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 内战爆发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重庆谈判、全面内战爆发、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等基本史实,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坚持独裁、发动内战的本质;思考现象与本质之间的内在联系。
过程与方法:在分析讨论重庆谈判的过程中,初步掌握解释和回答历史问题的方法;通过文字、图片等资料,让学生感知内战爆发的基本史实,培养学生以唯物史观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形成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的努力,使学生感知和平、民主的来之不易,从而增加学生维护和平民主的自觉性和对共产党的热爱之情;认识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中国强盛的重要保证。
二、重点难点
重点:重庆谈判。
难点:重庆谈判的历史背景。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第六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者国家公祭日相关图片
教师导入:国之祭,民之愿,回望14年的苦难,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牺牲,终于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胜利之后,人们最期盼的是什么?中国又将走向何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 第23课 内战爆发
2、出示学习目标,指生读
(二)讲授新课
第一篇章 重庆的“和平”
和平之一:抗战胜利
1、1945年8月,《新华日报》上发表了一封读者来信:“中国的老百姓,足足有三十多年没有享受过和平的日子,一面受敌人的侵略,一面不断内战,……我们对于战后和平的期望,就象饥饿的人等饭吃那样的急迫……我们反对内战,不管用什么法律来解释,我们还是要反对,如果内战,全中国人民都要遭受无穷的损害 ……”
指生读,思考:这封信反映出人们最大的心愿是什么?
明确人民渴望和平,反对内战。
和平之二:重庆谈判
观看视频,思考国共两党对待战后中国未来的政治主张分别是什么?明确国共两党对待和平的态度。
出示
材料一:目前与奸党谈判,乃系窥测其要求与目的, 以拖延时间……如彼不能在军令政令统一原则下屈服,即以土匪清剿之。
—— 1945年9月,蒋介石给各战区司令长官密电
材料二:“我们明知共产党不会来渝谈判,我们要假戏真做,制造空气。”
——国民党《中央日报》总编陶希圣
分析蒋介石邀请毛泽东谈判的真实目的?
讨论:面对毫无诚意的谈判,毛泽东是否应该去重庆?
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尽一切可能去争取和平民主。体现了毛泽东为了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深入虎穴,勇于斗争的革命精神和卓越的政治智慧。
自主学习重庆谈判的基本史实。重点:“双十协定”的内容。
和平之三:政协会议
自主学习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
7、师明确重庆谈判与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
那么,这道曙光有没有照亮和平的未来呢?
第二篇章 南京的“战争”
我们知道,蒋介石邀请毛泽东谈判只是为了欺骗群众,做做样子,其实是为发动内战做准备。
战前准备:
1、出示国民政府还都南京、美军帮助运送国民党军队的图片。
资料:日本投降后,国民政府大力收编伪军。仅一个月的时间,就新任命了10余个路军总司令、3个先遣军总司令、5个军长。国民党部分军队在美国帮助下运至华北、东北,国民政府在东北的兵力达到30万人。
2、自主学习:阅读第二、三子目的内容,完成时间轴,了解内战爆发的经过。
3、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适时出示相关内容:
战争之一:全面进攻
国民党进攻中原地区和张家口形势图。解释中原解放区和张家口的重要性。
战争之二:重点进攻
分析国民党重点进攻陕北、山东解放区的原因。
面对国民党的疯狂进攻,中共中央是如何应对的呢?
第三篇章 延安的“胜利”
胜利之一:主动撤离
延安是陕北解放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家园。面对国民党大军压境,讨论:延安是守还是不守?
有一种胜利叫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占领。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中共中央决定主动撤离延安,开启了转战陕北的伟大历程。正如毛泽东撤离延安时所说:“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我们要以延安换取全中国。”。最终国民党“占领”一座空城。
仅仅撤退不足以打败敌军,解放区在战略、战术上是如何选择的?
胜利之二:运动歼敌
自主学习:快速阅读第三子目第一自然段,完成表格。
战略上
战术上
生回答,师讲解“运动战”:避敌主力,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各个击破。
运用这一正确战术,西北野战军青化砭战役的胜利,这也是转战陕北后的第一场大胜利。出示青化砭战役形势图,以青化砭战役为例理解运动战。
西北野战军以两万人的兵力,在粮食、弹药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又取得了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实属不易。
沙家店战役后,毛泽东兴奋地对大家说:
指生读:“沙家店这一仗打得好。侧水侧敌,本是兵家大忌,但是,彭老总指挥的好,同志们英勇善战,打得好!打个比方,打了这一仗,我们就翻过山坳了,前面的路就好走了。”
情境再现:周恩来问:“再打一仗,坚持一个星期到十天,粮食够不够用?”张俊贤回答道:“够。我们佳县叫胡宗南害苦了,佳县人民决心全力支援前线,消灭敌人,再大的困难我们也能支持得住……如果粮食和羊吃光了,还有两干多头驴和牛,也可以杀了吃,说什么也要把战争支持下来。”
生分解色朗读对话,感受人民群众对解放军的全力支持。
遵照党中央部署,华东野战军在山东孟良崮消灭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粉碎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胜利之三:收复延安
出示材料:“蒋介石进攻延安,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少则一年多则两年,我们还要回来的”和解放军收复延安的图片。
师:1948年4月2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撤离延安一年一个月零三天后,终于收复了这块革命圣地。
讨论:国共双方力量对比悬殊,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够粉碎敌人的进攻?中共中央制定了正确的作战方针和作战方法;人民军队的英勇善战;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国民党专权独裁,不得民心。
最后得出“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启示。
八、课堂小结
同学们,战争还在继续,结局早已注定,抉择决定命运。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面对历史,我们不仅要表达“怎么看过去”的鲜明态度,更是彰显“如何向未来”的坚定决心。今天,我们走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矢志复兴是一段往前的征程,但对历史的回望依然是一个大国走向强国的必备课。在做的各位都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你们怎样国家就会怎样,你们如何国家将来就会如何。正如梁启超对少年的期望:
少年智,则国智, 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