚而死。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不仅改山名、建庙宇,还下令在介子推遇难之日禁火寒食。歌曲欣赏: 《牛郎织女》寒食【唐】韩翃 韩翃,唐代诗人,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与钱起等诗人齐名,为“大历十才子”之一。
主要作品:《宿石邑山中》《同题仙游观》等。 听朗读,注意诗歌朗读节奏。试着读几遍,疏通字词。寒 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hónɡ春城:指春天的京城。 诗意:暮春时节的长安城处处柳絮纷飞,落花飘散,寒食时节东风吹拂着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 御柳: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 无处不 无处不:双重否定加重肯定语气,有效烘托出全城都沉浸在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表达效果更强烈。飞 有人说“花”会“开”会“落”,但不会“飞”,第一句的“飞花”不符合实际,应该改成“开花”或者“落花”,你怎么看? “飞花”动态强烈,更能表现春天的勃勃生机,同时说明时节是落花随风飞舞的暮春。“飞花”明写花而暗写风,蕴意深远,耀人眼目。 这两句景物描写写出了长安城的迷人春光。把春日的长安称为“春城”,富于美感。处处“飞花”,准确地表现出寒食节花絮纷飞的迷人景象,皇家花园的柳枝在东风中摇曳,春意醉人。“无处不”用双重否定表示肯定,表达效果更强烈。 传蜡烛:寒食节禁火,但朝廷传赐蜡烛给公侯之家,受赐的可以点火。 诗意:夜色降临,皇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轻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五侯:指天子宠信之臣。汉宫:用汉朝皇宫来指唐朝皇宫。汉宫五侯“汉宫”:借古讽今,实指唐朝皇宫。传散 用“传”与“散”两个动词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寒食之夜本是禁止烟火的,但皇帝宠幸之臣的家中,烛火通明,烟雾缭绕。仅此一点,足见他们平日里弄权倚势,欺压贤良。作者仅用两句诗,写了一件传蜡烛的事情,就将这种可恶、可憎的面目暴露无遗,达到了辛辣讽刺的目的。 大声朗诵诗歌,思考:《寒食》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描绘了长安城里寒食节时,处处花絮纷飞,风光迷人,东风吹过,皇家花园的柳枝随风摇曳,春意醉人。在“不准百姓点灯”的寒食节,蜡烛燃起的袅袅轻烟,飘入了王侯贵族的家中。 在万民禁火的寒食节,皇帝却开恩赐火给王侯贵族,对这个细节的描述,流露出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之情。寒食夜晚白昼自然风光宫廷生活春意盎然
专权腐败 《寒食》通过描写寒食节时的融融春意和皇宫里的情景,暗讽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特权及宦官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表达了诗人对现实和社会的不满。 《古诗十九首》是中国古代文人五言诗选辑,由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文选》而成。这十九首诗习惯上以句首为标题。被刘勰称为“五言之冠冕”(《文心雕龙》) 听朗读,把握诗歌朗读节奏。多读几遍,疏通字词。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tiáojiǎozhuózházhùmò迢迢:遥远。河汉女:指织女星。河汉,银河。 诗意:看那遥远的牵牛星,皎洁的织女星。 开篇先写织女隔着银河怅望对岸的牛郎,“迢迢”是她心里的感觉。第二句正面写织女,既是写景也是写人。“皎皎”不仅写出了银河的清亮,也为后文的“清且浅”做了铺垫,同时也写出了织女的娇美姿态。擢:伸出,抽出。素:白皙的。 诗意:织女伸出细长而白皙的手织着布,织布机发出札札的声音。札札:织机发出的响声。机杼:织机的梭子。 “纤纤”一词写出了织女手的纤细;
“素”字写出了织女手的白晳;
弄:形象地写出了机梭在织布机上的飞速运动,同时也表现出织女织布动作的娴熟。纤纤素弄 这两句诗令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不仅写出了织女的姿态美,也意在突出织女的勤劳形象,更意在表现织女因牛郎不在身边的孤寂、苦闷。章:有花纹的纺织品,这里指整幅的布帛。零:落下。 诗意:一整天也没织成一段布,眼泪如同雨水般掉落。 这两句诗写织女织布的结果和织布时的情态。织女劳而无功,泪如雨下,只因为思念着她的牛郎,内心饱受折磨,十分痛苦。盈盈:形容清澈。脉脉:用眼睛表达情意的样子。 诗意:那银河看起来又清又浅,两岸相隔又有多远呢?他们之间虽然只隔了一条银河,但也只能含情脉脉而相视无言。清浅 “河汉”既“清”且“浅”,而且牛郎织女相距“复几许”,并不遥远。如此可望而不可即,咫尺也是天涯,更加有力地突出了织女的失落之感、哀怨之情。“清”“浅”二字突出了怎样的情感? 最后四句直接抒发诗人的慨叹,也暗示了痛苦的根源。“盈盈”是形容银河水的清澈,“盈盈一水”而“不得语”,让我们看见了一个饱含离愁、楚楚动人的思妇形象。诗中大量运用叠词,请问有什么妙处?议叙相隔之状分离之苦写神话故事
喻现实生活迢迢牵牛星相思之情 《迢迢牵牛星》借神话传说中牛郎和织女被银河阻隔的悲剧,抒发了夫妻之间的离别之愁和相思之情。 王建,字仲初,许州(今河南许昌)人,唐朝诗人。其诗题材广泛,同情百姓疾苦,生活气息浓厚,思想深刻。
主要作品:《田家行》《羽林行》《射虎行》等。 听朗读,把握诗歌朗读节奏。多读几遍,疏通字词。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十五夜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夜晚。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地白: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铺了一层白霜。 诗意:中秋的月光照在庭院的地面上,好像铺了一层白霜,树上栖息着鸦鹊。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了庭院中的桂花。 “树栖鸦”是“鸦栖树”的倒装句,鸦鹊已经栖息在树上,暗示夜已经深了,周围一片寂静。这三个字简洁凝练,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无声”二字,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被浸润的时间久。树栖鸦无声前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前两句描绘了十五的月夜明朗素洁的景色,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气氛,为下文抒发秋思之情起到了铺垫作用。 诗意:今天晚上人们都在仰望当空的明月,不知道这秋思之情落在了谁家?落 落:新颖妥贴,不同凡响,它给人以灵动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今夜”为什么“人尽望”? “每逢佳节倍思亲”,因此中秋之夜人们都会望月寄情。 明明是自己在思人怀远,却偏偏问“秋思落谁家”,言外之意是“在众多的望月人中,秋思最深的恐怕就是我了”,诗人将望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所感所见月明露冷思深情长思念家乡
想念亲人十五夜望月 《十五夜望月》通过中秋望月的特定场景,描绘了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亲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拓展一拓展二拓展三《但愿人长久》A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你还能说出类似
的词语吗?______牵牛星,______河汉女。
______擢素手,______弄机杼。
______一水间,______不得语。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三、课外阅读。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我们还学过哪些写传统习俗的古诗呢?和同学交流。
课后读一读牛郎织女的故事,还有哪些诗是写他们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