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综合练习
有一首民歌这样唱道:“羊(啦)肚子手巾(呦)三道道蓝,(咱们)见(啦)面(那)容易(哎呀)拉话话难。一个在那山上(呦)一个在(呀)沟,(咱们)拉不上(那)话儿(哎呀)招一招(呦)手。”据此完成1~2题。
1.该歌曲所描述的地貌景观是下列哪个地形区的景观( )
A.横断山区 B.青藏高原 C.黄土高原 D.江南丘陵
2.有关该地区的正确叙述是( )
①该地貌景观完全由人类的不合理垦殖造成 ②目前加强宜农荒地垦殖可以缓解该区人地矛盾 ③该区宜退耕还林还草,走农林牧综合发展的道路 ④传统的耕作技术和耕作方式是造成该地区人地关系矛盾突出的重要原因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水土流失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自然景观的主要原因,每年流失的土壤约16亿吨,据此回答3—6题: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主要人为原因是
A.长期以来的毁林开荒 B.过度放牧和过度樵采
C.土壤疏松,降水变率大 D.干旱和大风现象
4.保持水土的根本措施是
A.平整土地 B.修水平梯田 C.深耕改土 D.造林种草
5.黄土高原人地矛盾尖锐,关键问题在于
A.植被破坏 B.人口过度增长 C.贫困 D.环境恶化
6.黄土高原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
A.经济可持续发展 B.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C.生态可持续发展 D.减少污水排放量
读下图,回答7~9题。
7.下列对图示区域叙述正确的是( )
A.各地均属于温带季风气候B.???? A地区的土壤是由“水冲来”的
C.E地河流水量多于B地河流水量??? D.A地比E地更有利于植树造林
8.下列对图示地区地形成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A.B地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地堑?????? B.E地目前以外力作用为主
C.A地地形特点是由风力作用的结果?? D.C地水的溶蚀作用明显
9.有关图示地区的开发方式正确的是( )
A.①地区地形开阔,应大力发展种植业
B.②地区降水较多,水利工程要考虑结冰期的影响
C.②地区应改良小麦品种,增加优质小麦产量
D.①地区应大力植树种草,搞好环境保护
读“我国某工业基地略图”,回答10~12题。
10.该工业基地为我国的
A.辽中南工业基地 B.京津唐工业基地
C.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D.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11.该工业基地发展主导工业最有利的条件是
A.土地资源丰富 B.农副产品丰富
C.水能资源丰富 D.煤铁资源丰富
12.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人地关系的变化是
A.不协调→协调→不协调 B.不协调→协调
C.协调→不协调→协调 D.协调→不协调
读美国东北工业区和鲁尔区图,回答13—15题。
13.美国东北工业区与德国鲁尔工业区不同的区位因素是:( )
A.丰富的铁矿 B.丰富的煤矿 C.充足的的水源 D.便利的水陆交通
14.下列关于鲁尔区综合整治措施,错误的是:( )
A.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 B.对企业进行集中化、合理化的改造和整顿
C.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D.增加煤炭、钢铁工业部门的数量
15.下列关于区域发展水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国民生产总值高的地区一定是发达地区 B.高收入的地区,一定是发达地区
C.发达地区的人均国民收入一般较高 D.第三产业比重越高区域发展水平越低
山西是我国重要能源生产基地,回答16—19题。
16.下面哪一条铁路线是山西煤炭外运专运干线 ( )
A.哈大线 B.陇海线 C.大秦线 D.宝成线
17.山西能源资源丰富,但经济在全国中的地位并不领先,其中原因有( )
A.能源开发规模不大
B.我国能源需求量不大,能源丰富难以发挥出优势
C.石油取代煤成为我国主要能源,煤炭开采开工不足
D.结构单一,生产链简短,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价值不高
18.山西正在建设我国最大炼铝厂,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 )
A.山西铝土储量丰富 B.山西能源资源丰富,价格低廉
C.山西冶金工业技术水平高 D.山西劳动力资源丰富
19.山西建设坑口电站,不能达到的目标是 ( )
A.减轻铁路运输压力 B.改善能源输出方式
C.增加经济产值 D.降低省内环境污染
山西省是我国最重要的能源基地,德国鲁尔区以其能源优势成为世界著名的工业区。据此回答20~21题。
20.目前山西省和鲁尔区在能源开采或利用方面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是( )
A.酸雨蔓延 B.市场收缩 C.资源枯竭 D.运输量大
21.为了继续发挥资源优势,两地可以共同采取的改造措施是( )
A.调整工业结构? B.调整工业布局 C.发展有色冶金工业 D.进行产业转移
下图为我国某河流水位变化及该河流域气候资料统计示意图。读图完成22~23题。
?
22.该河可能位于( )
A.华南地区 B.华北地区 C.东北地区 D.长江中下游平原
23.图中资料显示该河流域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流量减小,水资源不足????????B.降水年际变化大,水旱灾害严重
C.生态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 D.过度使用水资源,导致土地荒漠化
矿产资源对人类社会发展十分重要,许多城市都是在利用矿产资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据此回答24~25题。
24.下列城市中属于资源产业型城市的是( )
A.鞍山 B.重庆 C.深圳 D.天津
25.许多资源产业型城市面临产业转型问题,其主要原因是( )
①资源耗尽 ②产业结构复杂? ③污染严重 ④新兴产业落户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图甲为美国“硅谷”地区图,图乙为德国鲁尔区图。读图完成26~27题。??26.两地区工业发展的共同优势区位条件是( )
A.劳动力丰富 B.交通便利 C.气候宜人 D.水源充足
27.两工业地域形成与发展的共同特点是( )
A.因生产联系而集聚 ??? B.经历了衰落、重振过程
C.新增企业以中小型为主??? D.工业布局趋向原料产地
读我国某区域建设的国家大型水利工程示意图,回答28~29题。
28.①工程主要解决( )
A.农业生产缺水问题 B.海河流域缺水问题
C.城市及工业缺水问题? D.城市能源短缺问题
29.大型工程②的主要作用是( )
A.储存农业灌溉用水
B.调节下游水量,改善航运条件
C.防洪、发电的同时,调水调沙,改善下游泥沙淤积问题
D.发电以解决图示地区能源短缺
读我国四大重点工程线路示意图,回答30~32题。
30.图中的四大重点工程中,沿线气候变化最大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1.图中的四大重点工程中,位于同一地形区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2.图中①工程的建设,克服的主要困难是( )
A.风沙、泥石流 B.泥石流、冻土 C.冻土、缺氧????? D.缺氧、风沙
读我国某河流沿线地形剖面图,完成33~34题。
?
33.该河流可能是( )
A.京杭运河 B.黄河 C.长江 D.淮河
34.若借助该河流实施跨流域调水,沿途最不利于调水工程实现其效益的因素是( )
A.沿途人口稠密,拆迁工程量大
B.地形起伏大,无法完成自流输水,动力投入大
C.沿途生产生活排污量大,易造成水源污染
D.沿线技术落后,无法提供技术支持
(2009福建文综)下图示意我国及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带能源自给率的变化情况。完成35~36题。
35.图中四条曲线代表西部地带的是( )
A.Ⅰ B.Ⅱ C.Ⅲ D.Ⅳ
36.下列地区可以大量调出能源输往Ⅳ地带的是( )
①东北地区 ②西北地区 ③青藏地区 ④西南地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06年12月1日我国第一个国家级生物质能发电示范项目在山东单县建成投产。生物质能发电主要是利用农业、林业和工业废弃物为原料,也可以以城市垃圾为原料,采取直接燃烧或气化的方式发电。据此回答37~39题。
37.生物质能发电在我国发展的最有利条件是( )
A.大量富余人力资源? B.生物质能资源技术水平高
C.气候雨热同期????? D.生物质能资源非常丰富
38.下面对我国生物质能开发利用的重要意义,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维护我国能源安全?????? B.优化产业结构
C.促进农村和农业发展???? D.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环境
39.建设生物质能发电项目也应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和布局。某沼气发电项目应布局在( )
A.靠近城市生活垃圾集中地?? B.靠近大型畜禽养殖场或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区
C.农作物相对集中地区?????? D.重点林区
读“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路线示意图”,完成40—42题。
40.西线工程建设的最大困难是输水干渠需要穿越 ( )
A.祁连山脉 B.阿尔金山脉C.巴颜喀拉山脉D.横断山脉
41.图示地区主要的农业类型为 ( )
A.绿洲农业
B.粗放畜牧业
C.水稻种植业
D.基塘农业
读我国四大工程示意图,完成42~44题。
42. 四大工程中属于能源调配的是
①西气东输 ②南水北调 ③西电东送 ④青藏铁路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43.关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水系 B.减轻沙尘暴对北京的危害
C.根本上解决黄河的断流现象 D.减轻淮河的水污染状况
44. 四大工程中,所经过的地区全部位于同一地形区的是
A.西气东输 B.青藏铁路 C.南水北调 D.西电东送
中新社北京2009年6月27日电 中国治理荒漠化基金会理事长、原国务院副秘书长安成信今天在此间说,中国荒漠化面积已经占到国土面积的百分之二十七以上,而且每年还在扩大。据此完成45~46题。
45.我国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威胁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分布最广的荒漠化类型是( )
A.风蚀荒漠化 B。冰蚀荒漠化 C。水蚀荒漠化 D。盐渍荒漠化
46.我国南方喀斯特地区,也存在着严重的荒漠化现象,其产生的原因包括( )
①风力侵蚀 ②流水侵蚀 ③气候干旱 ④毁林开荒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09年3月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西藏民主改革50年》白皮书,回顾西藏实行民主改革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和50年来西藏广泛深刻的历史巨变。读图10,回答47~48题。
47.图中①、②所在省区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分别是:
①地形 ②光照 ③水源 ④热量
A.①② B. ②③ C.③④ D.①④
48.图中②所在的省区,开发潜力巨大的新能源有:
①太阳能 ②核能 ③地热能 ④生物能
A.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①④
川气东送是我国继三峡工程、西气东输、青藏铁路、南水北调之后的第5大工程。
干线起于四川达州宣汉,止于上海市,途经重庆市、湖北省、安徽省、浙江省、江苏省,全长1674公里。读图回答49~50题。
49.下列因素中,属于川气东送管线走向所考虑的经济因素是
A.地形因素 B.交通运输条件
C.城市分布 D.工业基础条件
50.西气东输管线的终点是上海,川气东送又向上海供气, 这是因为
①从长远考虑,西气东输不能满足上海发展的需求
②可以增大上海港对外出口天然气的能力
③增强对上海供气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④可以合理布局管线网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51、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合理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直接影响到山西省乃至全国的可持续发展。(12分)
?
(1)读图,从地理位置、市场和交通三方面简析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
(2)“晋煤外运”和“晋电东送”是山西省两种主要能源输出方式。试简要评价山西省输煤和输(火)电两种能源输出方式的优缺点。
(3)简析煤炭资源的开采可能引发的主要生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52.图中的甲图和乙图为我国的两个区域,读图回答有关问题(10分)
(1)目前两个区域开发的能源资源主要是:甲 、 ,乙 ,将两区域连接在一起的大型工程是 ,这一工程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能源的跨区域调配。
(2)两个区域内相同的经济作物是 。(1分)
(3)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两区域对外贸易不断扩大。分析两区域各自在外贸活动中货物运输采用的主要交通方式。 ; 。(2分)
(4)甲区域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限制该区域当前经济发展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有哪些(至少2条)。(3分)
53、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2008年初,世界最长的跨国天然气管道西气东输二线工程正式开工。该工程外连土库曼斯坦的中亚天然气管道,西起我国霍尔果斯,南至广州、深圳和香港,是世界上最长的跨国天然气管道,将国内外天然气输送到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为我国东部地区提供清洁能源,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材料二: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示意图
材料三:改革开放后,珠江三角洲经济高速发展,但近年来该地优势弱化,竞争压力加大,发展速度落后于长江三角洲。目前,长江三角洲以全国2.2%的陆地面积创造了全国22.1%的国内生产总值,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水平最高的区域。
(1)完成A、B两区域特征的比较。
项目
A地区
B地区
地形区
名称
珠江三角洲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自然带
类型
温带荒漠带
矿产
资源
等化石能源丰富
能源、矿产
农业
生产
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
主要经济作物为棉花等
主要粮食作物为
主要经济作物为甘蔗等
(2)简述西气东输工程对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
(3)材料三中提到珠江三角洲的“优势弱化”是指 。与之相比长江三角洲
经济迅速发展的有利条件有 。
第三单元综合练习答案
1-5、C B A D B 6-10 C C B D A 11-15 D C A D C 16-20 C D B D D
21-25 A B C A B 26-30 B C C C C 31-35 A C A C C 36-40 D D B D C
41-45 B D A B A 46-50 D C B C D
51、答案:(1)地理位置:地处我国中部地带,邻近(天津、西安等)工业城市,输煤、电距离近。市场方面:我国经济发展迅速,能源消费量大,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市场广阔。交通方面:位置适中,外运条件好(有京包、石太、太焦、大秦、神黄等铁路线通过)。
(2)输煤(晋煤外运)—成本高,附加值低,效益低;减轻本地区环境污染。输电(晋电东送)—成本低,附加值高,效益好;造成当地环境污染,消耗大量的水资源。
(3)生态问题:采空区岩层断裂、塌陷,继而引发地表沉陷;破坏土地资源,造成土地退化;大量煤矸石等弃置不用,占用大量土地资源,煤矸石山还会自燃引发火灾等。措施:回填采空区;保护好地表土层,进行复垦;开展煤矸石等废弃物的再利用。
52、
石油、天然气;核能;西气东输
棉花
甲区域采用铁路运输;乙区域采用水路运输
土地沙化;生态环境脆弱(或水资源不足,气候干旱,导致生态环境脆弱);交通运输还不发达;劳动力素质不高;科技还不发达;当地市场狭小等
53、
塔里木盆地;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石油、天然气(任答一个);水稻
缓解能源紧缺状况;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基础设施建设。
政策优势不明显;生产成本上升(地价或劳动力上升)
经济腹地范围广;产业基础好;科技实力强;政策支持
第三单元综合练习答案
1-5、C B A D B 6-10 C C B D A 11-15 D C A D C 16-20 C D B D D
21-25 A B C A B 26-30 B C C C C 31-35 A C A C C 36-40 D D B D C
41-45 B D A B A 46-50 D C B C D
51、答案:(1)地理位置:地处我国中部地带,邻近(天津、西安等)工业城市,输煤、电距离近。市场方面:我国经济发展迅速,能源消费量大,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市场广阔。交通方面:位置适中,外运条件好(有京包、石太、太焦、大秦、神黄等铁路线通过)。
(2)输煤(晋煤外运)—成本高,附加值低,效益低;减轻本地区环境污染。输电(晋电东送)—成本低,附加值高,效益好;造成当地环境污染,消耗大量的水资源。
(3)生态问题:采空区岩层断裂、塌陷,继而引发地表沉陷;破坏土地资源,造成土地退化;大量煤矸石等弃置不用,占用大量土地资源,煤矸石山还会自燃引发火灾等。措施:回填采空区;保护好地表土层,进行复垦;开展煤矸石等废弃物的再利用。
52、
(1)石油、天然气;核能;西气东输
(2)棉花
(3)甲区域采用铁路运输;乙区域采用水路运输
(4)土地沙化;生态环境脆弱(或水资源不足,气候干旱,导致生态环境脆弱);交通运输还不发达;劳动力素质不高;科技还不发达;当地市场狭小等
53、
(1)塔里木盆地;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石油、天然气(任答一个);水稻
(2)缓解能源紧缺状况;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基础设施建设。
(3)政策优势不明显;生产成本上升(地价或劳动力上升)
经济腹地范围广;产业基础好;科技实力强;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