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学期期末复习人教版必修1物理单元测试卷: 第二单元: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一上学期期末复习人教版必修1物理单元测试卷: 第二单元: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12-20 12:30: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复习人教版必修1物理单元测试卷
第二单元: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其中1~6题为单选题,7~10题为多选题)
1、物体以5m/s的初速度下落(忽略空气阻力),那么下列关于该物体的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是自由落体运动 B.不是自由落体运动
C.可能是也可能不是自由落体运动 D.以上说法都不对
【答案】B
2、一物体从静止开始运动,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那么物体在0~t0和t0~2t0两段时间内 (  )

A.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1 B.位移大小之比为1∶1
C.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2∶1 D.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1∶2
【答案】B
3、A、B两物体从同一点开始运动,由A、B两物体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A、B两物体同时从同一位置向同一方向运动 B.A、B两物体自同一时刻向不同方向运动
C.A、B两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均为5m/s2 D.A、B两物体在A出发后4s时,相距20 m
【答案】D
4、甲、乙两车在同一水平道路上,一前一后相距x=4m,乙车在前,甲车在后,某时刻两车同时开始运动,两车运动的x-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A.乙车做曲线运动,甲车做直线运动 B.甲车先做匀减速运动,后做匀速运动
C.乙车的速度不断增大 D.两车相遇一次
【答案】C
5、某动车组列车以平均速度v从甲地开到乙地所需的时间为t,该列车以速度v0从甲地出发匀速前进,途中接到紧急停车命令紧急刹车,列车停车后又立即匀加速到v0继续匀速前进,从开始刹车至加速到v0的时间是t0(列车刹车过程与加速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相等),若列车仍要在t时间内到达乙地,则动车组列车匀速运动的速度v0应为 (  )
A.        B. C. D.
【答案】C
6、一物体以初速度v0=20m/s沿光滑斜面匀减速向上滑动,当上滑距离x0=30m时,速度减为10m/s,物体恰滑到斜面顶部停下,则斜面长度为 (  )
A.40 m B.50 m C.32 m D.60 m
【答案】A
7、某物体沿平直轨道以2m/s2的加速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测得物体的速度大小为4m/s,则在此后的2 s内,物体的位移大小可能为 (  )
A.4 m B.12 m C.8 m D.0
【答案】AB
8、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固定有两块木板AB、BC,两块木板紧挨在一起,木板AB的长度是BC的3倍。一颗子弹以初速度v0从A端水平射入木板,并恰能从C端射出,经历的时间为t,子弹在木板中的运动可以看成匀减速运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子弹到达B点时的速度为 B.子弹到达B点时的速度为
C.子弹从A到B所用的时间为 D.子弹从A到B所用的时间为
【答案】BD
9、在同一地点,甲、乙两个物体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 (  )

A.两物体相遇的时间是2 s和6 s B.乙物体先向前运动2 s,随后向后运动
C.两个物体相距最远的时刻是1 s末和4 s末 D.4 s后甲在乙前面
【答案】AC
10、将甲、乙两小球先后以同样的速度在距地面不同高度处竖直向上抛出,抛出时间间隔2s,它们运动的v-t图象分别如直线甲、乙所示。则(  )

A.t=2s时,两球高度相差一定为40 m B.t=4s时,两球相对于各自抛出点的位移相等
C.两球从抛出至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相等 D.甲球与乙球从抛出至到达最高点的时间相等
【答案】BD
二、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20分)
11、(10分)某学生利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装置来测量一个质量为m=50g的重锤下落时的加速度值,该学生将重锤固定在纸带下端,让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以下是该同学正确的实验操作和计算过程,请填写其中的空白部分:
①实验操作:________,释放纸带,让重锤自由落下,________________。
②取下纸带,取其中的一段标出计数点如图乙所示,测出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分别为x1=2.60cm,x2=4.14cm,x3=5.69cm,x4=7.22cm,x5=8.75cm,x6=10.29cm,已知打点计时器的打点间隔T=0.02s,则重锤运动的加速度计算表达式为a=________,代入数据,可得加速度a=________m/s2(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该同学从实验结果发现,重锤下落时的加速度比实际的重力加速度小,为了有效地缩小这个实验测得的加速度与实际的重力加速度之差,请你提出一个有效的改进方法:? ?
【解析】(1)①实验时,应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再释放纸带,实验结束,应立即关闭电源。②由逐差法求解重锤下落的加速度:
a=
==9.60m/s2。
(2)重锤下落时的加速度比实际的重力加速度小,是因为重锤下落时所受空气阻力过大或者纸带与打点计时器限位孔之间的摩擦阻力过大。为了有效地缩小这个实验测得的加速度与实际的重力加速度之差,可以将重锤换成较大质量的重锤(或者采用频闪照相法)。
答案:(1)①接通电源 实验结束关闭电源
② 9.60
(2)将重锤换成较大质量的重锤(或者采用频闪照相法)
12、(10分)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打出一条纸带。A、B、C、D、E为我们在纸带上所选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s,各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则打D点时,小车的速度为______m/s。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m/s2。若当交流电的实际频率小于50 Hz时,仍按50 Hz计算,则测量的加速度值比真实的加速度值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解析】T=0.1s,vD==m/s=0.34 m/s,vB==0.26m/s,a==0.4m/s2。交流电实际频率变小时,T较真实值偏小,则测量的加速度较真实值偏大。
答案:0.34 0.4 偏大
三、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40分。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和解题步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注明单位)
13、(10分)一滑块自静止开始,从斜面顶端匀加速下滑(斜面足够长),第5s末的速度是6m/s,试求:
(1)第4 s末的速度大小。
(2)运动后7 s内的位移大小。
(3)第3 s内的位移大小。
【解析】(1)由v4∶v5=4∶5,得第4s末的速度为v4=v5=4.8m/s。 (2分)
(2)前5s的位移为x5=t=×5m=15 m,
根据x5∶x7=52∶72,
得x7=x5=29.4m。 (3分)
(3)设滑块的加速度为a,由x5=at2=15m得a=1.2m/s2。 (2分)
又由xⅠ∶xⅢ=1∶5,xⅠ=×1.2×12m=0.6 m,
得第3 s内的位移为
xⅢ=5xⅠ=5×0.6m=3 m。 (3分)
答案:(1)4.8m/s (2)29.4 m (3)3 m
14、(10分)同一高度有A、B两个球,A球自由下落5m后,B球以12m/s的速度竖直下抛。(g取10m/s2)问:
(1)B球开始运动后经过多长时间追上A球?
(2)从B球下抛时算起到B球追上A球时,A、B两球下落的高度各为多少?
【解析】(1)设B球经时间t追上A球,A球先运动的时间为t′,
由h=gt′2,
得t′==1s, (1分)
所以A球运动时间为(t+1s), (1分)
当B球追上A球时有
g(t+1s)2=vBt+, (3分)
解得t=2.5s。 (1分)
(2)从B球下抛起到追上A球时,B球下落的高度为xB=vBt+gt2=61.25m, (2分)
则A球下落的高度为
xA=xB-5m=56.25 m。 (2分)
答案:(1)2.5s (2)56.25 m 61.25 m
15、(10分)飞机起飞过程可分为两个匀加速运动阶段,其中第一阶段飞机的加速度为a1,运动时间为t1。当第二阶段结束时,飞机刚好达到规定的起飞速度v0。飞机起飞过程中,在水平直跑道上通过的路程为s。求第二阶段飞机运动的加速度a2和时间t2。 
【解析】第一、二阶段结束时飞机运动速度分别为:
v1=a1t1, (1分)
v0=v1+a2t2 (1分)
运动距离分别为:s1=a1, (2分)
s2=v1t2+a2 (2分)
总距离为s=s1+s2 (2分)
解得:a2=, (1分)
t2= (1分)
答案: 
16、(10分)近年来隧道交通事故成为道路交通事故的热点之一。某日,一轿车A因故障恰停在某隧道内离隧道入口50m的位置。此时另一轿车B正以v0=90km/h的速度匀速向隧道口驶来,轿车B到达隧道口时驾驶员才发现停在前方的轿车A并立即采取制动措施。假设该驾驶员的反应时间t1=0.57s,轿车制动系统响应时间(开始踏下制动踏板到实际制动)t2=0.03s,轿车制动时加速度大小a=7.5m/s2。问:
(1)轿车B是否会与停在前方的轿车A相撞?
(2)若会相撞,撞前轿车B的速度大小为多少?若不会相撞,停止时轿车B与轿车A的距离是多少?
【解析】(1)轿车B在实际制动前做匀速直线运动,设其发生的位移为s1,由题意可知:
s1=v0(t1+t2)=15m(2分)
实际制动后,轿车B做匀减速运动,位移为s2,有=2as2 (2分)
则s2=41.7m, (1分)
轿车A离隧道口的距离为d=50m,因s1+s2>d,故轿车B会与停在前方的轿车A相撞 (1分)
(2)设撞前轿车B的速度为v,由运动学公式得-v2=2a(d-s1) (2分)
解得v=10m/s(2分)
答案:(1)会,理由见解析 (2)10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