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梯形的面积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6.3梯形的面积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12-21 20:17: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章节名称
第六单元 多边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
学时
1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在操作、观察、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理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会独立思考,体会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
本节(课)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理解和掌握梯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通过巩固应用,灵活应用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动手操作,激发兴趣,感受“转化”思想。
学生特征
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理解了平移、旋转的思想,具备了初步的归纳、对比和推理的数学能力。基本可以实现以图形间内在联系为线索,以未知转化为已知的基本方法进行推导,得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知识点
编 号
学习
目标
具 体 描 述 语 句
1
2
3
知识和能力
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
和价值观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梯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应用公式进行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在操作、观察、比较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交流中,逐步培养学生归纳、推理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学习数学的方法,进一步感受“转化”思想;并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项 目
内 容
解 决 措 施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运用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时注重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通过观察比较,小组合作学习从而概况出梯形的面积公式;在学生理解公式的基础上,通过多层次有梯度的练习促进学生对公式的掌握和灵活应用。
教学难点
理解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体会转化思想在数学中的重要性。
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运用“转化”思想进行探究,让学生经历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媒体(资源)的选择
知识点
编 号
学习
目标
媒体
类型
媒体内容要点
教学
作用
使用
方式
所 得 结 论
占用
时间
媒体
来源
1
2
3
知识和能力
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课件2(图片)
课件3、4(图片)
学具
课件5(文字)
课件6-10
(图片、文字)
已学平面图形的面积及联系
生活中的梯形
梯形纸片

数学家的“出
入相补”方法
应用巩固
A
B
E
H.
J
C
D
J
G
J
复习铺垫
激发兴趣
进入课题
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推导出面积公式
拓展知识
感受数学文化
根据所学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
2分
1分
10分
1分
15分
自制
下载自制
自制
自制
自制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自定义。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 边播放、边议论;I.学习者自己操作媒体进行学习;J.自定义。




梯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的面 = 底 × 高

梯 形 的 面 积 =(上底+下底 × 高÷2
S =(a+b)h÷2












教学过程结构:
一、复习铺垫,谈话导入。
1、复习铺垫
2、谈话导入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猜想验证
2、知识拓展,感受数学文化























3、公式推导

4、我是小法官
5、公式运用
三、解决实际问题
四、课堂小结,提高升华。





知识点
编 号
学习
目标
练 习 题 目 内 容
1
2
3
知识和
能力
过程和
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一、填空。
1、两个( )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 ),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梯形的( ),每个梯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 ),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所以梯形的面积=( ),用字母表示是( )。
2、梯形的上底是4厘米,下底是7厘米,高是6厘米,面积是( )。
二、判断。
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定比梯形的面积大。( )
2、两个梯形一定能拼成平行四边形。 ( )
3、一个上底是1厘米,下底是3厘米,高是3厘米的梯形,它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 ( )
三、动手操作。
任意画一个梯形,测量出所需数据并计算它的面积。
四、解决问题。
一块梯形宣传板,上底长13米,下底长15米,高是3米,油漆为块广告牌(只有一面)每平方米要油漆2kg,100kg够不够?





本节课突出“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复习铺垫,加强了知识间的联系,为新知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使学生在操作、观察、交流中探究新知,逐步培养学生归纳、推理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实现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多元学习。注重知识的巩固提升,以解决生活在的实际问题为主,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本节课体现了以“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1、学习方式的变化是本节课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如: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动手剪、拼、摆,把梯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在充分感知、理解的基础上总结出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整节课知识脉络清晰:复习—转化—发现—归纳,逐步展开教学。使学生构建的知识形成知识“链”,为今后的学习搭建了平台,为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了基础。
3、注重挖掘生活在的数学,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注重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从而进一步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