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2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9-12-20 07:15: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讲述的是城市区位因素,从教材的地位上看,高中人文地理贯穿了区位理念,影响城市区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在不同的阶段,有其主导的区位因素。教材从自然、经济、社会文化三个方面结合实例进行讲述,本课时重在分析城市区位,掌握综合分析城市区位的一般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突出人地关系思想。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透过前面的学习,已初步掌握了学习地理的一般方法,但综合分析能力有限,加之知识面有限,生活阅历较浅,用新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去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需着重培养,因此根据课标和学生的特点,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三个(见学习目标),把本节课的难点确定为掌握一个方法,即“综合分析城市区位的一般方法”。
设计思路:
本节课在教学方式上改变传统是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方式,采用我校1539学本课堂下的“五学课堂”模式(定向导学—静心自学—激情互学—精讲助学—检测评学),但又打破五学课堂的固定顺序,做到灵活运用,切实提高课堂的效率。
从内容设计上以西安为案例,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完成本节课的学习。西安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城市,古代曾是十三朝古都、古丝绸之路的起点,现代一带一路的陆上起点城市、西北龙头和关中城市群的核心,它从汉代兴起,到唐后没落,再到改革开放后的再次腾飞,反应了城市区位因素的发展和变化。所以在教学内容上以“西安”为案例,共分为三幕,第一幕:千年古都,梦回长安;第二幕:探索发现,没落长安;第三幕:厚积薄发,腾飞西安。以西安的兴起、衰落、腾飞为主线,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掌握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理解城市的区位因素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也是在不断变化的,熟练应用城市区位分析的方法。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城市区位的含义;
2.结合具体区域,分析影响城市分布的主要区位因素,并理解其是在不断变化的;
3.熟练应用城市的区位分析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运用图文资料分析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掌握该类地理案例分析的方法,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知识迁移应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比学习城市的自然和经济区位,正确认识自然环境对城市的影响,提高学生探索城市规划的兴趣。
2.通过分析身边的城市区位,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理解城市自然地理区位和经济地理区位。
教学难点:掌握综合分析城市区位的一般方法。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生展示、精讲点拨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静心自学 上课前一天利用20分钟左右自习时间,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文本,通过阅读教材P26—P28的内容、查阅地图册(中国地形、中国交通图、中国河流图),运用查、划、写、记等方式,对文本内容归纳分析,独立思考,深入钻研,完成对“导学案”上老师依据学情预设“静心自学”部分的问题或题目。学生将难以独立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并将自己在自学产生新的疑难问题提出来。(静心自学部分见学案篇子) 通过预习使学生了解城市的定义、特点、分类及区位、城市区位的定义,掌握影响城市区位因素并能举例在城市区位因素影响下兴起、发展的典型城市,完成初级学习目标,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定向导学 以“猜城市游戏”导入新课,设置问题“古时八水环绕、有两项六处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曾是13个王朝的古都、关中平原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一带一路的陆上起点城市、陕西省的省会……”,问题层层递进,引导学生猜出西安。再通过展示大量的精美图片(见图1:西安位置图、八水绕长安图、西安的交通图、西安古城图、秦皇兵马俑图、211大学校徽图、一带一路图、特色美食图、西安城市图等)。接下来展示本节课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重难点。图1 西安印象 使学生对西安产生视觉冲击,在感性上对西安有了初步的了解。通过此游戏,既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为本节课学习西安奠定了基础。
第一幕《千年古都 梦回长安》教师提供《定都长安》视频和文字材料,要求学生结合视频和文字资料,总结长安作为古都兴起的原因。附材料: 材料一:视频《定都长安》(略)材料二:西安市位于渭河流域中部关中盆地,北纬33.42度~34.45度之间,北临渭河和黄土高原,南邻秦岭。地势平坦开阔,有利于农业生产和城市建设。西安地区自古有“八水绕长安”之美称。八水环绕,水源充足,有利于农业发展,同时可发展漕运。 以长安为案例,通过分析长安兴起的原因,引出区位和城市区位的定义。视频材料生动直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精讲助学 公元前202年的夏天,初定天下的刘邦在都城的选择上,正徘徊于关中和洛阳之间。而谋士张良却从地理形势出发,在经济、军事两方面指明了关中作为都城的战略价值。他说:“关中左有崤函之险,右有陇蜀丛山之溢,土地肥美,沃野千里;加上南面有巴蜀的富饶农产,北有可牧放牛马的大草原。既有北、西、南三面的险要可以固守,又可向东方控制诸侯。诸侯安定,则黄河、渭水可以开通漕运,运输天下的粮食,供给京师所需”。于是刘邦便西行关中寻找一块吉地,最后在咸阳以东,渭水之南,灞水以西,一个名叫长安的小镇被他相中,圈定建设大汉帝国的新都。结合视频和文字资料,总结长安作为古都兴起的原因。第二幕《探索发现 没落长安》教师提供长安衰落的文字材料,要求学生根据材料,举例说明西安衰落的原因。材料:首先,长安城长期作为都城,人口众多,是世界历史上首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长期的耕作对关中平原的破坏极大,水源短缺,地下水开采过多,河流的运输功能也逐渐下降。由于长安城交通条件不足,尤其是水运条件的衰落,自唐朝以后,都城的选择逐渐由西向东迁移,长安失去了政治中心的地位、军事地位也随之下降。其次,自唐朝安史之乱后,长达8年的内乱使长安破败不已。北方地区由于常年战乱,人口逐渐向南迁移,安史之乱后长江流域的总人口首次超越黄河流域,人口大量流失,使长安城的经济下滑严重。根据以上材料,举例说明西安衰落的原因。在分析西安漕运时,通过对比隋朝河流通航图和中国近现代水运图(见图2),分析总结河流对城市的功能有哪些?图2隋朝河流通航图和中国近现代水运图在图中标注出易形成城市的河流四个区位(见图3)。结合我国南方内河航线和主要城市分布图(图4)找出相应的城市,从而得出结论“人流和物流的集聚、中转部位易形成较大的城市”。 图3河流区位图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长安衰落的原因,总结出城市区位因素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通过对比隋朝河流通航图和中国近现代水运图,使学生了解到河流对城市的重要影响,并总结出河流的功能。 通过让学生动手标注河流的区位,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锻炼了学生探究和动手的能力。
图4我国南方内河航线和主要城市分布图结合(见图5)引导学生对比西安分析石家庄快速发展的主导因素,并列举出“火车拉来的城市”。从而得出在结论:“铁路交汇处”易形成城市,交通的变化会影响到一个城市的兴衰。 图5 1937年中国主要铁路示意图和石家庄铁路图 通过对比西安和石家庄的发展,引出铁路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性,进一步理解城市的经济地理区位是在不断变化的。
激情互学 第三幕《厚积薄发 腾飞西安》通过角色扮演,小组合作探究,完成下面问题:长安衰落的原因是方方面面引起的,今天的西安想要再次创造辉煌,你作为西安市长,将从哪些方面入手? 教师展示视频《未来的西安》(视频略),学生观看短片,体会西安新发展。回顾长安城由兴盛,到衰落,再到今天腾飞,总结归纳为城市区位分析的一般方法(从几个方面分析城市区位?每个城市的主导区位因素一样吗?区位因素是变化的还是不变的?) 教师总结:①全面性(三大因素综合分析)②主导性(主导区位因素突出分析)③ 动态性(体现区位的发展变化)。可见自然地理区位对于城市的影响是相对稳定的;而经济地理区位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经济空间格局的变化而改变。长安形成的初期,主要考虑自然地理区位,发展变化过程中,主要考虑经济和政治文化地理区位。 互帮互学,合作研讨,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通过生生互动,产生思维的激情碰撞,达到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知识的目的。 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城市区位分析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学以致用教师提供《迁安市情宣传片》和文字材料。迁安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北纬39°51′~40°15′之间,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性气候。北、东、西三面呈脊背状与中部和南部的开阔平原相衬托,形成了典型“簸箕”状地形。境内有滦河、青龙河、沙河等16条河流,其中滦河穿城而过。铁矿石储量达27.2亿吨,铁精粉年产量连续14年居全国县级地方铁矿首位,素有“铁迁安”之称。境内京秦铁路、大秦铁路、通坨铁路三条铁路横贯东西,卑水铁路沟通南北。京沈高速公路、102国道等5条公路构成运输网络。海运有相距80多公里的秦皇岛港、京唐港,相距200公里的天津新港三大出海口。旅游资源丰富,有国家A级景区6家。2016年11月,迁安市被国家旅游局评为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12月7日,迁安市被列为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结合视频和文字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对迁安进行城市区位分析。 学生结合视频和文字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和城市区位分析方法对迁安进行城市区位分析。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并让学生感受到地理存在于我们生活中、存在我们的身边,体会到学习地理的乐趣和重要性。同时使学生感受到家乡的美丽和繁荣,身为迁安人而骄傲自豪,增强学生热爱家乡思想情感。
检测评学 独立思考,限时完成下面习题,检测本节课的学习效果。下图为我国西部某城市城区的空间分布图。回答1~2题。 1.形成该城市空间布局形态的主导因素是(  ) A.河流  B.资源 C.地形 D.交通2.①②两城市建成区较其他建成区面积大的共同原因是( )A.河流沿岸,水运条件优越 B.水能丰富,发展水电C.河流沉积岸,地形平坦开阔 D.技术密集型工业迁入下图为某地1965年和2009年发展简图,回答3~4题。 3.影响该区域1965年到2009年城市发展的因素有( )①矿产因素②气候条件③旅游资源④政策⑤河流⑥交通条件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⑤⑥ C. ①③④⑥ D. ③④⑤⑥4.随着当地煤炭和石油资源耗竭,城市的经济发展受影响最小的是( ) A.A城 B.D城 C.E城 D.F城 学生限时独立完成检测评学测试题,通过限时训练,既检测了本节课的学习效果,同时起到了巩固基础,提升能力的目的。生生、师生互评,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使学生感受到合作与竞争,达到以评促进的目的。
下图为《清明上河图》(局部),反映了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繁华的城市风貌。读回答5~6题。 5.东京城形成的最有利条件是( )A.文化底蕴深厚B.商业繁荣发达C.人口高度集聚D.水陆交通便利6.东京的城市功能主要以( )A.行政功能为主B.军事功能为主C.文化功能为主D.经济功能为主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