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找果子的刺猬
一、教材分析
“小刺猬”的外形很特别,也很可爱,孩子们对刺猬充满好奇。本课以“找果子的小刺猬”为载体,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创新思维。教材中,通过展示小刺猬的图片和小刺猬找果子的相关作品,引导学生了解小刺猬的形象特征,想象小刺猬如何找果子。通过观察、讨论、探究、想象、创作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对找果子的小刺猬有更深入的感知、感悟。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本课通过搓、捏、压、拉、团、垒、接等不同操作方法的运用,掌握立体造型的技巧,培养创造能力。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鼓励创新,尊重学生个性,激发学生创作潜能。各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泥塑材料,如陶泥、橡皮泥、超轻泥等。
二、学情分析
本课是三年级上册的造型表现美术教材。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特点,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小动物“情有独钟”,对小动物也特别有情感,他们很想接近小动物,很想去塑造它们。这个年龄的孩子喜欢手工制作,并有一定的立体造型能力,此阶段动手做做玩玩是学生最喜欢的美术活动。小刺猬的形体比较特别,学生非常喜欢和好奇,他们会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个性化的创造,所以在本课教学过程中,以“找果子的刺猬为载体”,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锻炼了学生的手脑配合能力,结合教师的语言表达和手工示范将枯燥的造型表现课变得生动有趣。
在造型表现技法上,他们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但是在小刺猬造型的可爱、夸张等方面上以及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上,还需要老师耐心指导。另外创编小刺猬完整的童话故事是孩子们的软肋,需要教师启发引导,从而激发创造潜能。
三、教学目标:
学生了解刺猬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等相关知识。
学生用泥塑的方法塑造一只或一组找果子的刺猬。
学生自主养成爱小动物的意识及热爱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生能用泥塑的表现方式完成一只或一组找果子的刺猬。
难点:学生能创造具有独特个性的刺猬形象,并能根据创编的童话故事塑造小刺猬找果子的情境。
五、教学课时 : 一课时
六、教学准备
(学生)小刺猬的图片资料、陶泥或跳跳泥、小刺猬玩具。
(教师)多媒体课件、范作、跳跳泥或陶泥。
七、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1.教师:在大屏幕上出示秋天的图片,创设情境,导入话题。
提问:“秋天到了,树叶黄了,果实成熟了,人们都忙着收获了。森林里的小动物也都忙开啦!他们都在忙什么呢?”
学生:发挥想象猜测。(找果子,准备存储食物过冬。)
提问:“有一种可爱的小动物也在忙着找果子,先猜猜这则谜语,你们就知道是什么动物了。”
教师:出示谜语“个子虽不大,浑身是武器,见敌缩成团,看你奈我何?”
学生:讨论回答。(刺猬。)
2.教师:出示刺猬球图片,导入课题——《找果子的刺猬》。
教师:“今天让我们跟着刺猬一起去找果子吧!”
【设计意图】通过秋天图片展示,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学生后面的深入学习探究。本课以找果子的刺猬为载体,通过图片直观展示揭示课题,引导学生了解刺猬的外形特征。
(二)初步探究(预计用时5分钟)
1.教师:“刺猬的生活习性是怎样的?”
学生:小组讨论刺猬的生活习性。(刺猬是哺乳类的杂食动物,冬季有冬眠的习性等。)
2.教师:出示各类刺猬图片。
学生:欣赏刺猬图片,自主了解刺猬的外形特征。
教师:小结。
(1)整体外形:滚圆的身体,尖尖的脑袋,尖锐的棘刺,短小的四肢。
(2)细部特征:炯炯有神的黑眼睛,椭圆形的小耳朵,嗅觉灵敏的大鼻球。
【设计意图】三年级学生的思维模式以具体形象思维逐渐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通过同学之间讨论、教师引导、图片观察等形式,能够帮助学生直观了解刺猬成员的生活习性和外形特征。
(三)深入探究(预计用时5分钟)
1.教师:出示艺术家创作的作品。
提问:艺术家眼中的刺猬形象是怎样的?
学生:讨论艺术家眼中的刺猬和生活中的刺猬的区别。
教师:小结。(拟人,概括,夸张等手法)
《小刺猬的麻烦》(水彩画)瑞希德斯卡梅卡(英国)
2.教师:出示同龄小朋友的刺猬作品。
提问:同龄小朋友眼中的刺猬美在哪里?
3. 老师总结。
“刺猬是一种可爱的小动物,以它的形态来创作的艺术品也是生动又美观,今天我们用泥塑的方法来制作一件刺猬工艺品。”
【设计意图】欣赏名作以及生活中的艺术品,感受艺术美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探究意识,启发的学生的创作思维。
(四)实践体验(预计用时10分钟)
1.探讨身体和头的制作方法。
教师:刺猬的头和身子可以连在一起做吗?可以做成什么形状?
学生:小组讨论。(水滴形)
教师:“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做呢?”
学生:学生讨论并尝试。
教师:总结水滴型的制作方法和制作步骤。
搓圆球 手指放圆球的一端搓 四肢搓成水滴形装上
调整头部(尖头往上调整)
2.探讨刺猬背上刺的制作方法 。
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刺猬身上刺的 基本制作方法。
学生:讨论并尝试。
老师:小结。
“水滴形的刺。这里的大多数造型都是水滴造型,大水滴是刺猬身体,小水滴是刺猬身上五彩的刺,感觉很象彩色铅笔头插满整个刺猬的感觉。”
水滴形的彩色刺 未干时装上刺 最后修饰(加眼睛,鼻球,腮红等)
【设计意图】教师讲解和示范,强调基本形。引导学生直观了解泥塑制作的刺猬的方法,学生更能够理解和掌握。
教师:引导学生思维发散,掌握小刺猬背上刺的其他制作方法
(1)用剪刀剪出刺
(2)借用其他物体,巧妙成刺。
【设计意图】巧用生活原型,引导学生发散性思维,关注生活、热爱生活。
(五)制作交流(预计用时16分钟)
1.作业要求:(1)可以采用水滴形,巧用生活原型,手捏成形等手法来表现刺猬。
(2)刺可以采用多种手法表现,动态可以有直立,爬行……
(3) 可以制作一些生动的果子,增加趣味。
(4)可以制作一只,也可以制作一组。
2.学生制作,教师个别指导。
3.作业交流。
我是一只怎么样的小刺猬?我身上哪些地方表现的最富有创意?我找到了哪些诱人的新鲜果子?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和探索意识。以自评为主,通过介绍,让其他同学发现他制作的思路和有缺点,欣赏别人的优点,体会成功的乐趣。
(六)小结拓展(预计用时1分钟)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刺猬的生活习性和外形特征,同时也了解了刺猬是森林的保护者,一晚上能吃掉200克的虫子,消灭害虫因此有利于农业,但偶尔也偷吃几个果子。刺猬全身都是宝,所以很多人捕杀它,数量明显下降,成为保护动物,为了人类和大自然的和谐相处请保护好小动物吧!
八:菜单式教学建议
(一)导入环节
通过秋天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以刺猬找果子的故事为线索,贯穿整堂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潜移默化地了解刺猬外形特征,便于学生后面的深入学习探究。
(二)实施环节
1.在学期开始的时候,引导学生熟悉教材,了解一学期需要准备的工具,提前布置任务,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以找果子的刺猬为载体,引导学生把泥塑方法与具体操作结合起来,在材料的使用上面,建议使用超轻粘土,更易塑形和环保。上这一课之前收集准备一些类似刺猬背上的刺的生活物品,美术创作来源于生活,对启迪学生关注生活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探究学习环节。教师出示图片欣赏,讨论刺猬的制作步骤时教师可以示范一下水滴型的制作方法,这样学生以最直观的方法去学习,学生更能理解。
4.剪刀的使用过程中注意安全。在剪刺的时候手和剪刀稍微抬高一些。粘贴刺猬的鼻子和眼睛的时候适当用湿毛巾在粘贴处搽一下,以便粘土能牢固的粘贴上。
(三)作业环节
1.作业建议一:明确作业要求,启发学生创作。学生可以可以采用水滴形,巧用生活原型,手捏成形等手法来表现刺猬,培养塑造美的能力,满足表现欲。
作业建议二:在刺猬刺的设计上,可以采用多种手法表现。可以采用超轻粘土塑造,也可以巧用生活原型,鼓励学生在活动实践中学会举一反三。
3.作业建议三:在活动过程中,接受能力快的的学生,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创作,为我们可爱的小刺猬装饰一些生动的果子,增加趣味性。
4.评价建议:注重学生间的交流,评价过程本身就是学生受教育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
5.展示建议:教师可以将学生的作品进行拍摄成册,利用移动终端设备(微信群等)放在家长群里共享。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美术学习活动。
九:相关知识。
地方名:普通刺谓、刺球子,英文名Hedgehog。猬科。刺猬是杂食性动物,在野外主要靠捕食各种无脊椎动物和小型脊椎动物以及草根、果、瓜等植物为生。 每到夏秋的傍晚,无论是平房小院、楼群绿地、公园小径,甚至在楼梯间、落叶堆,到处可以看见这些小刺球忙活觅食的身影。但是有谁知道,这位人类古老的老邻居已经是世界级的濒危物种。普通刺猬成为了136种二级保护动物中的一员受到了法律保护。
在野生环境自由生存的刺猬会为公园、花园、小院清除虫蛹、老鼠和蛇,是不用付薪水的园丁。当然,有时难免也会偷吃一两个果子,这只是说明它饿极了。刺猬是一种长不过25厘米的小型哺乳动物,嘴尖,耳小,四肢短。虽然身单力薄,行动迟缓,却有一套保护自己的好本领。 刺猬除肚子外全身长有硬刺,当它遇到危险时会圈成一团变成有刺的球,它的形态和温顺的性格非常可爱,有些品种只比手掌略大,因而在澳大利亚有人将它当宠物来养。刺猬有非常长的鼻子,它的触觉与嗅觉很发达。它最喜爱的食物是蚂蚁与白蚁,当它嗅到地下的食物时,它会用爪挖出洞口,然后将它的长而粘的舌头伸进洞内一转,即获得丰盛的一餐。刺猬的皮、肉、胆、脂、心、肝、脑等都具有药用价值因其捕食大量有害昆虫而为益兽。
超轻粘土的介绍。超轻粘土只是纸黏土里的一种,简称超轻土,又称弹跳泥,是一种无毒、无味、无刺激性新型环保工艺材料,属粘土类,该材料可塑性强、色彩艳丽,手工者可自由揉捏、随意创作。是一种集陶土、纸粘土、雕塑油泥、橡皮泥等优点集于一身的手工创作材料,它可与木头、金属片、亮片、玻璃等材质完美结合使用,由弹跳泥制作的作品不需要烧烤,在24--48小时内可自然风干且有弹性、不碎裂,可以永久保存。在日本比较盛行,有K-CLAY的牌子,在国内做得比较好的牌子有"智高","迷丽迷泥",“100分”等超轻土的牌子。
弹跳泥、陶泥、橡皮泥比较
弹跳泥
陶泥
橡皮泥
材料
环保材料
工业原料
化学原料
重量/体积
超轻,是一般粘土的1/4重量
质地重
质地重
气味
无味
无味
香精刺鼻味
油腻度
不油腻
油腻
油腻
手感
手感细腻,。不污染以及环境。
质地硬、不掉色
材料粗糙、易掉色、易沾手
色彩
色彩炫丽、色泽纯正
色彩炫丽、色泽纯正
色彩较暗、色泽不正
混色
按色彩形成规律,揉合不同颜色的弹跳泥可形成新的色彩。变换无穷
易混色
颜色不可调配,色彩偏差较大,混色不纯正
可塑性
易造型,泥体之间的粘接性强,拉伸强度大,可做精细物品
易造型,泥体之间的粘接性强,拉伸强度大,可做精细物品
不易造型,需用模具成型,无拉伸强度,部件之间不易粘接
作品保存
易定型,,不会裂开,色泽亮丽
需要高温定型,可长期保存,易碎,色泽亮丽
易干裂、无法保存
附加色彩
可用水性记号笔,水彩颜料和丙烯颜料改变粘土的颜色,色彩鲜艳。
不可附加色彩
不可附加色彩
附着性
能够粘在塑料、玻璃、木头上,运用该特性能创造更多造型。
十、学生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