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园》教案
1课时
学习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并解决与“倍”有关的数学问题。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借助几何直观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题思路的重要性。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重点和难点
1.重点是运用“倍”的知识和乘除法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2.难点是正确计算和解决有关“倍”的各个量,理解“倍”与“份数”之间关系。
教学准备
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歌曲引入。播放“春天在哪里”片段。老师知道同学们很喜欢春天,我们跟着‘小黄鹂’一起到春天的花园里看一看,好吗?展示主情境图。
二、自主探索,获得新知
春天真美,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中的数学信息,小组互相说一说,并能提出一些数学问题?
1.画一画,算一算,蜻蜓的只数是蝴蝶的几倍?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符号表示这些小动物并画出来。
(1)此环节可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选择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展示。
(2)展示教科书上的图,引导学生看图,并列出除法算式“12÷4=3”.
注意:引导学生在画时要有简化思想,每一份之间要预留间隔。不提倡画实物和简笔画,用一些符号即可。
2.有多少只蜜蜂?画一画,算一算。
(1)引导学生根据“蜜蜂的只数是小鸟的3倍”尝试画出示意图。最常见的三种画法。
①画出具体数量,这个也行,但告诉学生,如果数量很多,时间允许吗?进行简化处理的引导。
②较概括的画法,用一个符号表示“9只小鸟”,另外三个符号表示“3个9只小鸟”,即27只蜜蜂。
③更简化意识的符号表示,数线图等类似思路。
(2)展示有代表性的作品,并列式计算。
3.什么是“2倍”?画一画,并举例说一说。
深化对“倍”的意义的理解,多让学生举实例说明。
(1)引导学生看懂淘气的直观图,说出不同符号之间的数量关系,尤其是份数关系。
(2)引导学生关注:用什么符号表示没有关系,与每一份画几个符号也没有关系,关键是画出这样的“2份”。
(3)应该引导学生明白,虽然淘气与笑笑收集的画片数量都是‘未知数’,但也可以表示它们的“2倍”关系。
(4)引导学生理解倍数与总份数之间的关系,“甲是乙的几倍,则甲与乙的份数之和是倍数加1”。
三、练习巩固,强化提升
1.P74练一练第1题。
(1)引导学生画一画,虽然可使用不同的符号表示,但这里的数学信息是给定的已经限定了范围的。
(2)如果有其它画法,就是正确也要展示并交流评价。当出现审题不清时,要让学生多读几遍题目,每一遍要解决相应问题。
2.P74练一练第2题。画一画,填一填。
(1)引导学生画一画,可使用不同的符号表示画片。关键是要画出“3倍”的数量关系。
(2)展示学生作品并交流评价。
3.P74练一练第3题。像淘气那样说一说。
(1)引导学生说一说,进一步理解“倍”的意义,并帮助学生学习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如果个别学生语言表达有困难,可出示语言导航提示信息,关键词留给学生填空,对应触发器是“练一练”三个字的图片。
4.P74练一练第4题。在1366*768分辨率下线的长度接近真实值。
(1)让学生先估一估有多长,再尝试测量的方法,最后计算。
(2)关于如何求倍数是多少,有两种思路,以黄绳为长度单位的测量标准,即“把黄绳看作单位1”,量一量红绳的长,量的次数就是所求的答案。还有一种方法是用测量工具测量出红绳的长度除以黄绳的长度,商就是所求的答案。
四、本课小结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