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7张PPT。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第一章 人的由来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湖北省当阳市双莲中学
苏永华自从1969年7月21日原苏联的加加林上校第一次冲出地球、飞向太空、登上月球后,美国、欧洲接连向火星、木星、土星发射了一系列探测器,我国也不甘落后,发射了神州系列载人飞船,但在宇宙空间至今仍未发现生命,这说明了什么呢?只有地球是惟一适合人类生存的家园。地球,我的母亲,我的过去,现在,未来,食的是你,衣的是你,我要怎样才能报答你的深恩?生命是否在地球上无处不在呢?生命只位于地球的表层即生物圈。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生活的家园。思考?你是从哪里来的?人类是从哪里来的呢?观察与思考:1、这些类人猿今天分布在地球的哪些地方?它们的生活方式有什么共同点?
2、为什么人类的数量急剧增加,而类人猿的数量日益减少?
3、类人猿的形态结构与人有许多相似,它们和人的根本区别是什么?森林古猿及其生活的想象图约旦河谷莫桑比克东非大裂谷坦桑尼亚东非大裂谷埃塞俄比亚相关链接:(东非人)(露西)从上图可以看出,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哪些方面是逐渐变化的?运动方式:半直立行走→直立行走制造工具:不会使用工具→使用天然工具→制造和使用简单的工具→制造和使用包括电脑在内的各种复杂工具生存方式:赤身裸体→懂得御寒、遮羞人类的起源:1、进化论的建立者__________2、人类起源于__________森林古猿3、原因_______________环境变化4、证据_______化石小 结1、下列哺乳动物与人类亲缘关系最密切的是:
A、猕猴 B、长臂猿 C、恒河猴 D、大叶猴自我评估一、单选题答案:B2、人类与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
A、长臂猿 B、北京猿人 C、森林古猿 D、类人猿答案:C3、森林古猿进化到人的特定环境因素不包括:
A、造山运动 B、出现冰川期 C、森林变得稀疏 D、恐龙灭绝4、下列不属于人类特有的特征是:
A、有复杂的语言 B、使用工具 C、直立行走 D、大脑发达答案:D答案:B答案:C5、下列动物中不属于现代类人猿的是:
A、长臂猿 B、猩猩 C、森林古猿 D、黑猩猩二、填空题1、在距今约 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开始向人类和类人猿这两个不同方向进化,从现在的角度来看,类人猿仍生活在 的环境条件下。2、研究结果表明,人和猿的骨骼在结构上几乎完全相同;人和猿的盲肠相似;人和猿的胚胎在五个月以前完全一样……这些事实说明 。 3、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根本区别主要在于: ① 。类人猿主要是臂行;人类则主要是直立行走。② 。类人猿可以使用自然工具,但是不会制造工具;人类可以制造并使用各种简单和复杂的工具。③ 。类人猿脑的重量约为500克,没有语言文字能力;人脑的重量约为1500克,具有很强的思维能力和语言文字能力。1200热带丛林人和猿有共同的原始祖先运动方式不同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脑发育的程度不同自我评估同学们,再见!露西化石返回返回返回小结达尔文 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win,1809-1882)英国
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1809年2月12日,出生于英国
医生家庭。1825年至1828年在爱丁大学学医,后进入剑桥
大学学习神学。1831年从剑桥大学毕业后,以博物学家的
身份乘海军勘探船“贝格尔号(Beagle)”作历时5年(1831
-1836)的环球旅行,观察和搜集了动物、植物和地质等
方面的大量材料,经过归纳整理和综合分析,形成了生物进行的概念。1859年出
版《物种起源(Onthe Origin of Species)》一书,全面提出以自然选择(Theot
y of Natural Selection)为基础的进化学说。该书出版震动当时的学术界,成为
生物学史上的一个转折点。自然选择的进化学说对各种唯心的神造论、目的论和
物种不变论提出根本性的挑战。使当时生物学各领域已经形成的概念和观念发生
根本性的改变。随后达尔文又发表了《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The Variati
on of Animals and Plants Under Domestication ,1868)》、《人类由来及性的
选择(The Descent of Man ,1871)》和《人类和动物的表情(The Expressio
n of the Emotions in Animals and Man,1872) 》等书,对人工选择作了系统
的叙述,并提出性选择及人类起源的理论,进一步充实了进化学说的内容。 ? 第三纪——哺乳动物繁盛时期-->森林古猿(Dryopithecus) 化石类人猿。生存于500万-2000万年以前繁茂的热带森林中。其化石遗骸有下颌骨、牙齿、四肢骨等,发现于西欧、埃及和印度的中新统和上新统地层中。森林古猿计有十余种,是现代黑猩猩、大猩猩和人类的共同祖先。1956年后,我国云南开远也有发现,为牙齿十枚,定名为"开远森林古猿"。 森林古猿最初在茂密的森林里过树上生活。后来,部分地区的气候变得干燥了,森林减少了,那里的森林古猿被迫下地来生活,逐渐发展成为现代的人类。赤道附近的古猿,仍然生活在森林里,它们逐渐进化成为现代的类人猿。森林古猿进化成为人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恩格斯对这个进化过程作了解释。恩格斯指出,下地来生活的古猿,它们用后肢走路,用前肢来取食物,用树枝或石块来防御敌害。在运用这些天然工具的过程中,逐渐学会了制造简单的工具。这样,人的祖先就有了劳动。由于劳动,手便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改善。同时,也引起了身体其他器官的变化,特别是大脑得到高度的发展。在劳动过程中,产生了语言和意识,建立了社会。于是,劳动就使森林古猿变成了人。 森林古猿如何适应环境的变化文明的猩猩:树叶当纸巾咂舌道晚安 猩猩是人类的第二近亲,对于它们的聪明伶俐我们都不陌生。但猩猩的智慧不仅仅表现在聪明上,它们也和人类一样,拥有自己的文化。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猩猩颇有修养,绝对是文明一族,它们不断学会新的生活技巧,例如把树叶当作纸巾,用咂舌来互道晚安等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它们还能把这些技巧代代相传。 猩猩的“新文化运动”
30年前,科学家们在印尼设立了研究猩猩的站点,但是猩猩的文化一直是个未曾涉足的领域。最新一期的美国《科学》杂志刊登了介绍猩猩文化的文章,作者是来自国际猩猩基金会(OFI)的研究人员加尔迪卡斯以及另外8位国际著名的猩猩专家,这是他们多年来研究东南亚猩猩的成果。
专家们说,他们对文化的定义是———能够创造群体中大多数可以接受的新行为方式,并通过后代的延续得以传递的一种能力。而他们仔细观察婆罗洲和苏门答腊6个野生地带的猩猩后,发现这些小家伙们已经具备了这样的能力。从人类的标准来看,猩猩的文化当然要粗糙得多,但是猩猩单独创造、形成和传递文化的方式,与人类社会创造音乐、建筑、语言、艺术等的方式是完全一样的。
温和的巨人 ——大 猩 猩 大猩猩由于它粗鲁的面孔和巨大的身材看起来十分怕人。但实际上,它们是非常平和的素食者。大猩猩大部分时间都在非洲森林的家园里闲逛、嚼枝叶或睡觉。
大猩猩有三个种类:东部低地种、西部低地种和高山种。高山大猩猩生活在非洲中部很小的一块地区内-----维龙加山脉。它们有长而厚的毛发可以保暖。 大猩猩过着群居的生活,每群由一个被称为”银背”的成年雄性大猩猩领导。 每一群里都有好几只雌猩猩和它们的孩子,”银背”带领大家寻找食物,并找地方让大家晚上休息,它们折弯树枝来搭窝睡觉。”银背”用喊叫用捶胸这样的吓唬方式赶走其他雄性大猩猩。
这是一群高山大猩猩的幼仔----在动物世界中它们与人类最为接近。对大猩猩的化石及其生态的研究表明,它们比猩猩更接近于人类。
一头雌性高山大猩猩和它3岁的孩子。
野生的高山大猩猩现己所剩无几,仅300多只。这们被保护在国家公园内,由武装的士兵护卫着。可是,为了获取它们的头盖骨与毛皮,偷猎者仍然在猎杀它们。还有的时候,大猩猩会落入为捕捉其他动物而设的陷阱,被意外抓获而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