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乘加或乘减的混合运算的应用
课 型
新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8-19页
备课教师
李淑芹
教学时间
共1 课时 第 1课时
单 位
新城实验小学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运算顺序,掌握简单的先乘后加或减的混合运算的技能。初步掌握借助线段图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2.感受混合运算在解决实际的作用,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正确掌握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难点
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准备
课件
教 学 过 程
复 备
一、复习回顾
师: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时应注意些什么呢?
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及时做点评。
师:很好。老师想考考你们,你能正确计算以下乘法并说出每个算式的意义吗?
14×2 40×3 80×5 67×9
学生做题,教师找几个学生板演,教师巡回指导。
【让学生复习旧知,巩固对两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方法的掌握,为本节课的打好基础】
二、新课导入
师: 现在大家是不是该休息一下了,在学校里,你们休
息时间最喜欢去哪里呢?
生:操场!…………
师:好的,现在我们就去操场放松一下,活动活动。
(出示课件:学生在操场上转呼啦圈的情境图)
【由一个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主动积极地带着自己的知识背景、活动经验走进课堂。】
三、合作探究
师:看,操场上同学们玩得多高兴啊!仔细观察情境图
教 学 过 程
复 备
你能得到哪些信息?生:一年级转呼啦圈的有18人,二年级转呼啦圈的的数比一年级的2倍多5人,三…………………………
师:真好!那你依据这些信息能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吗?
生:二年级转呼啦圈的有多少人?三年级……
师:很好!我们先来解决 :二年级转呼啦圈的有多少人?
师:现在,小组探讨一下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呢?
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展示自己的做法。
师:做法都不错!我们一块来看一下用线段图解决的方法。
讲授借助线段图来解题的方法。教师边讲解边画图。
师:谁能说一下,如何求二年级转呼啦圈的人数呢?
生:先求两整段所代表的人数,而后再加上多出来的人数。
师:你会列算式吗?
生:会,18×2=36(人),36+5=41(人)。
师:谁会列综合算式?
学生说,老师板书:18×2+5=36+5=41(人) 答:…
师:你能用同样的方法,求出三年级转呼啦圈的人数吗?
先让学生画出线段图,而后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让两个同学用不同的方法板演该问题的解题过程。
18×3=54(人),54-2=52(人)。
18×3-2=54-2=52(人)
答:三年级转呼啦圈的有52人。
师:观察两个综合算式,算式中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呢?
生: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把问题解决放手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探索求知的潜能】
四、巩固练习
1. 4+23×6 28×7-45 19+26×3
2.课本第19页的自主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在学生做题的过程中,依据每个学生的情况,给
教 学 过 程
复 备
予表扬与鼓励,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
五、课堂小结
谁想来说一说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在处理混合运算的应用题方面,说说自己的想法。
【通过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巩固学生对所学新知识的掌握。解决生活中的规律实际就是找到了事物中蕴涵的数量关系,就是对于数量关系比较隐蔽的生活中的问题,找到用数学方法解决的具体办法。】
板
书
设
计
1.二年级转呼啦圈的有多少人?
18×2=36(人),36+5=41(人)
18×2+5=36+5=41(人)
答:二年级转呼啦圈的有41人
教
学
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