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1 温度北师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1 温度北师大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12-20 20:47: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温度”教学设计与评析
设计:鹤壁市湘江小学 郭小雪
评析:鹤壁市教育局基础教研室 程翠萍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生活中的负数”第84~85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温度的实例,探索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学会正确读写温度计上的温度,能在具体情境中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2.能力目标:经历观察、体验、合作探究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成功的快乐,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天气预报中温度的表示方法,并会正确读写温度。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正负数是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温度计教具模型。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今天老师想请大家欣赏一段美妙的音乐,你们愿意吗?(播放天气预报背景音乐)好熟悉的声音啊!是什么音乐呢?接下来让我们看一看这几个城市的温度情况(视频播放:北京、漠河、西安、台北、拉萨的天气预报)。
1.板书课题:温度。
2.介绍温度的单位——摄氏度(℃)(学生齐读两遍)。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知的天气预报导入新课,既能沟通师生关系,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新课充满期待,自主地为投入新课学习做好充分的精神准备。】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北京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
(课件出示:北京的最低气温零下2℃,最高气温零下5℃)
(1)学生独立完成;
(2)小组内交流分享;
(3)全班展示汇报。
师小结:同学们的方法对自己来说都非常有意义,但对别人来说不是不够简便、就是有可能看不懂,因此,我们要对这个表示方法进行统一。
师讲解:科学家规定用“+”表示零上温度(板书:“+”——零上温度)。用“-”表示零下温度(板书:“-”——零下温度)。
介绍北京最低气温和最低气温的表示方法(板书:北京 -2℃~+5℃或5℃),并让学生知道:零上温度这个符号“+”可省略不写,零下温度这个符号“-”不能省略。(指名读、齐读)
【设计意图:学生用自己个性化的方式记录北京的温度,在充分交流后,让学生比较每种记录方法的优缺点,然后介绍通用简洁的记录方法:用带“+”的数表示零上温度,带“-”的数表示零下温度。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感知负数,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2.介绍温度计(出示温度计模型)。
师:仔细观察,温度计模型上有什么?
(1)生独立观察;
(2)汇报交流(预设:温度计上有数,以0℃为分界线,有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有温度的单位;有小刻度,每一小格代表1摄氏度);
(3)指名上台在温度计模型上标出北京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并说理由。
师小结:零上几摄氏度就找到零摄氏度,然后往上数到几,零下几摄氏度就找到零摄氏度,然后往下数到几。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活动,让学生更加直观的认识温度计上有什么?通过实物加强直观性,通过汇报结果突出教学的关键点。】
3. 在温度计上标注出其他四个城市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
师:同学们想不想亲自动手试一试呀?请打开数学书第84页动手标一标。
(1)学生独立完成;
(2)指名上台展示并说一说是怎样标的。
(3)集体订正。
师小结:这样看来,不管是零上温度还是零下温度,我们在找时必须找到零摄氏度,零上温度就是从零摄氏度往上数,零下温度就从零摄氏度往下数。
【设计意图:结合温度计,让学生自己在温度计上标出5个城市的气温,体验用带符号(“+”或“-”)的数表示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的必要性,数形结合,正确读写,理解用这样的数表示温度的实际意义。】
(4)引导学生发现“0℃”在温度计上标时既不加“+”也不加“-”;
向学生介绍:这个0℃它真的很特别,科学家是怎样来记录这个0℃的呢?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小资料!(课件出示冰水混合物图片)科学家把水正好能结冰的温度定为0℃。在这个温度下,水和冰是能够互存的!同学们想一想,让你喝一杯水和冰能够共存的水会感觉怎么样?
师:(课件演示)如果这个温度继续下降,下降到零下22℃,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反过来,如果这个温度继续上升,一直上升到零上37℃,你会有怎样的感觉呢?
【设计意图:通过小资料让学生了解0℃的特殊性,课件动态演示让学生感受温度的变化。】
4.填一填,说一说,哪个温度最低?
师:同学们,看了这个小知识我们继续回到课本84页!请你填一填,说一说哪个温度最低?
(1)学生独立完成;
(2)同桌互相说一说;
(3)汇报交流并说理由。
师小结:刚才我们用两种方法来比较,一种是在温度计上直接观察,看哪个位置在最下面哪个温度就最低;另一个是判断它与零摄氏度的距离。
【设计意图:结合温度计从特殊的0℃引出并比较两个零下温度,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温度计进行比较,也可以通过比0℃低几摄氏度进行比较。让学生从直观形象上理解温度的高低,从而突破难点。】
三、反馈练习,拓展延伸。
1.说一说,-5℃和-20℃哪个温度低?
(指名汇报并说理由)
【设计意图:通过基础练习,反馈学生对重点内容的掌握情况。】
2.下图是某一天几个城市的最低气温,看图回答问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指名汇报,并说比较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综合练习,将数的大小比较范围扩大,防止思维定式。】
3.调查全国部分地区同一天的气温。
师:如果我想知道这几个城市今天的温度,你们能不能帮老师想个办法?(指名汇报)预设:看电视就可以知道全国各地的气温;通过互联网查一查……
师:今天我们就到网上去查一查。(课件出示)这是中央气象台的网站,我们请一个播音员来帮我们读一读,请同学们把笔准备好我们一起来记录,注意不用带单位!
(集体订正记录结果)
(1)哪个城市的气温最高,哪个城市的气温最低,分别是多少?
(生齐答)
(2)把各个城市的最低气温从低到高排列出来。
学生齐读题目,指名提醒大家要注意什么;汇报交流。
(3)在中国地图上找一找这6个城市的位置,想一想城市的地理位置与气温有什么关系。
师介绍:(课件出示地球图片)这个是地球,中间是赤道。离赤道越近的地方一般来说气温比较高,离赤道越远的地方一般来说气温比较低。刚才从这6个城市中我们知道哪个城市最冷啊?它是不是离赤道最远啊?哪个城市的气温最高?我们的气温和地理位置有关系,当然还和其他因素也有关系。
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地球的最低气温应该在什么地方?
生:南极和北极。
师:其实气温最低的地方出现在南极,气温在零下90摄氏度左右。不过这个温度,比起我们地球的邻居——月球,那就是小巫见大巫了!前不久,我国的探月工程完成了一项重要的任务,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好不好?
师:(播放视频)驾着熊熊烈火,我们的火箭把嫦娥三号送入了太空,嫦娥三号怀抱玉兔号月球车直奔月球,成功登月!月球车能在温度高达127摄氏度的白天正常工作,也能在温度降到零下183摄氏度的夜晚保全设备(出示月球车图片)!同学们,我们的科学家能够设计出适应温差如此之大的月球车,他们真的很了不起!
【设计意图:通过延伸练习,开阔学生视野,增长学生才干。实时查询6个城市当天的气温,让学生综合比较一串数的大小,并引发学生思考:同样都是今天的温度,为什么差异这么大呢?拓展学生的学科视野,最后联系嫦娥三号登月,感受科技创新对人类生活的巨大贡献。】
四、小结回顾,评价反思。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生自由回答。?
师总结:生活中除了在温度中有这样的带“-”的数,还有很多的地方也可以见到这样的数,回去后请同学们仔细找一找,下节课我们将继续研究。?
【设计意图:“学起于疑,又终于疑。”当学生总结汇报后,我提出:“生活中除了在温度中有这样的带“-”的数,还有很多的地方也可以见到这样的数,回去后请同学们仔细找一找。”独具匠心的设计让学生带着疑问走出课堂,为后继的学习打下伏笔。】
【总评】
《温度》一课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生活中的负数》的起始课。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为学生了解负数提供感性认识。《课标》指出:“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而温度对学生来讲是很抽象很理性的,如何把理性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的感性认识,是我们在设计上重点思考的问题。本节课郭老师紧扣学生生活实际,以学生熟知的天气预报引入课题。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感知负数、从实践活动中认识负数、在分层练习中运用负数。整堂课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生活经验为中心,教学思路清晰,目标明确,理念新颖。
1.体现生活数学的思想。
教学伊始,,教师创设了学生熟知的生活场景,观看一段天气预报后让学生用个性化的方式记录北京的温度。在充分交流后,,郭老师让学生比较每种记录方法的优缺点,最后向学生介绍通用简洁的记录方法。教学中教师能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于生活。
2.在实践活动中获取新知。
教师妙用多媒体通过观察活动、画图活动及比较活动,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温度表示方法的认识,同时深化了温度的读写,也突破了对零下温度进行比较的难点。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
3.学以致用、拓展时空。
“用”是“学”的目标之一。学生只有将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才是真正的掌握。同时,在运用过程中又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为巩固知识,发展技能,郭老师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基础练习、综合练习和延伸练习。特别在延伸练习中,教师联系嫦娥三号登月,让学生感受科技创新对人类生活的巨大贡献。三个练习的设计体现了层次性、实用性和生活性,让每个学生都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即巩固了新知,有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同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4.师生互动,教学民主,富有实效。
纵观整个教学过程,平实、自然,富有操作性。学生从生活中常听的天气预报中获取信息,用自己个性化的方式记录温度,再从变化的温度计上正确读写温度,发现规律,比较温度大小。这些都是在师生间民主的对话、生生间友好的讨论交流中完成的,教师的参与,不时的提醒和点拨,学生个体上台交流。都营造出一种生动的、开放的教学空间,课堂氛围宽松,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