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沪教版第一学期八年级数学期末模拟试卷(一)
一、选择题(本大题6题,共18分)
1.下列二次根式中,能与合并的是( )
A.; B.; C.; D..
2.关于x的方程根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没有实数根; B.有两个实数根;
C.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D.无法确定.
3.下列关于x的二次三项式中(m表示实数),在实数范围内一定能分解因式的是( )
A.; B.; C.; D..
4.如果点和点是直线上两点,当时,,那么直线
和函数在同一直角坐标系内的大致图像可能是( )
5.在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是( )
A.等腰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高“三线合一”;
B.若AC=BC,则直线CD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
C. 角的对称轴是这个角的角平分线;
D.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相等.
6.如图,中,AB=9,BC=6,,将折叠,使A点与BC的中点D重合,折痕为MN,则线段BN的长为( )
A.4; B.5;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2题,满分24分)
7.化简:= .
8.方程的解是 .
9.不解方程,判定方程的根的情况是: .
10.某班同学在迎新年庆祝会上互赠一件新年礼物,已知全班同学互赠礼物一共600件,设全班一共有x人,则根据题意可列方程为 .
11.如果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实数根,那么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
12.函数的定义域是 .
13.已知函数,那么= .
14.命题“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的逆命题是 .
15.在的内部,到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 .
16.有一张三角形纸片,两直角边AC=6cm,BC=8cm,将折叠,使点B与点A重合,折痕为DE(如图),则CD的长为 cm.
17.如图,,OB=10,在射线OA上找一点C,使得是锐角三角形,如果设OC=x,那么x的取值范围是 .
18.在中,,点D为斜边AB上的一点,,若是以CD为腰的等腰三角形,那么的度数为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有7题,满分58分)
19.(7分)计算:.
20.(7分)解方程:.
21.一艘轮船在长江航线上往返于甲、乙两地. 若轮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不变,轮船先从甲地顺水航行到乙地,停留一段时间后,又从乙地逆水航行返回到甲地. 设轮船从甲地出发后所用的时间为t(小时),航行的路程为s(千米),s与t的函数图像如图所示.
(1)甲乙两地相距 千米;
(2)轮船顺水航行时航行的路程s关于所用时间t的函数关系式为 ,定义
域是 .
(3)如果轮船从乙地逆水航行返回甲地时的速度为20千米/小时,那么点M的坐标是 .
22.(7分)已知:如图,A、E、F、C在一直线上,AE=CF,AB=CD,,BD交EF于G. 求证:BG=GD.
23.(8分)如图,,D、E分别在BC、AC上,,且AD=DE,点F是AE的中点,延长FD与直线AB相交于点M.
(1)求证:;
(2)AD与MC垂直吗?并说明理由.
24.(10分)如图,已知正比例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图像都经过点A和点B,点A的横坐标为1,过点A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M,联结BM.
求:(1)反比例函数解析式;
(2)的面积.
25.(12分)如图,在中,,AB=AC=1,P是AB边上不与A点、B点重合的任意一个动点,于点Q,于点R.
(1)求证:PQ=BQ;
(2)设BP的长为x,试用x的代数式表示CR,并说明x的取值范围;
(3)x为何值时,PR//BC.
2019-2020学年沪教版第一学期八年级数学期末模拟试卷(一)
一、选择题(本大题6题,共18分)
1.下列二次根式中,能与合并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因为,所以只有与是同类二次根式,可以合并,故选A.
2.关于x的方程根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没有实数根; B.有两个实数根;
C.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D.无法确定.
【答案】B.
【解析】先把方程化成一般式:,然后求判别式
,不论m取何实数,都有,因此方程有两个实数根,故选B.
3.下列关于x的二次三项式中(m表示实数),在实数范围内一定能分解因式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A、因为,所以在实数范围内不能分解因式;B、,当时不能分解因式;C、,不一定能分解因式;D、,所以一定能分解因式。故选D.
4.如果点和点是直线上两点,当时,,那么直线
和函数在同一直角坐标系内的大致图像可能是( )
【答案】A
【解析】因为当时,,所以可知一次函数中,y的值随x增大而增大,且k>0,故函数的图像在第一、三象限,故选A.
5.在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是( )
A.等腰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高“三线合一”;
B.若AC=BC,则直线CD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
C. 角的对称轴是这个角的角平分线;
D.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相等.
【答案】D
【解析】A、“三线合一”是指等腰三角形中底边上的中线、顶角平分线和底边上的高三线合一,因此A错;B、由AC=BC只能得出点C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因此B错;C、角的对称轴是这个角的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因此C错;D、正确. 故选D.
6.如图,中,AB=9,BC=6,,将折叠,使A点与BC的中点D重合,折痕为MN,则线段BN的长为( )
A.4; B.5; C.; D..
【答案】A
【解析】设BN=x,点D为BC中点,所以BD=3,因此DN=AN=,故,解之得,x=4,故选A.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2题,满分24分)
7.化简:= .
【答案】.
【解析】因为,所以.
8.方程的解是 .
【答案】
【解析】因为所以.
9.不解方程,判定方程的根的情况是: .
【答案】无实数根.
【解析】因为化成一般式:,所以,故原方程无实数根.
10.某班同学在迎新年庆祝会上互赠一件新年礼物,已知全班同学互赠礼物一共600件,设全班一共有x人,则根据题意可列方程为 .
【答案】.
【解析】班级中任一人,均要送礼物(x-1)件,因此得:.
11.如果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实数根,那么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
【答案】.
【解析】依题得:,解之得.
12.函数的定义域是 .
【答案】.
【解析】依题得:,解之得.
13.已知函数,那么= .
【答案】.
【解析】.
14.命题“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的逆命题是 .
【答案】有两个内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解析】原命题是:如果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那么这个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则它的逆命题为: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内角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简单地说:有两个内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15.在的内部,到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 .
【答案】的平分线(端点除外)
【解析】在的内部,到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的平分线,除掉端点。
16.有一张三角形纸片,两直角边AC=6cm,BC=8cm,将折叠,使点B与点A重合,折痕为DE(如图),则CD的长为 cm.
【答案】.
【解析】设CD=x,则BD=AD=8-x,在中,,解之得.
17.如图,,OB=10,在射线OA上找一点C,使得是锐角三角形,如果设OC=x,那么x的取值范围是 .
【答案】.
【解析】过点B作于C,过点B作交OA于点D,依题可知,要使是锐角三角形,则,解可得OC=,解可得OD=,故得.
18.在中,,点D为斜边AB上的一点,,若是以CD为腰的等腰三角形,那么的度数为 .
【答案】或.
【解析】分三种情况:(1)AC=AD,由于,所以,不可能,舍去;(2)AC=CD,可得,故;(3)DA=DC,可知,故.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有7题,满分58分)
19.(7分)计算:.
【答案】
【解析】原式=
20.(7分)解方程:.
【答案】.
【解析】解:,,,故原方程的根为.
21.一艘轮船在长江航线上往返于甲、乙两地. 若轮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不变,轮船先从甲地顺水航行到乙地,停留一段时间后,又从乙地逆水航行返回到甲地. 设轮船从甲地出发后所用的时间为t(小时),航行的路程为s(千米),s与t的函数图像如图所示.
(1)甲乙两地相距 千米;
(2)轮船顺水航行时航行的路程s关于所用时间t的函数关系式为 ,定义
域是 .
(3)如果轮船从乙地逆水航行返回甲地时的速度为20千米/小时,那么点M的坐标是 .
【答案】(1)60;(2);(3)(11,120).
【解析】(1)观察图象可知S=60千米;(2)由图可知,轮船顺水航行的速度为60÷2=30千米/小时,图像经过原点与(2,60)故S关于t的函数关系式为;(3)轮船从乙地逆水航行返回甲地的速度为20千米/小时,所以所需时间为60÷20=3小时,故M的横坐标为8+3=11,而纵坐标为60+60=120,故M点的坐标为(11,120).
22.(7分)已知:如图,A、E、F、C在一直线上,AE=CF,AB=CD,,BD交EF于G. 求证:BG=GD.
【答案与解析】
因为AE=CF,所以AF=CE,又,所以在中,,所以,所以BF=DE,在中,,故,所以BG=DG.
23.(8分)如图,,D、E分别在BC、AC上,,且AD=DE,点F是AE的中点,延长FD与直线AB相交于点M.
(1)求证:;
(2)AD与MC垂直吗?并说明理由.
【答案与解析】
(1),又AD=DE,F为AE的中点,所以
,又,所以,
在中,,所以(AAS),故MF=CF,所以
。(2)垂直。因为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所以,又因为,所以
24.(10分)如图,已知正比例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图像都经过点A和点B,点A的横坐标为1,过点A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M,联结BM.
求:(1)反比例函数解析式;
(2)的面积.
【答案】(1);(2)3.
【解析】(1)当x=1时,y=3×1=3,所以A(1,3),设反比例函数为,所以=3,故反比例函数为;(2)由得,所以B(-1,-3),因此
=.
25.(12分)如图,在中,,AB=AC=1,P是AB边上不与A点、B点重合的任意一个动点,于点Q,于点R.
(1)求证:PQ=BQ;
(2)设BP的长为x,试用x的代数式表示CR,并说明x的取值范围;
(3)x为何值时,PR//BC.
【答案】(1)略;(2)CR=;(3).
【解析】
(1)因为,所以,又于Q,所以,
所以PQ=BQ。
(2)因为于点R,所以易知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故;在中,AB=AC=1,所以,在中,BP=x,故PQ=BQ=,所以QC=BC – BQ=,所以CR=,;
(3)当AP=AR时,PR//BC,所以,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