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5 《浮力》教科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5 《浮力》教科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12-20 15:08: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课程名称
浮力
教学时数
2课时
课程性质
新授课
任课老师
洪章彰
授课对象
莲都外国语学校特色部501班学生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上浮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2.了解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反之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感受与观察,推测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浮力就越大。
2. 学习用测力计测量小球在水中受到的浮力,通过实验数据,来证明自己的猜测。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科学知识的兴趣,意识到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逐步形成尊重事实、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材说明
本课是教科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下册《沉和浮》单元的第5课,之前,学生对于物体在水中的浮力有一定的认识,在学习本课之前经历了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造一艘小船内容的学习对物体的沉与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敢于假设、质疑、提出科学问题,乐于参加观察、实验、记录等科学活动,学生的困难在于根据已有知识与条件进行实验设计验证假设得出正确结论。本课期望学生通过学习明白物体在水中的浮力与物体的体积大小有关,理解物体在水中浮力与重力的关系。
预期学习成果
1.知道上浮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2.了解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反之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浮力、重力和拉力之间的关系,解释物体的沉浮。
教学难点:用弹簧秤测量泡沫塑料块在水中的浮力。
教学方法
引导+小组合作+讨论+探究
教具及活动单
刻度杯,小球,细线,测力计,泡沫塑料块,一个底部带小滑轮的吸盘,毛巾一片。
教学进程
课时2
一、复习导入(5分钟)
1.测浮力大小的方法。
2.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二、测量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块的浮力(20分钟)
步骤一:小组思考:同一块泡沫塑料块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那么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块,完全浸入水中,它们所受到的浮力相同吗?
步骤二:小组实验并记录
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块受到水的浮力记录表
小泡沫塑料块
中泡沫塑料块
大泡沫塑料块
自重
拉力大小
浮力大小
排开的水量
步骤三:小组汇报实验总结:
泡沫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与它浸入水中的体积有关,浸入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步骤四:小组讨论:把泡沫塑料块压入水中,一松手,为什么它会上浮?
因为泡沫塑料块完全浸入水中的浮力远远大于它本身的重量,因此一松手,它就浮起来了。
三、拓展延伸(5分钟)
阿基米德,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出生于西西里岛的叙拉谷。阿基米德发明了阿基米德式螺旋抽水机,并且享有“力学之父”的美称。
吃水线表示轮船浸入的深度,在船旁用油漆画上很多水平横线,用以表示不同载重时的吃水深度。最高吃水线表示最大的安全载重量。
四、本课总结(5分钟)
当一个物体放入水中时,无论是上浮还是下沉,物体都受到浮力的作用;同一个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增加了,受到的浮力也随之增加。
五、本课练习(5分钟)
形成性评量与总结性评量
1.上课期间老师提的问题能否踊跃回答
2.分组讨论、实验,能否积极参与
3.作业完成情况
备 注