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一亿有多大”活动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借助学生熟悉的事物,从不同角度对1亿进行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猜想、讨论、计算等过程,初步获得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 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愿意与他人合作,与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的良好品质;增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经过探究1亿有多大的活动,使学生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利用可想象的素材充分感受1亿这个数有多大。
教学难点: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从数的组成理解1亿的大小
从“10个一是10”开始数到一亿,很快数完,要是一个一个地数呢?你能想象要数多久吗?
2、 揭示课题:一亿有多大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通过谈话引入,简洁明快,直奔主题。]
二、自主探究,培养数感
1、猜一猜。
师:大家眼睛闭着,在大脑里大胆猜想一下:1亿有多大?(师生共同猜想)。
学生发挥想象,引导学生进行验证。 ? ? ? ? ?
2、操作验证。
活动一:一个一个地数到一亿要多久?
10
100
1000
1 0000
10 0000
1 0000 0000
? 9秒
?
?
?
?
?
90000000÷60=1500000分÷60=25000时÷24≈1024天÷365≈3年
一刻不停数一亿个数大约要3年。人总得吃饭睡觉,假如每天数8个小时数完一亿就会要9年。也就是说,你今年9岁,从现在就开始数,要数到十八岁才能把一亿数完
活动二:一亿张纸有多高
第一步:确定方案
(1)确立研究的问题——1亿张纸摞起来有多厚? ?教师启发学生思考:要想研究1亿张纸摞起来有多厚,是否真的要找出1亿张纸摞起来直接进行测量呢?不能直接测量怎么办?启发学生说出:可以先测量一部分纸的厚度,再由部分推算出整体是多少。
教师继续提问:那"一部分"应该取多少呢? ?启发学生说出:可以先量出100张纸的厚度或1000张纸的厚度。 教师追问:你们为什么不取125张呢? ?教师说明:为了计算方便,应该取整百、整千、整万的数量。
(2)明确活动目的、要求。
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分别取100张纸来测量厚度,描述活动过程,从中体会一亿的大小。
第二步:进行实验 ?取100张为基数,进行测量。 ? ? ? 学生取100张纸测量高度,然后推算一亿张纸的高度。
(3)以100张纸为例。
100(张)
1000
1 0000
10 0000
1 0000 0000
? 1厘米
?
?
?
?
③推算结果。 ?一亿张纸的高度是1万米。
问:你们记得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有多高吗?(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8844.43米,)看来,沿着一亿张纸摞起来的小路真的可以登上世界最高峰啊! ?学生不禁欢喜雀跃,情绪激动。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操作实验、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验一亿的大小,发展数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三步:获得结论 ?学生根据对以上信息、数据的分析,结合具体情境描述出一亿的大小。
第四步:表达交流
(1)小组交流活动过程。
(2)活动小结。
①进一步想象一亿有多大。
②对小组的活动过程进行评价。
第五步:首尾呼应,确认可以登上高峰
第六步:请学生谈感受
[通过交流,丰富学生对1亿有多大的感受,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向他人学习、与他人沟通和交流的习惯]
3、直观感受 ?阅读"刘恩的故事"及以下数据,加深理解。
《刘恩领赏一亿粒大米》的故事。
“古时候有一个叫刘恩的大臣,他非常关心老百姓的疾苦,有一次黄河又泛滥了。当刘恩得知这一灾情后,他立刻用最快的速度写了一份奏折给皇帝。皇帝下令让他到灾区去救灾。刘恩到了灾区后,立刻展开救灾工作,最后终于让老百姓重建了家园。灾区的人民非常感激刘恩,可是皇帝知道这件事后,非常的嫉妒。他不愿意奖赏刘恩,于是就想了一个自认为很好的办法,他把刘恩找来,先是夸奖他救灾的功劳,然后对刘恩说:“你在灾区救了那么多的老百姓,朕就奖赏你每月奉禄多加100000000粒大米吧。”皇帝刚说完,其他的大臣都笑了,心想: 100000000粒大米才有多少呀?可是刘恩却是很高兴的谢了皇帝。同学们,你知道1亿粒大米到底有多重吗?”
100(粒)
1000(粒)
1 0000(粒)
1 0000 0000(粒)
2克
?
?
(1)师:我国约有13亿人口,如果每人每天节约1粒米,那么全国1天大约可节约多少粒?如果每人每天平均吃400克,13亿粒米又够一人吃多少天呢? ?师:了解到这种情况,你有何感想?(渗透思想教育)
读一读下面的信息,并说一说有什么感受。
每年造一次性筷子需砍伐树木2500棵!而且这些树木必须年龄在50—60年!但这些筷子的用处并不大,只是为了用餐。餐后它便没有用了!我国每年生产和丢弃的一次性筷子达四百五十亿双!正因为这样,鸟儿没有了家。
每秒钟浪费一滴水,那么一个月将要浪费1219200滴。每年将流失4亿多滴水!正因为这样,鱼儿没有了家。
①1亿张纸叠在一起,比珠穆郞玛峰还要高。
②1亿秒的时间约是3年62天。
③1亿滴水可汇成3333升水,可装四辆大型运水车。
④我国移动电话用量去年已突破2亿多部。
[设计意图:运用一系列数据进行说明,更好地帮助学生建立数感。]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我们是怎样来进行研究的?
教师指出:1亿确实很大,浪费的确严重。但它再大,基数还是1。节约应从我们每一个人做起,从节约每一张纸,每一粒米,每一滴水做起。
[设计意图:在应用中巩固方法,进一步强化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应用的意识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布置作业
1、写一篇数学日记。
2、从下面选择你感兴趣的题材开展活动。(也可自定题材。) 一亿粒大米有多少吨? ? ? ? ? ?一亿个硬币摞在一起有多高?
《一亿有多大》教学反思
?
?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1亿有多大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1亿有多大,那么,就要放手让学生自己活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有的学生准备了一定数量的a4的稿纸、钟表、或一定厚度的书……课堂上让学生结合成活动小组,各组研究内容与活动步骤的确定,具体实验的进行等,我都放手让学生去思考,交流,由小组合作完成。事实说明,学生的内在潜力是很大的。通过实验他们推算出了:1亿张纸有1万多米高;数1亿个数字需要3年长的时间……。学生通过实验推算出了结果,但这些结果比较抽象,很难想象出来,我适时出示了课前学生搜集的资料,与实验结果进行对照,学生不禁唏嘘一片。数一亿个字不吃不喝需要3年的时间;1亿张纸的厚度比珠穆朗玛峰还高高,…学生直观的感受了1亿的大小。整节课,我让学生去实验、去发现、去探究,切实给了学生自主活动的平台和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