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4.1 我们的小缆车教科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4.1 我们的小缆车教科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12-20 14:17: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我们的小缆车
教学内容: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70—71页。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知道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竖直向下的力。
通过实验得到一定的拉力能够使精致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拉力越小,小车运动越慢。
过程与方法
1.会安装用重力拉动的小车。
2.经历“推测-实验验证-结论”这样一个拉力大小对小车运动的影响的探究活动,能够用实验数据验证自己的推测。
3.学习通过控制变量进行实验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实验中,注重获取证据,用证据来证明观点,让学生感知身边处处有科学,从而激发学生继续研究运动和力的兴趣。
教学重点:探究发现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
教学难点:用实验数据验证推测。
教学准备:每个小组实验用的小车一辆、粗线一根、铁垫圈10-15个、挂钩一个、秒表若干、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很受青睐的好朋友,想见见吗?这是……(引出小车)
师:你有什么办法能让小车运动起来?
生1:用手推。
生2:用手拉。
生3:……(师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及时评价)
师引导:要使小车运动起来就必须要让小车受到力的作用。
课件出示实验器材:一根绳子,一个回形针,一些铁垫圈。
师引导学生思考:能用这几个实验工具让小车运动起来吗?再让个别学生上台试着演示(初步感知安装小缆车需要哪些实验器材以及铁垫圈的作用)
小结:像这样用绳子拉动的小车我们称之为“缆车”。
引导学生说说生活中的缆车是靠什么力让它运动起来的,同时揭示课题“我们的小缆车”(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本课的导入部分是让学生从常见的小车入手,一方面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一方面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为接下来研究小缆车起了铺垫的作用。因为大部分学生对车或者运动有着强烈的好奇和兴趣,同时这方面也是比较接近生活。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教师捕捉生活情境,让科学贴近生活,要尽量地去创设一些生活情境,从中引出科学问题,并以此让学生感悟到科学问题的存在,引起学习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
二、合作安装,交流讨论如何安装小缆车。
实验一:如何安装小缆车?
1.引导生合作安装小缆车后再小组内交流讨论:
师:想让小车跑得又直又远,安装时要注意什么?
(1)绳子系在哪里?
(2)拉小车的绳子多长比较合适?
(3)怎样不让小车掉下桌子去?
师及时评价,点拨。
2.怎样让小车运动起来? 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后,质疑:是什么力让小车运动起来的?
设计意图:以学生自主实验为本课的核心环节,使学生通过实验自主性成长,培养实验操作技能,提高科学思维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到自主性成长。本环节通过学生自己动手组装了自己的小缆车,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从而明白如何安装小缆车。
三、借微课之效,认识重力
生1:拉力(绳子的拉力);生2:重力或重量(铁垫圈的重力或重量);生3:……,师生及时评价,侍机引出:什么是重力?微课呈现牛顿的相关资料,从而得知什么是重力。
师: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重力现象?生:……
师引导:现在你们知道为什么要使用铁垫圈才能让小车运动起来?
设计意图:对于小缆车究竟是靠什么运动起来的这个问题,经过教师精心设计的微课重力,这个疑问不攻自破,由于垫圈受到重力的作用通过绳子的牵引转化为拉力,使小车运动。垫圈的数量实际就是小车的拉力的大小。这样的设计为后续的探究做了准备。
四、动手实验,精心求证
实验二:拉力大小与小车的运动之间的关系
(一)一定的拉力才能使小车运动起来。
1.猜测:请你推测一下,要挂几个铁垫圈才能使小车刚好动起来?
2.小组合作,动手验证。
3.小组汇报,得出结论。
生1:我们小组通过实验发现了2个垫圈刚好使小车运动起来。
生2:我们组通过实验发现了1个垫圈刚好使小车运动起来。
……
师引导生得出:在同等条件下要让小车刚好运动起来使用的铁垫圈个数相同。从而得出结论:一定的拉力才能使小车运动起来。
设计意图:如果说前面组装一个小缆车是基于学生爱玩的需要展开的教学,那么这个环节的教学则是基于学生探究的需要展开的活动指向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实验背后的探究过程,挖掘学生实验过程中的思维过程;另一方面指向了概念的建构,小车运动需要拉力,而且需要一定的拉力,并以图示帮助学生初步的完成小车运动-足够拉力-垫圈的模型。
(二)拉力大小与与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
1.猜测:大小不同的拉力与小车的运动的快慢有什么关系?
生:拉力越大,小车运动越快;拉力越小,小车运动越慢。
……
2.动手实验,验证猜想。
师引导生确定实验方案.(引导学生:如何做控制变量的实验)
师:孩子们,要比较小车运动的快慢就要先确定一个不变的量再来比较。那孩子们,你们想确定什么不变?
预设1:路程不变。师:比什么?生:比时间。师:怎么比?
生:时间少的快,多的慢。
师:还可以确定什么?
预设2:时间不变。师:比什么?生:比路程。师:怎么比?
生:路程少的慢,多的慢。
学生从中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案。
明确实验要求进行实验。(师巡视、指导)
3.小组交流,得出结论。
4.小组展示,师生评价。
小结:拉力越大,小车跑得越快;拉力越小,小车跑得越慢。
设计意图:观察小车的运动速度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比较小车行驶相同路程时所用的时间多少,一种是比较相同时间里小车的运动距离。根据五年级学生的情况,如果采用第一种方法,就必须要让学生明白时间多速度慢,时间少速度快的概念,学生需要在脑子当中进行一个转换。而采用第二种方法就没有上述问题。关键是要控制好小车的速度,掌控小车在多少时间里能行驶多少路程。在此教师要求学生用两种方法比较小车的运动快慢。为保证实验的精确性,教师对实验进行的严格的控制和指导:大屏幕出示指针式电子时钟,优秀的计时工具;小组成员的分工合作八个字:发令、控车、观察、记录,发令员始终看电子钟,控车员手跟车动,观察员观察车运行的距离,并监督控车员,记录员表格记录,高效完美的分工合作;发令员的四字令:“预备、放、停。”多么的简短有效,放、停,一字开始,一字结束,减少误差,富有节奏,在老师的精心设计下,学生都很好地完成了从一个垫圈到六个垫圈的对比实验。通过2组实验的对比让学生明白了拉力越大,小车运动越快。整个过程老师由扶到放,学生探究习惯的不同,选择的实验方法也不同,起到异曲同工之效。
五、课堂回顾,盘点收获。
孩子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概念完善的过程,在一层层的推进中,学生的思维始终是活跃的,但又是有方向的,老师的引导是心中有数的,但又是不显山露水的,在层层推进中,不断修正,使学生脑中的概念渐渐完整、清晰、严谨、科学。在这个概念完善的过程中,也让学生领悟到了在科学结论的表述时应注重其科学的逻辑性,多从搜集的数据出发,发现结论适用的条件,发现结论可适用的范围。
六、课堂延伸
师:其实我们生活处处有科学,比如:
1、同样的拉力下,小车有的快,有的慢,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2、学生作出假设:小车的重量不同,板的光滑程度不同,线的光滑程度不同……
3、这些因素到底与小车运动之间有关系吗?有怎样的关系呢?大家可以在课后继续研究。
只要我们用科学的眼光去发现,用科学的态度去探究,一定能揭开他们的层层面纱。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再让学生比较所收集的数据,唤起学生对小车重量、板的光滑程度等与小车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的探究欲望,激励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设计实验、探究其中的奥秘。这既是对本堂课的一个小结,更是对本堂课探究过程与方法的巩固,当然更好引导学生将探究走向深入。
七、板书
我们的小缆车
重力: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一个向下的力。
一定的拉力,才能使小车刚好运动起来。

拉力越大,小车跑得越快;拉力越小,小车跑得越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