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种子萌发的条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简述种子萌发的内在条件和外界条件。
2、会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二)能力目标
1、提高自主设计实验,探究问题的能力。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2、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实验现象,分析种子萌发的原因,继续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自己设计完成探究实验,提高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2、通过分析种子萌发的条件,初步树立内、外因辩证统一的观点。
二、重点、难点解析
重点:种子萌发的内、外界条件。
难点:各种外界条件影响种子萌发的途径。
三、学情分析
《种子萌发的条件》是冀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针对的学生是八年级的学生,此年龄段的学生学习兴趣高,动手能力强,求知欲高,乐于表现,因此本节课主要以问答式进行教学,并设计了学生展示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本校非常重视对学生的感恩教育,学生时时处处都能想到感恩,每天学生课间操都会做感恩教育的手语操,因此,本课总结安排一场感恩教育的活动。
4、教学准备
课件、小麦苗、豌豆苗、麦汁花卷等
五、课时分配
1课时
六、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
师:舌尖上的诱惑,餐桌上的健康。在美食面前,同学们首选好吃还是健康?
生:好吃。
师:我选择好吃又健康。最近,老师迷上了一道好吃又健康的新鲜菜——芽苗菜。
师:看,这就是老师用自己种的芽苗菜之一小麦苗做的花卷,想吃吗?
生:想。
师:自己动手更好吃哦。先学会怎么种芽苗菜吧。
师:看,芽苗菜就是各种谷物、豆类的种子萌发出的嫩芽。
师:种子的萌发需要什么条件呢?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第二节种子萌发的条件。
(2)新课
活动一: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师:上节课我们展开了对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的探究活动,同学们提出了种子的萌发需要水分、氧气、温度、阳光吗4个问题,并分别对这几个问题作出了相应的假设,为了验证假设,我们成立了水分、氧气、温度、阳光4个研究组,各组又分两个小组分别进行研究。
师:各小组精心设计实验,认真进行实验,并填好实验记录单,同学们做得怎么样呢?和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吧。
师:温馨提示:同学们可以围绕这几个方面进行汇报。
我们组提出的问题是种子的萌发需要 ?我们的假设是 。
我们的实验是这样设计的,1号培养皿 ,2号培养皿 。 天后,
1号培养皿里的种子 ,2号培养皿里的种子 ,得出的结论是种子的萌发 。
师:先准备一下。
师:哪个组先来?
师:XXX
XXX:我们组提出的问题是:种子的萌发需要 适量的水分吗 ?
我们的假设是: 种子的萌发需要适量的水分 。
我们的实验是这样设计的:1号培养皿绿豆10粒,加入适量的水,2号培养皿绿豆10粒,不加水,同时把他们放在同一阳台上,每天定时观察 。
3 天后,1号培养皿里的种子 萌发了 ,2号培养皿的种子 没有萌发 ,
得出的结论是:种子的萌发 需要适量的水分 。
(同学们纷纷鼓掌)
师:很棒,给我们开了一个好头。
师:水分第2组呢?
师:你们的实验是怎么设计的,得出的结论和他们相同吗?
XXX:相同
师:把你们的实验成果举起来大家看看吧。
师:做得不错。水分组实验设计方案合理,效果明显,汇报也相当精彩,我们再次用热烈的掌声祝贺他们。
师:其他研究组要加油哦。哪个小组来?
师:XXX
XXX:我们组提出的问题是:种子的萌发需要 适宜的温度吗 ?
我们的假设是: 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 。
我们的实验是这样设计的,1号培养皿绿豆10粒,加入适量的水,放到阳台上,2号培养皿绿豆10粒,加入适量的水,放到冰箱里面,每天定时观察 。
4 天后,1号培养皿里的种子 萌发了 ,2号培养皿里的种子 没有萌发 ,
得出的结论是:种子的萌发 需要适宜的温度 。
(同学们纷纷鼓掌)
师:漂亮!你们赞同她们的实验结论吗?
生齐答:赞同。
师:还有什么疑问吗?
生:没有。
师:温度2组的情况呢?拿出来大家瞧瞧。
师:你们是怎么控制实验组的温度的呢?
生:也是放在冰箱里。
师:很好,对温度组的研究,同学们有没有更好的建议?你认为他们的设计有什么不足之处吗?
生:有。他们的实验组都放在冰箱里面,没有萌发,说明低温会影响种子的萌发,那么高温呢?
师:对,我们应该怎么做更好?
生:可以再做一组实验组,把它放在高温的环境中。
师:对,这样实验结果更具说服力。
师:氧气组呢?
师:XXX
XXX:我们组提出的问题是:种子的萌发需要 充足的氧气吗 ?
我们的假设是: 种子的萌发需要充足的氧气。
我们的实验是这样设计的:1号培养皿绿豆10粒,加入适量的水,2号培养皿绿豆10粒,加满水,同时把他们放在同一阳台上,每天定时观察 。
3 天后,1号培养皿里的种子 萌发了 ,2号培养皿里的种子 没有萌发 ,
得出的结论是:种子的萌发 需要充足的氧气 。
师:不错。对他们的实验,你们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生:没有。
师:老师有个疑问,请分析一下你们是如何控制氧气这一变量的呢?
生:1号培养皿中加入的是适量的水,种子与空气直接接触,有充足的氧气,2号培养皿中加满水,种子没有与空气直接接触,没有充足的氧气。
师:解释得太棒了。再次用掌声谢谢他们。
师:你们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氧气2组呢,你们的实验组是怎样设计的?
生:和他们一样。
师:我们还可以怎么设计呢?
生1:我们可以在实验组上面滴几滴食用油隔绝空气。
生2:可以把种子放入真空的环境中。
师:对,大家都设计得很不错,课后可以尝试动动手做一做。
师:最后我们欢迎阳光组为我们汇报。
师:XXX
XXX:我们组提出的问题是:种子萌发需要 阳光吗 ?
我们的假设是: 种子的萌发需要 阳光 。
我们的实验是这样设计的,1号培养皿绿豆10粒,加入适量的水,放到阳台上 ,2号培养皿绿豆10粒,加入适量的水,放到橱柜里面,每天定时观察 。
4 天后,1号培养皿里的种子 萌发了 ,2号培养皿里的种子也萌发了 ,
得出的结论是:种子的萌发 不需要阳光 。
师:同学们真是一组比一组更厉害。你们赞同他们的结论吗?
生:赞同。
师:阳光2组,你们是怎么制造无光的环境的?
生:用黑色塑料袋遮住实验组。
师:可以。把你们的实验成果展示一下。
师:很棒。我们还可以怎么处理呢?
生1:放在柜子里。
生2:放在纸箱里。
生3:放在房间的阴暗处。
师:这些方案都可以,并可行。
师:老师也做了一组实验,请看。播放视频《种子萌发日志》。
师:这是第七天的实验情况,我们可以观察到,哪些培养皿的种子萌发了?
生:1号和5号
师:比较1号和5号,种子的萌发需要阳光吗?
生:不需要。
师:1号和5号虽然都萌发了,但也有所不同。
师:我们生活中食用的豆芽更像几号呢?
生:5号。
师:如果我们自己生豆芽,应该为种子提供明亮的还是黑暗的环境呢?
生:黑暗。
师:对。与1号相比,其它种子没有萌发的原因是什么呢?
生:与1号相比,2号缺乏水分,3号缺乏充足的氧气,4号温度太低。
师:很好。哪些是对照组?哪些是实验组呢?
生:1号为对照组,2345号都是实验组。
师:对照实验的设计遵循了什么原则?
生:单一变量的原则。
师:请举例说明。
师:比如1号和2号培养皿除了水分不同以外,其它的条件都保持一致。
师:如果只选一粒种子进行实验,可行吗?为什么?
生:不行,因为这样实验结果的偶然性太大。
师:对。综合刚才的实验,种子的萌发需要哪些外界条件呢?谁来总结一下?
生:种子的萌发需要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氧气。
师:总结得很全面。阳光是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吗?
生:不是。
师:我们的实验用到土壤了吗?
生:没有。
师:那土壤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吗?
生:不是。
师:对。阳光、土壤都不是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师:种子的萌发为什么需要这些外界条件呢?老师给你们科普一下吧。
师:首先看水。通常储存起来的种子是干燥的还是潮湿的?
生:干燥的。
师:干燥的种子含水量多吗?
生:不多,很少。
师: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许多生命活动都无法进行,因此种子萌发的首要条件就是充分吸足水分。
师:另外,种子中储存的营养物质是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在的,必须在酶的作用下分解成小分子物质才能被胚吸收利用,但只有种子吸水后酶才开始活动。因此种子萌发需要的营养物质的分解吸收和转运也需要水的参与。比如小麦种子胚乳中的淀粉在种子萌发时要分解成麦芽糖才能供胚利用。
师:不同植物种子所含的营养物质不同,因此萌发时吸水量也不同。所以种子的萌发需要适量的水分。
师:下面看温度。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机物的分解需要在酶的作用下进行,而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右图是酶的活性与温度的关系的图像,我们可以看出,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因此,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
师:不同作物的种子对温度的要求不同,这是生物长期适应环境的表现。农民伯伯选择适当的季节播种是为种子萌发提供适宜的温度。
师:最后看空气。种子的萌发需要能量吗?
生:需要。
师:能量从何而来?
生:呼吸作用。
师:种子的呼吸作用需要氧气。在萌发初期,种子的呼吸十分旺盛,需氧量更大。 因此,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氧气。
师:农业生产上,播种前松土就是为种子的萌发提供 ?
生:充足的氧气。
因此,水分、空气和温度三个因素是相互联系、互相制约、缺一不可的。
活动二:探究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
师:芽苗菜好吃好养,提供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氧气,种子就一定能萌发出好吃的芽苗菜吗?
生:不一定。煮熟的种子、坏掉的种子不能萌发。
师:请看老师这一盘豌豆苗,长得挺好吧,但所有的种子都萌发了吗?
生:摇头。
师:谁的眼睛最大,来帮老师找一下。
生:找到了。
师:谢谢,果真眼睛大,居然找到这么多。说明种子的萌发除了需要适宜的外界条件,还需要一些自身条件。需要哪些自身条件呢?
师:老师做了一组实验,请看。展示实验照片并讲述实验。
师:老师选择成熟的豌豆和玉米种子进行了如下实验,取豌豆和玉米种子各40粒,冷水浸泡一昼夜,10粒煮熟,10粒玉米种子切去大部分胚乳,10粒豌豆切去大部分子叶,10粒切去胚,10粒不做任何处理,然后分别编号1234,在适当的外界条件下培养。
师:同学们猜一猜,哪些种子会萌发呢?
生:4号。
师:你猜对了吗?我们看,哪些种子萌发了?
生:2号和没有处理的4号种子萌发了。
师:对。2号虽然萌发了,但长势明显不如4号。2号切去的胚乳或子叶在种子的萌发中有什么作用呢?
生:为种子萌发提供营养物质。
师:因此种子要正常萌发还需要有充足的营养物质。
师:与4号相比,其它种子为什么没有萌发呢?说明种子的萌发需要什么自身条件?
生:1号煮熟了,种子失去了生命,说明要活的种子才能萌发。
师:很好。种子是有一定寿命的,不同种子的寿命一般不同。比如小麦种子的寿命为两三年,而莲的种子寿命可达数百年甚至千年。因此放了七八年的小麦种子还能萌发吗?
生:不能。因为不在寿命期限之内。
师:所以种子要萌发需在寿限之内。
师:3号呢?
生:3号切去胚,说明种子的萌发还必须有完整的胚。
师:分析得相当不错。种子的胚要完好无损。那大米豆瓣能萌发吗?为什么?
生:不能,因为种子的胚受到损坏。
师:老师选择的是发育成熟的种子,说明种子的萌发要满足什么自身条件?
生:发育完全。
师:除了这些,还有没有其他自身条件呢?
生:种子要度过休眠期。
师:对。有些种子具有休眠现象。什么是种子的休眠呢?我们一起来读一遍。
生齐读:有些种子虽然是活的,外界条件也适宜,但它们成熟后却不能立即萌发,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萌发的现象。
师:比如说莲的种子秋天成熟后,不能立即萌发,要来年春天才能萌发,这是因为如果莲子秋天萌发,其幼苗就很可能被低温冻死。因此种子的休眠是生物适应环境的表现。
师:并不是所有的种子都有休眠现象,不同种子的休眠期一般不同。因此,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还需已度过休眠期。
活动三: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要种好芽苗菜首先必须选择好种子,什么样的种子才适合种芽苗菜呢?
生:发芽率高的种子。
师:农业生产上,为保证苗全苗壮,播种前一般要测定种子的发芽率,怎么测呢?请同学们自学课本第8页4、5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如何计算种子的发芽率?
2、种子的发芽率达到多少才能投入生产?
生:发芽率=(萌发种子数) /(全部被测种子数)×100%
生:发芽率大于90%才能投入生产。
师:很好,假如你是种子站的工作人员,要测量新到的一批种子的发芽率,为保准确,所有的种子都用来测量,可以吗?
生:不可以,太浪费。
师:为了避免浪费,只选取一粒呢?
生:不行,选取一粒误差太大。
师:那应该如何取样呢?请各小组讨论以下两个问题。
师:测定种子的发芽率时,可以人为挑选粒大饱满的种子吗?为什么?
生:不可以,这样选取的种子不具有代表性。
师:如何选择用来测定种子的发芽率的样本呢?
生:随机选取
师:不错,应该随机选取,让样本具有代表性,减少实验的误差。
(3)课堂小结
师: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就学完了,你学会了什么?谈谈你的收获。
生: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会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生:我学会了怎么生豆芽。
生:我觉得学生物有趣有用。
生:我想种芽苗菜。
生:下周是我妈妈的生日,我想自己种一盘芽苗菜送给她,祝她身体健康,越长越漂亮!
(同学们鼓掌)
师:我们都应心怀感恩之心,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让我们共同唱响《感恩的心》。
(4)巩固练习
师:最后我们来练一练。
师:1、被虫蛀过的种子,一般都不能萌发成幼苗,其原因往往是( )
A.种子感染了病毒,失去了前发能力
B.萌发时外界条件不适宜
C.种子的胚被虫子蛀咬破坏,失去生活力
D.种皮被破坏,失去保护作用
生:C
师:2、将颗粒饱满的种子分为甲、乙两组,在25-30℃温度下分别播种,甲组种在潮湿肥沃的土壤里,乙组种在潮湿贫瘠的土壤里,这两组种子的发芽状况是( )
A.甲先发芽 B.先发芽 C.同时发芽 D.都不发芽
生:C
师:3、阅读教材开眼界第10页,想想芽苗菜好吃好养,这些漂亮的种子种出来的芽苗菜健康吗?
生:不健康,因为这些种子含有种衣剂,而种衣剂含有农药等化学物质,芽苗菜生长周期短,这些物质很容易残留在豆苗里面,危害身体健康。
(4)课外实践
师:芽苗菜营养丰富,吃法多多,可以清炒、凉拌、做汤、做饺子馅等,还能做重庆人最喜欢吃的火锅,那我们回家种一盘芽苗菜,一起烫火锅,好不好?
生:好。
师:回家种菜去吧!下课!
七、板书设计
种子萌发的条件
一、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适量的水分
充足的空气
适宜的温度
二、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
种子发育完全
胚完好无损
在种子寿限之内
已通过休眠期(种子的休眠是指一些种子在外界条件适宜时也不能萌发,要隔一段时间才能萌发的现象。)
三、种子的发芽率
发芽率=(萌发种子数)/(全部被测种子数)×100%(大于90%合格)
八、课后反思:
在实验记录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记录以及数据整理能力,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