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单元
数据收集整理
教材简析
“数据收集整理”是学生正式接触统计的起始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分类与整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统计的起始内容。教材依托学生熟悉的情境,以收集数据、记录数据和呈现的数据为主,从中学习调查的方法并初步了解统计表,同时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从而使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使学生更好地体会到统计的价值。
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认数、计算以及把一些物体进行简单分类的经验,这些是学习统计知识的重要基础。教学时让学生在动于实践的活动中学会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基本方法,读懂简单的统计表,并能从信息中发现问题,体会统计和生活的联系。
目标导向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表,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各种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体验最简单的统计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学生身边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知道统计是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初步培养学生的统计思想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法与学法
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数学知识和学习经验,选择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在学习过程中尽量提高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让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方法去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从而培养统计的思想和体验最简单的统计方法。并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留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动手实践和思考,让学生在参与中不知不觉地学会新知,发展能力。
课时安排
本单元建议用3课时安排教学。(共20张PPT)
数据收集整理
预习秘决
新知密解
随堂速练
难题答疑
能力展示
活学活用
预习秘决
1.下面是某校二年级学生早餐品种的调查情况统计表。
(1)早餐吃( )的人数最多,有( )人。
(2)早餐喝酸奶的比吃鸡蛋的多( )人。
面包
30
15
■预习课本第3页例2,完成下面的题目。
2.下面是二(1)班评选三好学生候选人的得票统计情况。
(2)刘强比高小雨少( )票。
(3)最有可能被评为“三好学生”的是( )。
10
8
20
6
10
高小雨
预习秘决
情境导入
新知教学
同学们,我们学校要订做新的校服了,你知道大多数同学喜欢的校服是什么颜色吗?
新知密解
今天我们一起去做一个调查,好吗?
例题1.学校要给同学们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选哪种颜色合适?
怎么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呢?
新知密解
方法探究
方法一:举手。每个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每当说出一种颜色时,喜欢这种颜色的同学举手,然后统计出举手的人数。
方法二:起立。每个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每当说出一种颜色时,喜欢这种颜色的同学就起立,然后统计出起立的人数。
将统计后的结果用表格的形式展示出来,这种表格就是简单的统计表。如下表:
从表格中可知:全班最喜欢红色的有9人,最喜欢黄色的有6人,最喜欢蓝色的有15人,最喜欢白色的有8人。
新知密解
规范解答:
(1)全班共有38人。
9+6+15+8=38(人)
(2)喜欢蓝色的人数最多。
15>9>8>6
(3)如果这个班订做校服,选择蓝色合适,因为这个班喜欢蓝色的最多。但是,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不一定合适,因为这只是在全校中抽取一个班做的调查,不具有代表性,为了准确些,应该多调查几个班。
新知密解
例题2.学校要举办讲故事大赛。
把上面的统计结果填入下表。
(1)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 )参加比赛。
(2)有两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如果他们也投了票,结果可能会怎样?
新知密解
方法探究
方法一:画“正”字。有一票写一笔,写一个“正”字有5票,王明明名字下面有3个“正”字,得15票;陈小菲名字下面有4个“正”字还多2笔,得22票。
方法二:画“√”。有一票画一个“√”,王明明名字下有15个“√”,得15票;陈小菲名字下面有22个“√”,得22票。
方法三:画“○”,有一票画一个“○”,王明明名字下面画了15个“○”,所以王明明得15票;陈小菲名字下面画了22个“○”,所以陈小菲得22票。
图中三位记录的同学选择了三种不同的方法。
比较以上三种方法,用画“正”字的方法更容易数出总数。
新知密解
规范解答:
1.完成统计表:把上面的统计结果填入下表。
2.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
(1)应该选得票多的同学参加比赛,根据统计结果,选陈小菲参加比赛。
(2)如果这两位同学都把票投给王明明,王明明得17票,还是陈小菲参加比赛。
如果这两位同学分别把票投给王明明和陈小菲,那么王明明得16票,陈小菲得23票,结果还是陈小菲参加比赛。
如果这两位同学把票都投给陈小菲,那么陈小菲得24票,王明明得15票,结果还是陈小菲参加比赛。
所以缺勤的同学无论怎么投票,结果都是陈小菲参加比赛。
随堂速练
1.下面是张老师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的业余活动情况统计表。
(1)最喜欢( )的人最多,最喜欢( )的人
最少。
(2)最喜欢看书的比最喜欢旅游的多( )人。
(3)最喜欢看电视的比最喜欢运动的多( )人。
(4)这个班一共有( )人。
看电视
其他业余活动
4
10
44
随堂速练
2.二(3)班新学期选举班长,从候选人张丽、王强、孙伟这三名同学中选出一位,下面是同学们记录投票的情况。(每人只投一票)
(1)把投票的结果填在下表中。
(2)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 )当班长。
(3)一共有多少人参加投票?
13
10
8
张丽
13+10+8=31(人)
难题答疑
教材第6页练习六第6题
方法探究:可将调查全班同学最喜欢吃的水果的情况用画“正”字的方法进行整理、记录。先根据画“正”字的情况在表中填写人数,再回答问题。
6.调查全班同学最喜欢吃哪一种水果。
(1)最喜欢吃( )的人数最多,最喜欢吃( )的人数最少。
(2)我最喜欢吃( ),全班最喜欢吃这种水果的有( )人。
(3)班里要开联欢会,请你根据调查结果,说说买哪几种水果合理。
规范解答:
(示例)
(1)最喜欢吃(苹果)的人数最多,最喜欢吃(梨)的人数最少。
(2)我最喜欢吃(橘子),全班最喜欢吃这种水果的有(7)人。(答案不唯一)
(3)多买苹果和香蕉,少买梨和橘子。
例 为了增强同学们的环保意识,光明小学二(1)班开展回收旧电池的活动。
能力展示
(1)把统计表补充完整。
(2)请你根据统计表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能力展示
分析:先根据所给的条件算出小芳和小华回收旧电池的节数。
小林回收了12节旧电池
小芳回收的比小林少3节
小林回收了12节旧电池
小华回收的比小林多9节
小芳回收的节数:12-3=9(节)
小华回收的节数:12+9=21(节)
解答:
(1)
(2)如:小芳比小华少回收几节旧电池?
21-9=12(节)
答:小芳比小华少回收12节旧电池。
1.下面是二(1)班第1小队的学生名单。
达标题库
活学活用
(1)统计女生和男生的人数并填入表格。
女生:( )男生:( )
(2)这个小队一共有( )人。
4
4
8
(1)这个地区这个月( )天最多。
(2)晴天比雪天多( )天。
(3)这个地区这个月最可能是什么季节?
2.下面是某地区某月天气情况,请根据统计情况把表格填完整,并回答问题。
活学活用
12 8 6 4
晴
8
冬季
3.二(1)班同学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情况统计如下。
活学活用
(1)完成统计表。
(2)喜欢( )的人数最多,喜欢( )的人数最少。
(3)喜欢拍球和喜欢跳绳的相差( )人。
(4)你还能提出一个问题并解答吗?
18 15 9 12
跑步
投掷
3
如:喜欢跑步的和喜欢投掷的相差多少人?
18-9=9(人)
4.下面是二年级同学统计参加兴趣小组的情况。
活学活用
(1)把上面的统计结果填入下表。
(2)参加书法小组的人数和参加器乐小组的人数一共有( )人。
(3)参加绘画小组的人数比参加棋类小组的人数多( )人。
(4)你最喜欢的项目是( )。
7 13 6 5 18
11
11
如:绘图,答案不唯一
活学活用
5.羊村小羊最喜欢看的书的情况如下表。
(1)最喜欢看( )的小羊最多,最喜欢看( )的小羊最少。
(2)最喜欢看连环画的小羊有( )只。
(3)羊村要成立图书馆,你建议图书馆多放些什么书?为什么?
科技书
漫画书
40
多放科技书,因为小羊最喜欢看。
活学活用
6.二(1)班评选三好学生的情况如下表。
培优题库
(1)把统计数据填入下表。
(2)( )的票数最多,( )的票数最少。
(3)齐振比刘心语少几票?
(4)如果评选两名三好学生,你认为谁有可能评上?为什么?
22 16 29 30
刘心语
王刚
33-22=11(票)
刘心语和徐子言,因为他们的票数排在前面。第1单元 数据收集整理
第1课时 数据收集整理(1)
课题 数据收集整理(1)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过程与方法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教师引导提问:同学们,你们入学都要穿上我们学校的校服,你们喜欢我们校服的颜色吗?(指名3~5个学生说一说)师:有的同学喜欢这个颜色,有的同学不喜欢,如果我们学校要给一年级的新生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请你们当参谋,给服装厂建议下该选哪种颜色合适。(指名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教师引导:张三喜欢红色,学校就决定将校服做成红色的,怎么样?你有什么意见?教师小结:你们刚才说的只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你想穿的校服的颜色,不能代表学校大多数同学想穿的,那如何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喜欢的呢?(学生可能回答,调查全校学生喜欢的颜色)教师追问:如果我们现在要马上把信息反馈给服装厂,你觉得调查全校的学生这个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全校学生那么多,要调查全校的学生,范围太广了,我们可以先在班级里调查,通过班级中的数据,找出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色,也能代表全校大多数学生喜欢的颜色。那这节课就以我们班级为单位,在班级中进行调查统计,看看在这四种颜色中,大多数同学最喜欢哪种颜色。二、探究新知1、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1)教师提问:刚才我们确定了要在班级里进行调查,我们班级的人数也不少,应该怎样调查呢?你有什么好的办法?(指名学生回答)学生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2)出示统计表。颜色红色黄色蓝色白色人数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完成这张统计表呢?(3)学生说出各种不同的方法。(学生可能回答:把自己喜欢的颜色写在纸张上、举手、小调查等。每人报喜欢的颜色,我们在自己的表中做记号,如画“正”;举手表示自己在哪一个范围内,老师数一下,再把结果填在表中……)(4)教师提问:你认为以上各种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最方便?师:在这些方法里,举手表示是比较简便的方法,现在由老师发布指令,每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最喜欢哪种颜色就举手表示。师生互动,教师说颜色,学生举手,教师数人数,学生填表格。2、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发现)(1)师: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样计算?(把每种颜色喜欢的人数加起来,如果与全班人数不相符,说明我们在统计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2)师:喜欢什么颜色的人数最多,那么这个班订做校服,选择该种颜色,那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为什么?组织学生分析表格,教师根据分析的情况加以引导,突出统计的意义。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3页“做一做”,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去哪里春游。(1)要完成这张表格,你准备怎么办?要引导学生找出一些容易操作的方法:举手报名,汇报填写等,并说出统计的过程;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进行分析。(2)采用比较简便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强调数据的准确性),学学生独立完成“表格的填写”。(3)小组内讨论完成“表格的分析”。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问,全班进行反馈)2、完成教材“练习一”第1题。(1)课件出示第1题的表格图。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2)根据表格内容回答问题。四、课后小结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举手表决的方式统计了本班同学最喜欢的校服的颜色,最喜欢去哪里春游,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活动,这个方法简便,易操作,下次我们班级调查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教学板书 数据收集整理(1)学校要给同学们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选哪种颜色合适?颜色红色黄色蓝色白色人数
教学反思 本堂课的教学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注重加强数学与学生生活的密切联系,力争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从而掌握本节课的知识。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活动化和情感化,表现出了学生较高的参与率,体现了学生能学习、会学习的状态。在互动活动中,学生动手、动脑,主动探究,适时合作,学生的学习主人的身份十分明确,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效率。
在教学时,首先本节课创设了帮学校参谋选择合适的校服颜色的情境,让学生充分参与讨论,营造了愉悦融洽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样的情境中,我一步步地引导,学生在我的引导下逐步地认识了统计表,学会了分析统计表,较好地完成了本节课既定的教学任务,实现了教学目标。但在这过程中尚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如为了让学生讨论交流,而忽视了课堂纪律。对于这类学生自主讨论的课堂的把控还不够熟练,这是我以后的教学中要改善的地方。
教师点评和总结:第1单元 观察物体(三)
第2课时 数据收集整理(2)
课题 数据收集整理(2)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问题、发现问题,进行简单的预测和较为合理的判断。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体验记录数据方法的多样性,并能根据统计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2.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和合作意识,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各种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选择记录方法作记录,并体会哪种记录方法既清楚又方便。
教学难点 根据统计表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教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学生齐答:喜欢。教师:那同学们都喜欢听什么故事呢? 指名学生回答,并让学生简述故事内容。教师:育才小学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将举办“讲故事大赛”,二(1)班要从王明明和陈小菲两名同学中选一位参加比赛。你们说应该选谁去呢?二(1)班的班主任想请大家出出主意,请你们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各抒己见二、探究新知教学例2(1)他们是用投票的方式来决定谁参加比赛。多媒体课件出示投票结果。师:你能看懂他们用了哪些记录方法吗?(画“√”、画“正”、画“○”)(2)填写统计表,分析数据。把上面的统计结果填入下表。姓名王明明陈小菲票数1522学生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回答问题: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谁参加比赛?(陈小菲)有两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如果他们也投了票,结果可能会怎样?(让学生讨论可能性)指名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即使把缺勤同学的两票加到王明明的票数中,也不影响投票结果,所以,结果不会改变。(3)从上面这道题中,你有没有学到新的记录方法?(让学生自由说。)教师:你喜欢哪种记录方法,下次你统计事物数量时,就可以用上这种记录方法。三、巩固练习完成教材“练习一”第3题。出示统计表,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天气情况吗?1、根据统计图,完成统计表。2、根据统计表逐题回答教材上的问题。3、从统计表中你还知道什么?四、课堂小结师:这节课最让你高兴的收获是什么?
教学板书 数据收集整理(2)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进行分析姓名王明明陈小非人数1522
教学反思 在教学时,我从学生熟知的生活实际中提出“讲故事大赛”的问题,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引入到积极主动的学习情境中,调动了学习情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领会统计的意义。在探索方法的过程中,我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亲身经历统计的过程,分析统计的结果。在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小组合作,并为学生创造条件,使他们有机会了解统计方法的多样性,并且积极讨论,为接下来学习正式的统计表、统计图奠定基础。
教师点评和总结:第1单元 观察物体(三)
第3课时 练习课
课题 练习课 复习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练习,进一步体验如何收集信息,如何分析统计表。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练习中,在收集、整理、分析、决策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促进,掌握本单元内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从统计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体验统计过程,能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教学难点 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知完成教材“练习一”第6题。1、师:同学们,你们最喜欢吃的水果是什么?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吃的水果情况,并将结果填入第6题表格内。出示统计表。提问:要完成这项统计,你准备怎么办?2、引导学生找出一些易操作的方法:举手或组内报名,小组汇报等。并说出统计的过程: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进行分析。采用比较简便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收集整理数据”。(强调数据的准确性)3、从你的统计中,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建议?回答教材上的问题。讨论:根据调查结果,说说买哪几种水果合理。二、指导练习1、完成教材“练习一”第4题。(1)谈话:随着社会水平的提高,各种各样的车辆越来越多,你们看,几个同学正在统计一个路口10分钟内所通过的各种交通工具的数量。根据他们的记录结果,你知道这个路口10分钟的面包车、大巴车、小轿车、摩托车各开过多少辆吗?(2)小组内分工,分发记录单。学生填写,汇报,教师展示。种类面包车大巴车小轿车摩托车辆数683312(3)回答问题。这个路口10分钟内通过的哪种车最多?哪种车最少?(小轿车最多,面包车最少)如果再观察10分钟,哪种车通过的数量可能最多?(放手让学生讨论,说出理由)2、完成教材“练习一”第5题。出示统计表,要求学生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每种书各有多少人借阅?回答问题(1)和(2)。讨论:图书室要新买一批图书,你有什么建议?三、巩固练习完成教材“练习一”第7题。1、出示条形统计图。读懂统计图。图中1格代表( )份。说说每天的销售情况。2、哪天卖出的《电视报》的数量最多?哪天最少?(星期六最多,星期一最少)3、你还能发现什么?你能提出什么建议?(学生自由发言)4、如果每格表示2份《电视报》,上面的数据应该怎么表示?小组讨论,互相说说。指名回答说出数据。教师小结:如果数据比较大,用一格有时候能表示更大的量,因此,我们在读条形统计图时,先要读懂每格表示多少。四、课堂小结你觉得本节课有哪些收获?感觉自己表现得怎么样?
教学反思 练习是让学生对本学段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及情感态度等方面进行回顾与反思,并进行自我评价,从中看到自己的成长足迹的教学过程,起到激励作用。本节练习课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了简单的数据收集与整理的基础上展开的。此时学生的不足之处在于方法的使用不够灵活,容易照本宣科。因此,本节练习课积极地引导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过程,根据收集到的数据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或通过讨论交流解决问题,使学生既掌握了知识,还培养了交流讨论的能力和意识。另外我还设计了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这节练习课,学生已经能够灵活地选择合适的方法整理数据,并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教师点评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