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懂得化学变化往往会伴随各种现象,根据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变化。
2、经过对硫酸铜与铁钉、在石灰水中吹气、在石灰岩上滴盐酸等实验的探究,使学生再次通过“假设——检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式,知道发生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产生了新物质。
3、激发学生探究化学科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懂得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的现象与化学变化的本质的区别,能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体会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学生器具一套、药品溶液、等。
学生准备:每组一套,硫酸铜溶液盛一表面皿、铁钉一个、镊子一个
[教学过程]
一、激趣小魔术:变色的小花。
1、教师入情入境地表演魔术:
在用石蕊试剂浸泡的小花上喷洒白醋,这时花的颜色变成红色,再把红色小花在酒精灯上熏烤,这时小花的颜色又恢复到原来的样子。用这样变色的魔术吸引学生的眼球。
2、你认为这是老师变出来的吗?然后揭晓魔术谜底。课件出示课题前半部分:化学变化。
3、经过分析,得出这些变色过程都是伴随着化学变化发生的过程中产生的。点击出示课题后半部分:伴随的现象。经学生确认出现的现象后,再点击出示:改变颜色。
从而引出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实验。
二、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实验:
A先让学生观察两者的颜色特征,并做好记录。引出相关安全问题。
B然后让学生猜测它们相遇之后会不会发生化学变化?提出要求倾倒硫酸铜溶液的量,及铁钉在硫酸铜溶液中浸泡的时间。
C如果是化学变化,必须能找到什么证据?接着让学生操作观察并完成记录,及时提醒学生不能随便接触化学物品。最后请学生将器材搁置一边,上课结束前再进行一次观察,并与先前的硫酸铜和老师经过一天后的效果进行比较,发现变色和沉淀现象。
D学生回报交流。
三、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1、米饭和碘酒:先让学生观察米饭的颜色特征,出现什么现象,最后请学生判断是否发生了变化,是什么变化。点击课件,出示:改变颜色。
2、小苏打与白醋:先让学生观察小苏打和白醋的特征,混合后出现什么现象,最后请学生判断是否发生了变化,是什么变化。如果是化学变化,必须能找到什么证据?接着让学生操作观察并描述,最后请学生判断,发现产生气泡。
3、让学生点燃蜡烛,说说这是否是化学变化?当学生发生争执时,让学生用手在火焰上方罩一下,看看有什么发现?从而得出结论,明确伴随的现象,学生提出后点击课件,出示:发光发热。
四、归纳小结并练习。
1、小结:化学变化往往伴随这一些现象的发生,这些现象有助于我们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但化学变化发生时,并非这些现象都同时出现,可能会出现其中的一种或几种。而且,有这些现象发生时,也并非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2、课件练习,点击反馈。
3、请学生阅读课本第43页上《化学变化生成的新物质》,懂得物质不灭性。
五、考验你的观察力:
播放录像《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让学生从中找出发生了哪些化学反应?它们各自伴随着什么现象?
六、拓展激趣:
教师再次进行魔术小花的变色反应,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化学科学的兴趣。
[板书设计]
化学变化 伴随的 现象
硫酸铜溶液与铁钉 出现 颜色改变
淀粉与碘酒 颜色改变
蜡烛燃烧 发光发热
小苏打与白醋 判断 产生气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