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1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9-12-20 07:20: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1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我为家乡谋发展》教学设计

一、课标解读
本节课是选修《城乡规划》第一章第一节内容,课标内容要求是:举例说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归纳城市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基本特征。从课标的要求可以看出,本节内容重在要选择比较典型的城市案例进行教学,并运用案例进行归类分析,因此除老师课堂讲授外,还要注重组织学生收集资料,进行案例教学,开展专题探究。
二、学情分析
本课是面向高二学生的选修课程,在高一必修Ⅱ第二章《城市与环境》中,学生对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且高二学生目前正在进行的区域地理的学习,对区域认知养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和思维习惯,但综合思维还不够强,因此需要教师多搜集资料、图片等,另外因为是选修课程,在内容上教师可以适当的予以调整和拓宽,将家乡与周边城市对比分析,组织学生进行专题探究,还可以运用有关资料,让学生以规划者的身份,提交城市建设方案,开展比较评价,让学生对城市的形成和发展能更深入的认知,并能对比分析综合考虑问题。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将典型城市与家乡城市作为案例,对比分析城市的形成和发展现状,增强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引导学生全面、客观看待问题,从而提升学生分析城市发展的综合思维能力;
2、充分利用城市地理教室的模型、多媒体、互联网等软硬件设施,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问题的条件,
锻炼学生动手搜集资料、处理信息、分组合作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指导各小组完成对信息的提
取和归纳;
3、通过对家乡城市的区位条件和产业状况分析,了解家乡的发展成就和面临的问题,培养学生的人
地协调观,从而增强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愿望,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动机。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城市的形成区位;城市发展的动力及含义;对比不同类型城市,对家乡城市发展提出合理
化建议。
教学难点:如何有效组织学生分组探究家乡城市发展,并从具体的产业发展等方面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措施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
六、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1、布置学生课前预习印发的案例城市材料
2、教师进行多媒体课件、导学案设计、熟悉城市地理教室相关设备等。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展示游戏《绝地求生》和《王者荣耀》主题图片,让学生来识别代理或开发这两款游戏的公司所在的城市——深圳,并告知学生腾讯公司2018年一季度的游戏收入)(对于这两款游戏,绝大部分学生都玩过,应该都知道其背后的游戏公司——腾讯,而腾讯的总部正是在深圳。腾讯2018年一季度的营收是七百多亿,这一数据的摆出可以让学生对该产业的效益有较为直观的认知) 通过观看图片,找出图片背后的城市 关注现实生活,关注学生的兴趣,以两款目前较为火爆的游戏主题图片,找到学生的共鸣点,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望,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参与意识。
新课讲授 展示深圳70年代和现在的图片,提出问题:①分析深圳由小渔村转变成大都市的形 成区位条件。展示深圳市与衢州市的经济发展数据对比表格,提出问题:②对表格中的数据对比有何感想?用所 学知识概括表格中两城市的经济发展 状况。 观察图像,阅读材料,学会对比分析数据互动交流,共同探究,形成结论并主动回答问题。 通过案例引导学生从现象和问题入手,运用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和方法,通过分析、比较和讨论,得出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信息加工能力、归纳表达能力;
评价承转 (归纳总结以上问题学生的回答情况,并给与评价)深圳是中国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试验场”,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史上的奇迹,衢州与其相比相差甚远,作为一名衢州人,我们想不想把自己的家乡建设成也像深圳一样繁荣的城市呢?下面我们来一起了解和探讨衢州的发展。
知识拓展 播放短视频《从卫星地图上看衢州1984至2016城市地域变迁》和展示衢州2004年和2017年的经济发展数据对比表格,以及让学生观察地理教室两侧的城市地形、市域、交通分布实体模型图,以及工业、商业、交通、旅游产业宣传图。 认真观看视频并观察地理教室有关城市的模型和宣传窗。 通过视频、数据和模型让学生对衢州的发展有一个直观的感受,使其既能认识到衢州近些年的迅速发展,又能结合之前深圳的发展, 找出推动衢州经济的发展主要动力
通过课件介绍衢州的城市定位,并展示衢州与周边城市上饶的经济发展数据对比,提出问题: 看到数据对比有何感想?对衢州的发展是否有危机感?简要说明两城市的发展差异。 观察表中数据,对比分析衢州与上饶的发展状况。 通过与衢州同级别的上饶市的经济数据和城市定位对比,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家乡衢州发展面临的压力和紧迫感,激发他们对建设家乡的热情。
课堂探究 根据地理教室的格局,将学生分为四组并布置分组讨论任务:结合手中的资料及上网搜寻,对照上饶市的发展条件分析衢州所具备的优势区位,限制性因素等发展条件,为衢州打造“四省边际中心城市”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本着遵循“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的原则,引导学生依托印发的材料:《衢州概况》《上饶市建设四省边际中心城市的思考》等对比分析衢州与上饶发展条件差异,指导学生上网查找衢州产业、政策等相关资料,最终做出对衢州发展最合理的建议。 利用城市教室已有的设施条件、印发的材料和个人电脑上网查找关于衢州发展的材料,分组进行合作探究,并展示自己讨论的结果。 提供平台,给学生思考、展示和交流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读图,查找资料的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归纳概况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其他学生的答案,生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各小组分别汇报探讨结果,给与归纳和点评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以三个城市为例更进一步的学习了城市的形成和发展,认识到有许多因素在影响着城市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我们通过搜集资料,认真观察和对比分析,为家乡的建设提出了我们能想到的最合理的建议。相信衢州在我们的共同努力建设下,一定会更加繁荣美好!(最后播放衢州城市宣传广告片,加深学生对衢州的认识。)
八、板书设计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下来,总体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学生基本都能运用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和学习方法,积极配合老师,认真搜寻资料和讨论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专题研究任务。但由于教师本人对整个地理教室的设备还不是很熟悉,因此教学过程还不是特别自然流畅,再者在教学环节和问题设置上还有些漏洞,需要修改;学生由于平时的一些思维习惯,在回答问题时有些价值观念和知识点的错误,要及时进行纠正和解释。另外,在分组讨论过程中,部分学生并没有真正参与进去,所以对于分组讨论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还需要认真分析,并找寻合理的方法和措施。




























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共10题)
下图为某城市在不同建设时期人口与用地规模发展过程的模式图(图中各单元格的地域面积相同且比例尺相同)。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时期Ⅰ,在城区内建厂,有利于更好地利用城区内各项基础设施 ②时期Ⅱ,在城郊地带建设工业
小城镇,有利于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 ③时期Ⅲ,沿城郊交通干线建厂,交通便利 ④时期Ⅳ,在
城区边缘建厂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不利于保护城市生态环境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该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该市政府提出了“和谐发展”的理念,下列有利于“和谐
发展”的措施有(   )
①合理规划城市交通网 ②进一步加强城市绿化建设
③禁止外来人口的迁入 ④兴建别墅,提高居住质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影响城市的因素很多,主要有自然因素、社会因素两方面,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影响城市的主要因素也会不断地发生变化。据此并结合相关知识,回答3~4题。
3.从城市的起源角度看,麦加、拉萨两城市的共同之处在于都是(   )
A.疗养城市 B.以军港和兵营为中心的城市
C.矿产城市 D.作为宗教圣地发展起来的城市
4.从城市的选址角度看,上海、伦敦、曼谷三城市的共同之处在于(   )
A.位于河流入海口处 B.临近矿产资源丰富的地方
C.居于灌溉条件便利的大河冲积平原中央 D.位于当地物资易于汇集的军事要冲
我国现已形成了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成渝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等城市发展试点区。据此回答5~6题。
5.有关成渝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长株潭城市群城市化发展共同优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位于我国人口稠密的地区 B.矿产资源种类多,分布较广
C.农业基础较好,农产品丰富 D.国际国内联系方便,服务范围广大
6.苏南地区因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的发展,工业化进程很快,但当地城市化水平严重滞后于工业化水平,
其主要原因是当地(  )
A.农民只是离了“土”,并未离“乡”
B.农民虽然户口上成为市民,但仍在田间劳动
C.农民只是在城市买房,拿到了“非常住户口”
D.农民虽然住进了城市,但仍在小区内养鸡种菜
读下图完成7~8题。

7.图中城市向外扩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地形 B.资源 C.交通 D.水源
8.关于对图中CBD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经济活动最为繁忙 B.人口数量昼夜差别不大
C.内部分区明显 D.建筑物高大稠密
下图为我国南部沿海某地区海港及其腹地关系示意图,图中圆圈大小代表其人口的规模。据此回答9~10题。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P1和P2有各自的服务范围,彼此并不重叠
B.P1和P2的服务范围以各自为中心,均衡地向四周扩展
C.P1的服务人口数量大于P2
D.所有运输道路都是因为城市之间高度需求而新建的
10.交通通达度最高的是(  )
A.P1 B.P2 C.M1 D.M2
二、综合题(共2题)
11.下面是某欧洲国家城市用地变化示意图。该地最初是沿河设城,在第Ⅱ阶段开始出现了功能分区,在第Ⅲ阶段,商业用地、工业用地和住宅用地均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在城市形成阶段(第Ⅰ阶段),城市选址在河流弯曲度较大处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Ⅱ阶段城市开始出现功能分区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Ⅱ阶段商业用地分布特点是________。第Ⅲ阶段商业用地出现了新的变化,表现为____________。该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一些老城区、工业区在城市区位中的变化总体上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种变化主要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住宅区为城市居民提供生活和居住场所,它是城市中________的土地利用方式。第Ⅲ阶段住宅区出现了分化,从建筑质量上来说,图中甲、乙两个住宅区,甲为________,乙为________;从位置来说,甲、乙两个住宅区出现了________状况。

12.图甲表示某组团城市空间布局与地形,图乙为该组团城市1980~2007年产业结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2分)



2007年A、B两市人口年龄构成(%)
年龄城市   15岁以下 15岁到64岁 65岁及以上
A 17 65 18
B 50 45 5

(1)根据图甲简述该地区地形的基本特征。
(2)根据图乙说出该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特征。
(3)从表中可以看出,B市的人口问题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丙所示这种变化对A市产生的积极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能带来的问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答案
一、选择题
解析:第1题,城市发展初期(Ⅰ时期),在城区内建厂,有利于更好地利用城区内部各项基础设施;当城 市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工业为保护城区环境而外迁,同时,为满足工业生产的交通需求,而趋向于沿交通线布局。第2题,有利于“和谐发展”的措施应能解决城市化问题,并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答案:1.B 2.A
解析:第3题,麦加、拉萨都是宗教城市,是作为宗教圣地发展起来的。第4题,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伦敦位于泰晤士河入海口,曼谷位于湄南河入海口。
答案:3.D 4.A
解析:成渝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长株潭城市群分别位于我国长江的上、中游地区,它们的国际联系并不是太方便,尤其是成渝地区的服务范围常常只局限于西南地区。苏南地区的工业化主要是靠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推动的,这里的农民不再从事农业生产,但仍然居住在农村,并未离“乡”,这就导致其城市化水平滞后于工业化水平。
答案:5.D 6.A
解析:由图可以看出该城市在铁路、高速公路、河流附近向外扩展较快,由此城市向外扩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交通;CBD为城市中心商务区,其建筑物高大稠密,经济活动最为繁忙,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很大,内部分区明显。
答案:7.C 8.B
解析:第9题,逐项分析如下:A项,相邻两个不同等级的城市,其服务范围有部分重叠,甚至高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会包括低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B项,在现实中由于地形、交通等各因素的影响,使得各城市的服务范围并不像理论中一样均衡地向四周扩展。C项,P1的城市等级高于P2,因此服务人口数量大于P2。D项,从图中可以看出有些交通道路是联系乡村地区的。第10题,P1有两条高速公路经过,且有便利的海运,故其交通通达度最高。
答案:9.C 10.A
二、综合题
11、答案:(1)古代城市建设比较重视军事防卫,在河流弯曲度较大处建城,可以利用天然河面进行防卫
(2)城市中同一种经济活动对用地空间和位置需求往往是相同的,这就会导致同一种经济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集聚,通过集聚效应就形成了各种功能分区
(3)位于城市几何中心 在交通干线两侧出现新的商业中心 不断向城区外缘移动,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保护城市环境 降低生产成本
(4)最为广泛 低级住宅区 高级住宅区 背向发展
12、答案:(1)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西南高东北低。
(2)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迅速下降;第二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3)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快 少年儿童比重大,加大了资源、环境(教育、就业)等的压力
(4)弥补劳动力不足,提高城市竞争力,活跃市场,提高人口素质,加强多元文化交流 加大了教育压力、住房压力、交通压力,加重了环境负担,加大了社会治安压力












自然地理条件

城市的形成

社会经济条件

工业化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起到主要推动作用

城市的发展

原则: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衢州发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