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61张PPT。3 古诗三首寒食【唐】韩翃 韩翃,唐代诗人,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与钱起等诗人齐名,为“大历十才子”之一。
主要作品:《宿石邑山中》《同题仙游观》等。 寒食节,在冬至后的第105天,清明节前1—2天,节日期间不能生火做饭。 听朗读,注意诗歌朗读节奏。试着读几遍,疏通字词。寒 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hónɡ春城:指春天的京城。
御柳: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 诗意:暮春时节的长安城处处柳絮纷飞,落花飘散,寒食时节东风吹拂着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 传蜡烛:寒食节禁火,但朝廷传赐蜡烛给公侯之家,受赐的可以点火。 诗意:夜色降临,皇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轻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五侯:指天子宠信之臣。汉宫:用汉朝皇宫来指唐朝皇宫。无处不飞 无处不:双重否定加重肯定语气,有效烘托出全城都沉浸在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表达效果更强烈。 飞:动态强烈,表现出了春天的勃然生机,同时说明时节是落花随风飞舞的暮春。“飞花”明写花暗写风,蕴意深远。斜 这两句景物描写写出了长安城的迷人春光。把春日的长安称为“春城”,富于美感。处处“飞花”,准确地表现出寒食节花絮纷飞的迷人景象,皇家花园的柳枝在东风中摇曳,春意醉人。“无处不”用双重否定表示肯定,表达效果更强烈。汉宫五侯“汉宫”:借古讽今,实指唐朝皇宫。传散 用“传”与“散”两个动词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寒食之夜本是禁止烟火的,但皇帝宠幸之臣的家中,烛火通明,烟雾缭绕。仅此一点,足见他们平日里弄权倚势,欺压贤良。作者仅用两句诗,写了一件传蜡烛的事情,就将这种可恶、可憎的面目暴露无遗,达到了辛辣讽刺的目的。寒食夜晚白昼自然风光宫廷生活春意盎然
专权腐败 《寒食》通过描写寒食节时的融融春意和皇宫里的情景,暗讽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特权及宦官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表达了诗人对现实和社会的不满。 《古诗十九首》是中国古代文人五言诗选辑,由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文选》而成。这十九首诗习惯上以句首为标题。被刘勰称为“五言之冠冕”(《文心雕龙》) 听朗读,把握诗歌朗读节奏。多读几遍,疏通字词。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tiáojiǎozhuózházhùmò迢迢:遥远。河汉女:指织女星。河汉,银河。 诗意:看那遥远的牵牛星,皎洁的织女星。 开篇先写织女隔着银河怅望对岸的牛郎,“迢迢”是她心里的感觉。第二句正面写织女,既是写景也是写人。“皎皎”不仅写出了银河的清亮,也为后文的“清且浅”做了铺垫,同时也写出了织女的娇美姿态。擢:伸出,抽出。素:白皙的。 诗意:织女伸出细长而白皙的手织着布,织布机发出札札的声音。札札:织机发出的响声。机杼:织机的梭子。 “纤纤”一词写出了织女手的纤细;
“素”字写出了织女手的白晳;
弄:形象地写出了机梭在织布机上的飞速运动,同时也表现出织女织布动作的娴熟。纤纤素弄 这两句诗令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不仅写出了织女的姿态美,也意在突出织女的勤劳形象,更意在表现织女因牛郎不在身边的孤寂、苦闷。章:有花纹的纺织品,这里指整幅的布帛。零:落下。 诗意:一整天也没织成一段布,眼泪如同雨水般掉落。 这两句诗写织女织布的结果和织布时的情态。织女劳而无功,泪如雨下,只因为思念着她的牛郎,内心饱受折磨,十分痛苦。 盈盈:形容清澈。脉脉:用眼睛表达情意的样子。 诗意:那银河看起来又清又浅,两岸相隔又有多远呢?他们之间虽然只隔了一条银河,但也只能含情脉脉而相视无言。清浅 “河汉”既“清”且“浅”,而且牛郎织女相距“复几许”,并不遥远。如此可望而不可即,咫尺也是天涯,更加有力地突出了织女的失落之感、哀怨之情。 最后四句直接抒发诗人的慨叹,也暗示了痛苦的根源。“盈盈”是形容银河水的清澈,“盈盈一水”而“不得语”,让我们看见了一个饱含离愁、楚楚动人的思妇形象。诗中大量运用叠词,请问有什么妙处? 叠词使得全诗音韵和谐、质朴清丽、情趣盎然,自然而贴切地表达了物性与情思。特别是最后两句中的“盈盈”“脉脉”,让一个饱含离愁的思妇形象跃然纸上,意蕴深沉。议叙相隔之状分离之苦写神话故事
喻现实生活迢迢牵牛星相思之情 《迢迢牵牛星》借神话传说中牛郎和织女被银河阻隔的悲剧,抒发了夫妻之间的离别之愁和相思之情。 王建,字仲初,许州(今河南许昌)人,唐朝诗人。其诗题材广泛,同情百姓疾苦,生活气息浓厚,思想深刻。
主要作品:《田家行》《羽林行》《射虎行》等。 听朗读,把握诗歌朗读节奏。多读几遍,疏通字词。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十五夜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夜晚。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地白: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铺了一层白霜。 诗意:中秋的月光照在庭院的地面上,好像铺了一层白霜,树上栖息着鸦鹊。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了庭院中的桂花。 诗意:今天晚上人们都在仰望当空的明月,不知道这秋思之情落在了谁家? “树栖鸦”是“鸦栖树”的倒装句,鸦鹊已经栖息在树上,暗示夜已经深了,周围一片寂静。这三个字简洁凝练,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无声”二字,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被浸润的时间久。树栖鸦无声落 落:新颖妥贴,不同凡响,它给人以灵动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 明明是自己在思人怀远,却偏偏问“秋思落谁家”,言外之意是“在众多的望月人中,秋思最深的恐怕就是我了”,诗人将望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所感所见月明露冷思深情长思念家乡
想念亲人十五夜望月 《十五夜望月》通过中秋望月的特定场景,描绘了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亲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C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寒食》通过描写________时的融融春意和皇宫里的情景,暗讽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特权及宦官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表达了诗人对现实和社会的不满。寒食节 《迢迢牵牛星》借神话传说中__________被银河阻隔的悲剧,抒发了夫妻之间的______之愁和______之情。
《十五夜望月》通过______望月的特定场景,描绘了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亲人、对家乡的______之情。牛郎和织女离别相思中秋思念三、课外阅读。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
卧看牵牛织女星。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背诵指导:在熟读古诗、理解诗意的基础上,一边想象画面(《寒食》可想象春城白天与夜晚的景象,《迢迢牵牛星》可想象星空中织女边织布边思夫的情景,《十五夜望月》可想象月下的景与人),一边背诵古诗。 也可通过对古诗进行概括性的再创作,来促进记忆。如,《寒食》:自然风光→宫廷生活;《迢迢牵牛星》:叙事(相隔之状、相思之情)→议论(分离之苦);《十五夜望月》:写景→议论。 故事示例:传说天上有一颗织女星和一颗牵牛星。织女和牵牛情投意合,可天条律令不许男女私自相恋。王母娘娘将牵牛贬到凡尘一户农家,取名“牛郎”;惩罚织女不停地织云锦。后来,织女私自偷下凡间,重遇牵牛(牛郎),两人结为夫妇,生了一双儿女,过着幸福的生活。王母娘娘命令天兵天将把织女抓回天上,牛郎将两个小孩放在箩筐里,奋力追赶。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钗在天空中一划,天上便出现了一条波涛汹涌的银色河流(银河),将牛郎和织女阻隔在了河的两端,他们只能遥遥相望却无法相见。 《迢迢牵牛星》借神话传说中牛郎和织女被银河阻隔的悲剧,抒发了夫妻之间的离别之愁和相思之情。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张籍《秋思》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王维《杂诗》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示例: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杜甫《春望》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纳兰性德《长相思》 参考答案:《寒食》写了寒食节家家禁火的习俗,《十五夜望月》写了中秋节赏月的习俗。示例: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王安石《元日》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李静山《节令门·端阳》
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
——姜夔(kuí)《诗曰(其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我们还学过哪些写传统习俗的古诗呢?和同学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