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兔同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并会运用列表法、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2.经历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渗透简化、猜想、画图、列举的数学思想方法及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3.了解我国古代数学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经历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运用列表法、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掌握假设法,能运用假设法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1.师: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玩一个猜谜游戏。
(1)? 顶上红冠戴,? ?? ?(2)红红眼睛白白毛,? ?? 身披五彩衣,? ?? ?? ?长长耳朵短尾巴,? ?? 能测天亮时,? ?? ?? ?身披一件白皮袄,? ?? 呼得众人醒。? ?? ?? ?走起路来轻轻跳。? ? (猜一动物)? ?? ?? ??(猜一动物)?
2.师:仔细观察它们的头与脚,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多媒体)
同:都只有一个头。 不同:鸡有两只脚,兔有四只脚。
导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与鸡兔有关的数学问题。
( 板书:鸡兔同笼)
二、探究新知
1、化繁为简
(1)出示情景图及题(多媒体出示)
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
“鸡兔同笼”出自于我国古代的数学名著《孙子算经》,它是一道非常著名的数学趣题。(学生齐读题目)
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这道题????
(课件出示译题。)
c.仔细读题,找出题中的已知条件与问题。
d.如何解决?我们先来猜一猜。
(让生充分猜)
若猜中:想一想答案是否唯一?有没有其它可能?怎样才能保证答案准确而且没有遗漏?
(我们需要把每一种可能都列举出来,并一一验证)
师:请大家试一试。
若猜不中:刚才大家猜了好几组数据,为什么都猜不对呢?
(3)是啊,数字太大了很难猜准,那我们就化繁为简,把数字改小些试试。
2、探究解法
1)列表法:
(1)呈现例题1: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
(2)寻找方法?
A.若之前猜中:现在数字变小了,怎样把所有的可能一一列举出来?(有序)
若之前未猜中:????????
a.现在我们再来猜一猜。(请一学生猜且验证)
b.若猜中:数字变小了命中率可真高呀!想一想是不是答案就一定只有这一种,还有没有其他可能?怎样才能保证答案准确而且不遗漏?(有序地一一列举)
若未猜中:像这样胡乱的猜不容易猜中,其实我们可以有序地猜?
B.教师黑板演示前两种情况:
鸡
8
7
?
?
?
?
兔
0
1?
?
?
?
?
脚
16?
18
?
?
?
?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注意:到鸡3,兔5时,既然答案已经找到了,后面是不是可以不用一一列举了?)
C.像这样,按顺序地列出所有的可能,进而找到答案的方法,我们称为“列表法”。(板书:列表法)
D.观察表格上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从左往右看:
a.鸡越来越少,兔越来越多,脚的总数越来越多;
b.每将一只鸡换作一只兔,脚数就会增加2。
问:将两只鸡换作两只兔,脚数又会怎么变?如果要增加6只脚呢?
(:从右往左看:
a.鸡越来越多,兔越来越少,脚的总数越来越少;
b.每将一只兔换作一只鸡,脚数就会减少2。
问:将两只兔换作两只鸡,脚数又会怎么变?如果要减少6只脚呢?
(3)列表法的不足
你能用列表法解决《孙子算经》的原题吗?
数据太大,浪费时间。我们继续探究有没有其它方法。
2)假设法
(1)利用画图法理清思路。(多媒体演示)
A.我用 表示鸡,用 表示兔,假设全是鸡,应该画几只鸡?数一数鸡的脚?你发现了什么?(比实际的脚少了10只)
B.为什么少了10只脚呢?(说明里面不全是鸡,还有兔)
C.一共把几只兔看做了鸡呢?
(把鸡一只一只换作兔验证,发现:10里面有5个2,应该是5只兔)
D.假设全是兔......
E.像这种利用画图来解决问题的方法称为画图法.(板书)
(2)感受假设法的列式表达。
A.刚才的思考过程能否用算式表示出来呢?
假设全是鸡,
脚共:8×2=16(只)
比实际少:26-16=10(只)
一只鸡比兔少:4-2=2(只)
兔:10÷2=5(只)
鸡:8-3=5(只)
B.怎样区分鸡、兔的只数?
(假设全是鸡,脚必定会少,所以先算出的是兔。)
C. 4-2=2可以省略吗?
(不可以,因为4-2里的2指的是鸡的脚,等号右边的2指的是一只兔比一只鸡多的脚,同是2,意义不一样,所以这一步不能省。)
(3)假设法的简单应用。
师:我们刚才用假设全是鸡的方法求得了答案,那么假设全是兔呢?
独立完成,交流
(4)教师小结。
师:刚才我们假设全是鸡或者全是兔的方法,叫做假设法。
(板书:假设法)
三、拓展应用
1、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原题。
师:现在你能用假设法解决《孙子算经》中的原题吗?
(课件出示《孙子算经》中原题)。
师:同学们,这是一道让大名鼎鼎的孙子都感到棘手的难题,却被我们四年级的同学解决了,真是不简单,表扬自己。
实际应用问题。
基础题:做一做第1题
在日本也有一道非常著名的数学趣题“龟鹤算”,它其实也就是由我们中国的鸡兔同笼演变而来。
综合题:做一做第2题
“鸡兔同笼”的问题并不仅仅局限在解决动物有关的问题上,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拓展题:明明参加数学竞赛,答对一题加10分,答错一题扣6分,他一共答了8道题,一共得了48分,问:明明大队了几道题?答错了几道题?
四、全课小结
师:今天你有哪些收获?掌握了哪些解决“鸡兔同笼”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