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细跳月?
年级:三年级
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音乐教材上册第五单元第三课
课时:1课时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环境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阿细跳月》又叫跳月歌,流行于云南弥勒西山彝族阿细人之中。在节日或农闲的月夜里,阿细人喜欢在松林或空旷草坪上举行“跳月”。参加者多为男女青年。小伙子们手拿高音笛、低音笛、月琴、小三弦、中三弦、大三弦等乐器,边奏边舞;姑娘们则随着音乐,边拍手边舞,至兴高采烈时唱《跳月歌》。《跳月歌》很有特点,全曲由do、mi、sol三个音组成,采用5/8节拍。演唱时,在每小节的第四、五拍的前半拍由舌的两旁吸气。旋律活泼跳荡,富于动感,特色鲜明。中国民族音乐家彭修文曾根据该舞蹈的音乐,写了今天我们听到的民族管弦乐曲《阿细跳月》。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性格活泼,好动。通过学习掌握“跳月”舞步,参与集体舞表演,让学生感受集体舞的乐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感受乐曲五拍子的曲风,并能用声势动作参与表现。
过程与方法:熟悉并熟练视唱主题旋律,能听辨乐曲基本结构。
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了解相关的民俗文化,学习并掌握“跳月”基本舞步,参与集体舞表演。
【教学重点】:听赏《阿细跳月》,学习“跳月”的基本舞步。
【教学难点】:五拍子舞步的学习以及集体舞的参与表演。
【教学方法】
欣赏法、启发引导法、感知体验法。
【教学手段】
运用奥尔夫教学理念—声势、律动参与音乐、体验音乐、了解音乐。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学习四个变化队形
男生走到女生左边;男生退回原位;
女生退到男生旁边;男生退回女生旁边。
(再依学生情况是否增加队形变换难度)
2、在音乐中听老师指令变化队形
【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目的有两个,第一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状态,融洽师生之间的关系。第二是为了最后集体舞队形变化做好铺垫。】
二、节奏游戏
1、声势模仿—学生模仿老师的声势动作。
基本节奏: 2/4 × × ︱
2、声势节奏对话
师: 4/5 × × × 生: × ×|
请 拍 手 拍 手
请 拍 肩 拍 肩
3、教师与学生节奏互动(老师拍哪里学生拍哪里,注意教师是3拍,学生是2拍);教师走到学生当中即兴与学生进行节奏对话游戏;在《阿细跳月》的音乐中完成5/4拍的节奏互动游戏。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对四五拍的分解与整体感受,让孩子在声势动作中了解《阿细跳月》中四五拍的基本律动。此环节由易到难,最开始的动作模仿是为了集中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关注教师的声势动作的变化。】
三、学习跳月舞步
1、动作表现五拍子,即走三步拍两下手。
师:你们仔细看一看老师会把五拍藏哪些动作里?
(三拍脚上,两拍子在手上。)
2、跳月基本舞步学习。
(师:如果你找到了,就跟着老师一起跳一跳吧!)
3、随《阿细跳月》音乐用跳月舞步参与表演。
【设计意图:奥尔夫教学理念告诉我们教孩子学音乐不仅是听的参与,而是要调动全身所有的感观来参与音乐。这个环节也渗透了彝族舞蹈中的基本舞步让孩子在学习舞步中进一步感受四五拍子的动律,同时也是为接下来的集体舞做好铺垫。】
四、欣赏《阿细跳月》
1、熟悉乐曲主题。
(1)教师演唱音乐主题,学生找旋律重复的地方;
(2)教师演唱音乐主题,学生找到音乐旋律中的主音;
(3)出示乐曲主题并视唱。
2、整体聆听乐曲。
(提问:这个音乐主题在乐曲中一共出现多少次?)
3、整体聆听乐曲。
(教师依次与学生对拍四五拍,随音乐参与表现,音乐主题每出现依次换一个学生对拍。)
4、主奏乐器赏析
师: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接触到了一些中国的民族乐器,比如有吹奏类乐器竹笛、萧等,弹拨类乐器琵琶、阮等,打击类乐器鼓、镲等……在刚才这段乐器演奏中你听到了哪些乐器呢?
(听到乐器的还可以模仿乐器的演奏动作)
5、小结:乐曲听完了,你们觉得乐曲的速度是怎样的?(快速)乐曲的情绪呢?(欢快)你们能想象一下乐曲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样的情景吗?(生:舞蹈……)
6、主题旋律填词演唱
(1)歌曲导入
师:乐曲向大家展示了什么情景?(老师填词演唱)
师:有谁知道老师刚才唱的是哪个民族的歌吗?
生:……
师:这是一个非常热情、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是云南彝族阿细人。
(2)听记歌词
师:刚才老师所唱的歌曲是什么内容?
(3)跟琴练唱。
(4)学生唱歌,老师伴舞。
了解民俗:彝族的阿细人白天忙于农活,晚上就喜欢聚在一起,在月亮下欢歌起舞,我们刚才唱的这段旋律就叫《阿细跳月》。
活动参与
1、随音乐师生表演跳月舞。
(师:云南彝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通常男女围坐在一起,男人弹着大三弦,吹着竹笛,女人合着五拍子的音乐与男人们对舞。基本舞步就是三步加两次拍手或是蹬脚。后来,中国民族音乐家彭修文曾根据该舞蹈的音乐,写了今天我们听到的民族管弦乐曲《阿细跳月》。
小结:任何艺术都是来源于生活,音乐、舞蹈也是同样如此,感谢大家陪我一起感受了一支非常热情的集体舞—《阿细跳月》,也希望同学们能够用心观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
板书设计: 《阿细跳月》
师: 4/5 × × × 生: × ×|
请 拍 手 拍 手
请 拍 肩 拍 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