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张的脸》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感受人物五官、表情的夸张变化,提高对人物脸部特征的把握能力。
(二)、探索脸的夸张方式,掌握泥塑造型语言,设计富有创意的夸张的脸。
(三)、体验泥塑夸张人物头像造型的乐趣,初步培养学生学生热爱本土传统文化,培养对漫塑人物的审美情趣。
六、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以泥塑为主的形式表现夸张的人脸。
难点:抓住人物脸型、表情特征进行夸张的泥塑造型表现
七、教学策略与手段
本课最具挑战和创意的是开放式的学习活动。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创造的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学中通过多种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段调动多种感官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乐此不疲的进行艺术体验,培养学生运用综合材料进行艺术创作的能力。
七、教学准备:
师:课件泥塑实物、学生作品展示墙、超轻泥、KT板等底材
生:课本、A4纸,粗记号笔、超轻泥
八、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营造氛围。
戴自制夸张面具,与学生课前交流。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属课前交流环节)
(二)、自主体验( 3 分钟)
用夸张的脸作品——怪脸杰克来引出课题,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课题并板书。
(三)、尝试表演、感受夸张、交流体验( 6 分钟)
学生根据情景大胆表演,通过小组交流表演,激发学生创作欲望,并加深对人物夸张表情的理解。
教师提出表演要求
提示学生表演
教师评价小结并板书(板书表情)。
、欣赏艺术作品,分析艺术手法,初步尝试画五官。(5分钟)
1、通过多媒体欣赏具有代表性的三星堆青铜面具作品,让学生了解不同的创作 形式表现出的作品的风格是不同的,各有特点及优势,并通过欣赏交流及分析,了解怎样去表现夸张的人脸,为后面的创作学习做铺垫。
(1)、欣赏三星堆青铜头像,分析作品是如何运用夸张手法的。
(2)、学生观察后回答
(3)、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分析作品,并小结。
2、本土文化儺戏面具欣赏
增加本土地域文化是,让学生更多了解贵州本土遵义地区的艺术文化,培养学生热爱本土文化。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夸张的艺术,并从不同的艺术作品中了解夸张的表现手法。
得出色彩鲜艳和五官变形的夸张方式。适时板书。教师小结。
3、微作业:通过感受、观察、分析和理解。用绘画尝试表现人物的五官。
:教师演示,技法学习。(5分钟)
教师讲解、演示泥塑基本步骤并做适当演示,学生初步尝试泥塑人物头像五官的制作方法,启发学生创作思维,适时渗透环保教育。
请学生上台合作完成 ,共同参与。
边示范边概括步骤:脸型----五官-----发型----装饰
(六):学生创作(12分钟)
教师出示创作要求,学生根据要求在轻松的音乐中用泥塑形式完成创作。
创作要求:夸张、表现大胆、有特点、有创意。
学生进行创作,教师巡视指导,适时点评。
、展示评价(8分钟)
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能够让学生提升审美和评价能力,加深对泥塑夸张人脸的理解及运用,为以后创作更多的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 给其他同学一定时间欣赏,同时注意提示创作时间。)
(1)、根据具体时间情况,教师引导各小组代表进行自评,教师适时点评。然后请学生当小评委(自愿)评选自己喜欢的作品,并说明理由。
(2)、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本课所学新知
(八)、延伸、拓展(2分钟)
1、引导学生思考回答夸张的脸的其他创作形式。
(绘画、废旧材料制作、彩色卡纸制作……)
2、鼓励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创作作品美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